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湿度循环调控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048049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8 16: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湿度循环调控系统,包括调控对象,以及分别设置在调控对象两侧壁的入口排管和出口排管,相邻调控对象之间的出口排管和入口排管连接,第一个调控对象通过入口排管并列连接有加湿器和除湿器,最后一个调控对象通过回流管连接至加湿器和除湿器,在调控对象内设置有湿度感应器,湿度感应器与除湿器及加湿器的控制系统电性连接,控制系统依据湿度感应器采集的数据分别控制除湿和加湿器的工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湿度循环调控系统能够在单组加湿器和除湿器的作用下实现整个蜂箱系统(多个蜂箱单元组成)的循环以及自动调控,而且对蜂箱内蜜蜂的生活环境没有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湿度循环调控系统
本技术实施例涉及湿度调控
,具体涉及一种湿度循环调控系统。
技术介绍
蜜蜂的生存环境遇到高温或低温天气,如蜂农不能及时发现,可能出现病害、伤害、弃巢、冻死等问题。蜂蜜生产环节,很多蜂蜜产区夏季温度高、湿度大,蜜蜂容易飞逃或分蜂,造成蜂农只能养殖小群,蜂蜜产量就会很低。如果采蜜期湿度大,蜂蜜水分挥发慢,蜂蜜成熟速度慢,封盖难度大,蜂农采集的水蜜品质低,需要加工浓缩才能存放,造成很多蜂蜜产区只能生产未封盖的水蜜,而蒸发水分浓缩的蜂蜜容易被国际上视为假蜜、欺诈等。当蜂箱内过于潮湿或过于干燥时,蜜蜂也容易生巢虫,出现蜜蜂飞逃等现象,大部分智能蜂箱目前只能显示湿度,但不能控制湿度,实际上并不完全是智能蜂箱,有的智能蜂箱是采用风扇往蜂箱内进行吹风(干燥或潮湿的风)来除湿或加湿,风力过大有风吹和噪音的干扰容易造成蜜蜂蜂箱内温度忽高忽低,蜜蜂恐慌,造成蜜蜂飞逃,风力过小又容易难以改变蜂箱内温度环境。绝大部分的智能蜂箱的动力装置、湿度控制等,是以单箱体布置为主,造成成本居高不下,失去实际推广普及的价值。
技术实现思路
为此,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湿度循环调控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绝大部分的智能蜂箱的动力装置、湿度控制等,是以单箱体布置为主,造成成本居高不下,失去实际推广普及的价值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在本技术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湿度循环调控系统,包括调控对象(),以及分别设置在调控对象(1)两侧壁的入口排管(11)和出口排管(12),相邻所述调控对象(1)之间的出口排管(12)和入口排管(11)连接,第一个所述调控对象(1)通过入口排管(11)并列连接有加湿器(15)和除湿器(16),最后一个所述调控对象(1)通过回流管(14)连接至所述加湿器(15)和所述除湿器(16),在所述调控对象(1)内设置有湿度感应器,所述湿度感应器与所述除湿器(16)及所述加湿器(15)的控制系统电性连接,所述控制系统依据所述湿度感应器采集的数据分别控制所述除湿器(16)和所述加湿器(15)的工作。作为本专利技术一种优选地方案,所述入口排管(11)和所述出口排管(12)均为多管口管道结构。作为本专利技术一种优选地方案,所述入口排管(11)和所述出口排管(12)的管口向所述调控对象(1)的底部倾斜设置。作为本专利技术一种优选地方案,所述入口排管(11)和所述出口排管(12)的多管口管道结构穿过所述调控对象(1)侧壁连接喷头。作为本专利技术一种优选地方案,所述调控对象(1)为蜂箱。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具有如下优点: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湿度循环调控系统能够在单组加湿器和除湿器的作用下实现整个蜂箱系统(多个蜂箱单元组成)的循环以及自动调控,而且对蜂箱内蜜蜂的生活环境没有影响。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湿度循环调控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湿度循环调控系统,包括调控对象(),以及分别设置在调控对象(1)两侧壁的入口排管(11)和出口排管(12),相邻所述调控对象(1)之间的出口排管(12)和入口排管(11)连接,第一个所述调控对象(1)通过入口排管(11)并列连接有加湿器(15)和除湿器(16),最后一个所述调控对象(1)通过回流管(14)连接至所述加湿器(15)和所述除湿器(16),在所述调控对象(1)内设置有湿度感应器,所述湿度感应器与所述除湿器(16)及所述加湿器(15)的控制系统电性连接,所述控制系统依据所述湿度感应器采集的数据分别控制所述除湿器(16)和所述加湿器(15)的工作。入口排管(11)和所述出口排管(12)均为多管口管道结构,入口排管(11)和所述出口排管(12)的管口向所述调控对象(1)的底部倾斜设置,入口排管(11)和所述出口排管(12)的多管口管道结构穿过所述调控对象(1)侧壁连接喷头。本实施例的调控对象(1)为蜂箱,该调控系统主要用于蜂箱系统,具体的应用如下:湿控过程以及原理如下:当蜂箱(1)内湿度感应器检测到湿度值超过预设的最高湿度阈值时,除湿器(16)的控制系统接收信号,并通过入口排管(11)对蜂箱(1)内进行除湿,当蜂箱(1)内湿度感应器检测到湿度值低于预设的最低湿度阈值(较为干燥)时,加湿器(15)的控制系统接收信号,并通过入口排管(11)对蜂箱(1)内进行加湿。为了防止加湿器(15)和除湿器(16)传输的介质(空气)温度过低,在其出口端可以假装加热设备。其中,入口排管(11)和所述出口排管(12)均为多管口的管道结构,优选地,由于蜂箱底部更容易潮湿,因此管口可以向所述蜂箱(1)的底部倾斜设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湿度循环调控系统能够在单组加湿器和除湿器的作用下实现整个蜂箱系统(多个蜂箱单元组成)的循环以及自动调控,而且对蜂箱内蜜蜂的生活环境没有影响。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技术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技术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技术要求保护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湿度循环调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调控对象(1),以及分别设置在调控对象(1)两侧壁的入口排管(11)和出口排管(12),相邻所述调控对象(1)之间的出口排管(12)和入口排管(11)连接,第一个所述调控对象(1)通过入口排管(11)并列连接有加湿器(15)和除湿器(16),最后一个所述调控对象(1)通过回流管(14)连接至所述加湿器(15)和所述除湿器(16),在所述调控对象(1)内设置有湿度感应器,所述湿度感应器与所述除湿器(16)及所述加湿器(15)的控制系统电性连接,所述控制系统依据所述湿度感应器采集的数据分别控制所述除湿器(16)和所述加湿器(15)的工作。/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湿度循环调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调控对象(1),以及分别设置在调控对象(1)两侧壁的入口排管(11)和出口排管(12),相邻所述调控对象(1)之间的出口排管(12)和入口排管(11)连接,第一个所述调控对象(1)通过入口排管(11)并列连接有加湿器(15)和除湿器(16),最后一个所述调控对象(1)通过回流管(14)连接至所述加湿器(15)和所述除湿器(16),在所述调控对象(1)内设置有湿度感应器,所述湿度感应器与所述除湿器(16)及所述加湿器(15)的控制系统电性连接,所述控制系统依据所述湿度感应器采集的数据分别控制所述除湿器(16)和所述加湿器(15)的工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翟大福
申请(专利权)人:正元合谷北京健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