一种具有新型固定结构的口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050329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8 16: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具有新型固定结构的口罩。该技术方案采用相互扣合的片材分别承载T型钩,将口罩的挂绳挂接在T型钩上,而片材贴合在后脑位置,从而避免了常规佩戴模式下耳部不适的问题。与此同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卡扣和通孔的配合来实现第一片材与第二片材的扣合作用,由于通孔有多个,因此,当卡扣楔入不同位置的通孔时,可实现松紧调节作用。此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挂绳与T型钩的挂接处利用压条对挂绳起到压制、限制作用,降低佩戴过程中挂绳不慎从T型钩上脱落的可能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合一线医护人员的长时间使用,具有良好的使用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新型固定结构的口罩
本技术涉及卫生用品
,进一步涉及对口罩结构的改进,具体涉及一种具有新型固定结构的口罩。
技术介绍
口罩是一种佩戴在口鼻部位的卫生用品,用于过滤空气,以阻挡有害气体、气味、飞沫进出佩戴者口鼻,一般由织物、无纺布等材料制成。口罩对进入肺部的空气有一定的过滤作用,在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时,在粉尘等污染的环境中作业时,戴口罩具有良好的防护效果。现有技术中,口罩在面部的固定模式较为单一,普遍只能通过环状的挂绳或绑带挂接在耳部来实现固定作用,这种模式由来已久,虽然固定效果本身已经较为成熟,但在长时间佩戴后耳部容易出现不适感。此外,常规口罩在面部固定的松紧无法调节,对于在一线工作的医护人员来说,不利于保证防护效果和佩戴的舒适性。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改进口罩在面部的固定结构,以改善佩戴舒适性并实现松紧调节功能,成为了有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针对现有技术的技术缺陷,提供一种具有新型固定结构的口罩,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常规口罩在长时间佩戴后,使用者耳部容易因受勒而出现不适感的技术问题。本技术要解决的另一技术问题是,如何实现口罩在面部的松紧调节功能。为实现以上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新型固定结构的口罩,包括罩体,挂绳,第一片材,第二片材,第一T型钩,第二T型钩,通孔,卡扣,固定部,压条,尼龙搭扣芒刺部,尼龙搭扣绒毛部,其中,在第一片材的末端固定连接有第一T型钩,在第二片材的末端固定连接有第二T型钩,在第一片材上开设有若干通孔,在第二片材的背面固定连接有卡扣,卡扣楔入通孔中;在罩体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挂绳,两个挂绳分别挂接在第一T型钩上和第二T型钩上;在第一片材上以及第二片材上分别连接有固定部,在固定部上固定连接有压条,在压条的末端固定连接有尼龙搭扣芒刺部,在第一T型钩上以及第二T型钩上分别连接有尼龙搭扣绒毛部,所述尼龙搭扣芒刺部与所述尼龙搭扣绒毛部粘接固定;挂绳位于压条侧端。作为优选,所述卡扣至少有3个,各卡扣均位于同一条直线上。作为优选,所述若干通孔均位于同一条直线上。作为优选,所述通孔为圆孔;所述卡扣呈圆盘形状。作为优选,第一片材和第二片材均贴合在人体头部后侧。在以上技术方案中,罩体和挂绳为口罩的常规结构;第一片材用于承载第一T型钩及通孔;第二片材用于承载第二T型钩及卡扣;第一T型钩和第二T型钩分别用于供两个挂绳(也可称之为挂环)挂接在其上,其“T型”的构造使挂绳不易脱落;第一片材上的通孔与第二片材背面的卡扣规格相配合,二者相互插接后实现第一片材与第二片材的扣合固定。基于以上构造,无需将挂绳勒在耳部即可实现口罩在面部的固定,此固定模式中,第一片材和第二片材贴合在后脑位置,长时间佩戴不易产生不适感;而且,当需要采用常规佩戴方式时(即挂绳挂接在耳部的佩戴模式),只需将挂绳从T型钩上取下即可,切换灵活自由。此外,由于通孔有多个,因此,当卡扣楔入不同位置的通孔时,可实现松紧调节作用。另外,为降低佩戴过程中挂绳不慎从T型钩上脱落的可能性,本技术在挂绳与T型钩的挂接处增设了扣压结构。其中,固定部作为压条在第一片材上或第二片材上的固定位置;尼龙搭扣芒刺部与尼龙搭扣绒毛部相互粘接,用于将压条末端加以固定,从而使挂绳的局部被限制在压条内侧;压条用于对挂绳的局部起到压制、限制作用,降低其脱落的可能性。基于这种扣压结构,可有效降低佩戴过程中挂绳不慎从T型钩上脱落的可能性。在以上技术方案中,第一片材、第二片材、第一T型钩、第二T型钩等材料宜选用可消毒、轻量化的材料,由于使用过程中与皮肤贴合,因此可对贴肤面采用软化、透气处理,以防止佩戴时的不舒适感。在本技术中,将口罩设计为可调节结构是为了适配不同大小的脸型,同时,可调节式结构可以改善医务人员配套口罩、特别是长时间佩戴口罩所引发的耳朵不适感、皮肤勒痕、皮肤溃烂等问题。此外,本技术产品需消毒后单独包装使用,可结合临床实际重复使用。本技术不会改变口罩既有的设计结构,因而不会对口罩本身的生产设备及生产路线造成影响。特别提到的,本技术中各过渡角宜设计为圆角,以防止尖角伤皮肤。