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静琳专利>正文

吸水银滴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04820 阅读:4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滴管,尤指一种使用方便的可收集散落水银,特别是细小水银珠的吸水银滴管。该吸水银滴管由上部的胶头和下部的管体组成;管体上段竖直,中段成“S”状弯曲,下段竖直且较细,管口扩大成倒置漏斗状。该吸水银滴管具有以下优点:因管口扩大有利于准确吸起细小的水银珠;管体下段较细有利于增大滴管的吸力;“S”状弯曲的管体容积增大形成的汇聚区可使吸入滴管的水银珠不会因自身重力而落出滴管。(*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滴管,尤指一种使用方便的可收集散落水银,特别是细小水银珠的吸水银滴管
技术介绍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常会出现打碎水银温度计的情况,散落一地的水银——汞珠如不能及时清理,不但会污染室内环境,更会影危害到周围人群的健康,严重时会对人造成汞中毒。目前,普遍使用的清理方法是将散落的水银珠用滴管吸起,收集后进行处理。但由于水银的密度非常大,在使用普通滴管将水银吸起后,由于滴管的吸力不够,水银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又会落下,操作十分困难。特别是当散落的水银珠非常小时(直径小于2毫米),普通滴管的尖嘴无法对准小水银珠,就更是无法将其吸起。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普通滴管吸水银时吸力不足;管口细小不易对准小水银珠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吸力大,使用方便的吸水银滴管。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吸水银滴管由上部的胶头和下部的管体组成;所述的管体上段竖直,中段成“S”状弯曲,下段竖直且较细,管口扩大成倒置漏斗状。所述的管体中段成“S”状弯曲处,其向下弯曲的管体部分容积增大形成一汇聚区。由于本技术一种吸水银滴管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故具有以下优点1、由于其管口扩大有利于准确吸起特别细小的水银珠。2、管体下段较细有利于增大滴管的吸力。3、“S”状弯曲的管体容积增大形成的汇聚区可使吸入滴管的水银珠不会因自身重力而落出滴管,而是汇聚在这个汇聚区里。附图说明图1本技术吸水银滴管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技术一种吸水银滴管由上部的胶头1和下部的管体2组成。所述的管体2上段21竖直,中段22成“S”状弯曲,下段23竖直且较细,管口24扩大成倒置漏斗状。所述的管体中段22成“S”状弯曲处,其向下弯曲的管体部分容积增大形成一汇聚区221。使用时,吸水银滴管竖直,将扩大的管口24对准细小的水银珠,按压胶头1,小水银珠经管体下段23处进入中段22处,水银珠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流入汇聚区221,达到收集散落水银的目的。此种吸水银滴管利用普通的玻璃制造技术就可完成,制作简单,便于家庭、学校、医院等收集散落的水银珠。权利要求1.一种吸水银滴管由上部的胶头和下部的管体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管体上段竖直,中段成“S”状弯曲,下段竖直且较细,管口扩大成倒置漏斗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吸水银滴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管体中段成“S”状弯曲处,其向下弯曲的管体部分容积增大形成一汇聚区。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滴管,尤指一种使用方便的可收集散落水银,特别是细小水银珠的吸水银滴管。该吸水银滴管由上部的胶头和下部的管体组成;管体上段竖直,中段成“S”状弯曲,下段竖直且较细,管口扩大成倒置漏斗状。该吸水银滴管具有以下优点因管口扩大有利于准确吸起细小的水银珠;管体下段较细有利于增大滴管的吸力;“S”状弯曲的管体容积增大形成的汇聚区可使吸入滴管的水银珠不会因自身重力而落出滴管。文档编号B01L3/00GK2684925SQ200420007348公开日2005年3月16日 申请日期2004年3月19日 优先权日2004年3月19日专利技术者陈静琳 申请人:陈静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吸水银滴管由上部的胶头和下部的管体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管体上段竖直,中段成“S”状弯曲,下段竖直且较细,管口扩大成倒置漏斗状。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静琳
申请(专利权)人:陈静琳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