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极简中蜂蜂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924729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17 03: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极简中蜂蜂箱,属于蜂养殖技术领域,所述极简中蜂蜂箱包括箱体和箱盖,箱体内设置有子蜜框,箱体一侧底部设置有巢门,箱体和箱盖均采用EPP注塑一体成型,箱体一侧底部开设有矩形开口,通过矩形开口插设有接料盘,接料盘上侧与箱体内部空间之间、箱体顶部与箱盖之间分别设置隔网分隔开,箱盖上设置有横向的通风气道,通风气道贯通箱盖两侧,箱盖底面中部通过设置通气口将通风气道与箱体内部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实现蜂箱内良好的保温效果,提升产蜜效率,同时蜂箱采用注塑一体成型的方式制成,适于大批量快速生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极简中蜂蜂箱
本技术涉及蜂养殖
,具体涉及一种极简中蜂蜂箱。
技术介绍
养蜂即蜜蜂养殖是人工饲养蜜蜂而取其产品包括蜂蜜、蜂王浆、蜂胶、花粉、蜂蜡、蜂蛹及蜂毒等产品的事业,包括在广义的畜产内,所以广义地说蜜蜂也是家畜。养蜂作为一项传统的养殖业,在我国已有几千年历史,自上世纪初引进活框养蜂技术以来,现代养蜂开始起步,上世纪后半叶蜂业开始兴起并得到迅速发展。温度是影响蜜蜂发育的主要因子之一,在蜜蜂生长发育过程中,影响其子的发育历期,蜜蜂初生重、外部形态及腺体发育等。蜂卵的发育温度为30~38℃,其中最适温度为32~35℃,随温度改变,发育历期相应缩短或延长;封盖子发育最适温度,工蜂为32~35℃,雄蜂范围较窄,只有33~35℃,蜂王为30~36℃。在冬季及早春,外界温度低或多雨,温度过低会使蜜蜂耗费大量能量用于温度蜂箱内调节,极大影响蜜蜂产蜜效率,气温低于15℃时,蜂群保温不当,易发生爬蜂,同时保温不利也会感染囊状幼虫病,寒流能促使蜜蜂螺原体病的发生。目前,在蜜蜂养殖场,蜂箱大多采用传统木质或其他工业材料制成的蜂箱,保温效果较差,不能使蜂箱内保持合适温度,会造成蜜蜂产蜜效率低下和疾病频发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出了一种极简中蜂蜂箱,能够实现蜂箱内良好的保温效果,同时蜂箱采用注塑一体成型的方式制成,适于大批量快速生产。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所述极简中蜂蜂箱包括箱体和箱盖,箱体内设置有子蜜框,箱体一侧底部设置有巢门,箱体和箱盖均采用EPP注塑一体成型,箱体一侧底部开设有矩形开口,通过矩形开口插设有接料盘,接料盘上侧与箱体内部空间之间、箱体顶部与箱盖之间分别设置隔网分隔开,箱盖上设置有横向的通风气道,通风气道贯通箱盖两侧,箱盖底面中部通过设置通气口将通风气道与箱体内部连通。作为优选,通风气道两端出口上分别设置有滤网装置,滤网装置包括半圆柱型的滤网,滤网开口朝向外侧,滤网内活动安装有挡板。作为优选,箱体底面上均匀开设有下通气孔,接料盘上设置上通气孔,接料盘完全插入箱体内后,下通气孔和上通气孔在竖直方向上相互错位,接料盘两侧分别安装有半圆柱型的凸块,箱体内侧壁上对应设置有相匹配的卡槽,凸块卡在卡槽上后,下通气孔和上通气孔在竖直方向上相互连通。作为优选,箱体内底面设置有向矩形开口倾斜的坡度,接料盘底面为与箱体内底面坡度相匹配的倾斜底面,倾斜方向底端设置有排水口。作为优选,箱体两侧分别设置有连接板,连接板上设置有提手槽,箱盖一侧与箱体铰接,另外两侧通过卡扣与箱体的连接板顶部连接锁紧。作为优选,箱盖底部设置有压块,箱盖盖合在箱体上后压块压紧隔网两侧。作为优选,巢门出口侧底端铰接安装有起降板,起降板上镂空设置漏缝。作为优选,子蜜框包括子睥框、蜜睥框,蜜睥框插设在子睥框顶部。作为优选,子蜜框还包括蜜睥巢础框、子睥巢础框,子睥框上开设有子睥框插槽,蜜睥框上开设有蜜睥框插槽,子睥巢础框上设置有与子睥框插槽相匹配的子睥框插块,蜜睥巢础框上设置有与蜜睥框插槽相匹配的蜜睥框插块,蜜睥巢础框和子睥巢础框分别插设在蜜睥框和子睥框上。作为优选,子蜜框两侧的前后面分别设置有定位块。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能够实现蜂箱内良好的保温效果,提升产蜜效率,同时蜂箱采用注塑一体成型的方式制成,适于大批量快速生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图;图2为图1在矩形开口断面方向的截面图;图3为图2在巢门截面方向上的截面图;图4为本技术的接料盘与箱体的配合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接料盘立体图;图6为本技术的滤网装置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的子蜜框立体图;图8为图7的拆分示意图;图中各标号为:箱体1、箱盖2、隔网3、接料盘4、上通气孔5、通气口6、通风气道7、滤网装置8、压块9、连接板10、卡扣11、巢门12、下通气孔13、子蜜框14、子睥框15、蜜睥框16、睥框插槽17、蜜睥框插槽18、蜜睥巢础框19、子睥巢础框20、蜜睥框插块21、子睥框插块22、定位块23、滤网24、挡板25、排水口26、凸块27、矩形开口28、起降板29。