本技术的技术优势集中体现在以下方面:1、避免口罩佩戴过程中导致的耳部不适;2、使口罩在不同大小脸型的使用者面部均能良好贴合,且能够对松紧度予以调节;3、使成人和小孩可适用同一型口罩。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有新型固定可调节舒适结构的口罩。该技术方案采用相互扣合的片材分别承载T型钩,将口罩的挂绳挂接在T型钩上,而片材贴合在后脑位置,从而避免了常规佩戴模式下耳部不适的问题。与此同时,本技术利用卡扣和通孔的配合来实现第一片材与第二片材的扣合作用,由于通孔有多个,因此,当卡扣楔入不同位置的通孔时,可实现松紧调节作用。此外,本技术在挂绳与T型钩的挂接处利用压条对挂绳起到压制、限制作用,降低佩戴过程中挂绳不慎从T型钩上脱落的可能性。本技术适合一线医护人员的长时间使用,具有良好的使用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常规口罩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整体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中,第一片材与第二片材扣合处的局部结构图;图4是本技术中,在卸除固定部、压条、尼龙搭扣芒刺部、尼龙搭扣绒毛部等结构后,第一片材与第二片材扣合处的局部结构图;图5是本技术中,第一片材的局部结构图;图6是本技术中,第二片材正面的局部结构图;图7是本技术中,第二片材背面的局部结构图;图8是本技术中,第二片材侧面的局部结构图;图中:1、罩体2、挂绳3、第一片材4、第二片材5、第一T型钩6、第二T型钩7、通孔8、卡扣9、固定部10、压条11、尼龙搭扣芒刺部12、尼龙搭扣绒毛部。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为了避免过多不必要的细节,在以下实施例中对属于公知的结构或功能将不进行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中所使用的近似性语言可用于定量表述,表明在不改变基本功能的情况下可允许数量有一定的变动。除有定义外,以下实施例中所用的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技术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普遍理解的相同含义。实施例1一种具有新型固定结构的口罩,如图1~8所示,包括罩体1,挂绳2,第一片材3,第二片材4,第一T型钩5,第二T型钩6,通孔7,卡扣8,固定部9,压条10,尼龙搭扣芒刺部11,尼龙搭扣绒毛部12,其中,在第一片材3的末端固定连接有第一T型钩5,在第二片材4的末端固定连接有第二T型钩6,在第一片材3上开设有若干通孔7,在第二片材4的背面固定连接有卡扣8,卡扣8楔入通孔7中;在罩体1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挂绳2,两个挂绳2分别挂接在第一T型钩5上和第二T型钩6上;在第一片材3上以及第二片材4上分别连接有固定部9,在固定部9上固定连接有压条10,在压条10的末端固定连接有尼龙搭扣芒刺部11,在第一T型钩5上以及第二T型钩6上分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新型固定结构的口罩,其特征在于包括罩体(1),挂绳(2),第一片材(3),第二片材(4),第一T型钩(5),第二T型钩(6),通孔(7),卡扣(8),固定部(9),压条(10),尼龙搭扣芒刺部(11),尼龙搭扣绒毛部(12),其中,在第一片材(3)的末端固定连接有第一T型钩(5),在第二片材(4)的末端固定连接有第二T型钩(6),在第一片材(3)上开设有若干通孔(7),在第二片材(4)的背面固定连接有卡扣(8),卡扣(8)楔入通孔(7)中;在罩体(1)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挂绳(2),两个挂绳(2)分别挂接在第一T型钩(5)上和第二T型钩(6)上;在第一片材(3)上以及第二片材(4)上分别连接有固定部(9),在固定部(9)上固定连接有压条(10),在压条(10)的末端固定连接有尼龙搭扣芒刺部(11),在第一T型钩(5)上以及第二T型钩(6)上分别连接有尼龙搭扣绒毛部(12),所述尼龙搭扣芒刺部(11)与所述尼龙搭扣绒毛部(12)粘接固定;挂绳(2)位于压条(10)侧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新型固定结构的口罩,其特征在于包括罩体(1),挂绳(2),第一片材(3),第二片材(4),第一T型钩(5),第二T型钩(6),通孔(7),卡扣(8),固定部(9),压条(10),尼龙搭扣芒刺部(11),尼龙搭扣绒毛部(12),其中,在第一片材(3)的末端固定连接有第一T型钩(5),在第二片材(4)的末端固定连接有第二T型钩(6),在第一片材(3)上开设有若干通孔(7),在第二片材(4)的背面固定连接有卡扣(8),卡扣(8)楔入通孔(7)中;在罩体(1)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挂绳(2),两个挂绳(2)分别挂接在第一T型钩(5)上和第二T型钩(6)上;在第一片材(3)上以及第二片材(4)上分别连接有固定部(9),在固定部(9)上固定连接有压条(10),在压条(10)的末端固定连接有尼龙搭扣芒刺部(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雄志王芳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寮步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