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的说明,以方便技术人员理解。如图1至图8所示,所述极简中蜂蜂箱包括箱体1和箱盖2,箱体1内设置有子蜜框14,箱体1一侧底部设置有巢门12,巢门12出口侧底端铰接安装有起降板29,用于为蜜蜂出入提供起飞和降落的平台,起降板29可相对箱体1旋转收起,便于运输,起降板29上镂空设置漏缝,避免杂物堆积。箱体1和箱盖2均采用EPP发泡聚丙烯注塑一体成型,EPP是一种环保新型抗压缓冲隔热材料,无毒且耐温性高,保障蜂箱的保温效果。箱体1一侧底部开设有矩形开口28,通过矩形开口28插设有接料盘4,用于承接蜜蜂活动时产生的废弃物,箱体1内底面设置有向矩形开口28倾斜的坡度,接料盘4底面为与箱体1内底面坡度相匹配的倾斜底面,倾斜方向底端设置有排水口26,便于排除接料盘4上承接的水分,使得箱体1内保持干燥。接料盘4上侧与箱体1内部空间之间、箱体1顶部与箱盖2之间分别设置隔网3分隔开,防止蜜蜂外逸。箱盖2底部设置有压块9,箱盖2盖合在箱体1上后压块9压紧隔网3两侧,确保隔网3安装稳定。箱盖2上设置有横向的通风气道7,通风气道7贯通箱盖2两侧,箱盖底面中部通过设置通气口6将通风气道7与箱体1内部连通,使得箱体1内部空间能够通过通风气道7进行通风换气。通风气道7两端出口上分别设置有滤网装置8,滤网装置8包括半圆柱型的滤网24,滤网24开口朝向外侧,滤网24内活动安装有挡板25。滤网24和挡板25能够防止外界害虫或粉尘等通过通风气道7进入蜂箱。箱体1底面上均匀开设有下通气孔13,接料盘4上设置上通气孔5,接料盘4完全插入箱体1内后,下通气孔13和上通气孔5在竖直方向上相互错位,接料盘4两侧分别安装有半圆柱型的凸块27,箱体1内侧壁上对应设置有相匹配的卡槽,凸块27卡在卡槽上后,下通气孔13和上通气孔5在竖直方向上相互连通,在气温较低时,将接料盘4完全插入箱体1内,使得下通气孔13和上通气孔5在竖直方向上相互错位,不产生通风,保障蜂箱保温效果,而在夏季气温较高时,通过抽出接料盘4,使得凸块27卡在卡槽上,此时下通气孔13和上通气孔5在竖直方向上相互连通,形成通风,配合箱盖形成与外界的空气循环,实现箱体降温。箱体1两侧分别设置有连接板10,连接板10上设置有提手槽,便于搬运蜂箱,箱盖2一侧与箱体1铰接,另外两侧通过卡扣11与箱体1的连接板10顶部连接锁紧,实现箱盖2与箱体1的稳定连接。子蜜框14包括子睥框15、蜜睥框16,蜜睥框16插设在子睥框15顶部,蜜蜂产蜜时,子睥框15用于搭筑子睥巢础,蜜睥框16用于搭筑蜜睥巢础,实现子蜜分离,取蜜时只需将蜜睥框16取下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极简中蜂蜂箱,包括箱体(1)和箱盖(2),箱体(1)内设置有子蜜框(14),箱体(1)一侧底部设置有巢门(12),其特征在于:箱体(1)和箱盖(2)均采用EPP注塑一体成型,箱体(1)一侧底部开设有矩形开口(28),通过矩形开口(28)插设有接料盘(4),接料盘(4)上侧与箱体(1)内部空间之间、箱体(1)顶部与箱盖(2)之间分别设置隔网(3)分隔开,箱盖(2)上设置有横向的通风气道(7),通风气道(7)贯通箱盖(2)两侧,箱盖底面中部通过设置通气口(6)将通风气道(7)与箱体(1)内部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极简中蜂蜂箱,包括箱体(1)和箱盖(2),箱体(1)内设置有子蜜框(14),箱体(1)一侧底部设置有巢门(12),其特征在于:箱体(1)和箱盖(2)均采用EPP注塑一体成型,箱体(1)一侧底部开设有矩形开口(28),通过矩形开口(28)插设有接料盘(4),接料盘(4)上侧与箱体(1)内部空间之间、箱体(1)顶部与箱盖(2)之间分别设置隔网(3)分隔开,箱盖(2)上设置有横向的通风气道(7),通风气道(7)贯通箱盖(2)两侧,箱盖底面中部通过设置通气口(6)将通风气道(7)与箱体(1)内部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简中蜂蜂箱,其特征在于:通风气道(7)两端出口上分别设置有滤网装置(8),滤网装置(8)包括半圆柱型的滤网(24),滤网(24)开口朝向外侧,滤网(24)内活动安装有挡板(2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简中蜂蜂箱,其特征在于:箱体(1)底面上均匀开设有下通气孔(13),接料盘(4)上设置上通气孔(5),接料盘(4)完全插入箱体(1)内后,下通气孔(13)和上通气孔(5)在竖直方向上相互错位,接料盘(4)两侧分别安装有半圆柱型的凸块(27),箱体(1)内侧壁上对应设置有相匹配的卡槽,凸块(27)卡在卡槽上后,下通气孔(13)和上通气孔(5)在竖直方向上相互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极简中蜂蜂箱,其特征在于:箱体(1)内底面设置有向矩形开口(28)倾斜的坡度,接料盘(4)底面为与箱体(1)内底面坡度相匹配的倾斜底面,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波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本季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