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低噪音的食品加工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047223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8 16:1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低噪音的食品加工机,包括机座和设于机座上的搅拌杯,机座内设有电机和线路板,搅拌杯包括杯体和杯盖,杯体内设有粉碎刀,电机驱动粉碎刀旋转,所述杯盖包括上盖和下盖,下盖包括下盖顶壁、下盖侧壁和密封圈,下盖侧壁至少部分伸入杯体内,密封圈设于下盖侧壁与杯体之间,下盖顶壁设有通孔,下盖顶壁边缘设有向上的围边,上盖盖合在围边上,上盖与下盖之间合围形成消音腔,上盖上设有排气缝隙,排气缝隙将消音腔与外界连通。杯体内产生的噪音从通孔进入消音腔后,其噪音压力得到释放而被衰减,而后经过排气缝隙进一步衰减后排出,这样排出的噪音已经大幅衰减,噪音大大降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低噪音的食品加工机
本专利技术属于食品加工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低噪音的食品加工机。
技术介绍
现有食品加工机通常包括机座和搅拌杯,机座内设有线路板和电机,搅拌杯包括杯体和杯盖,杯盖与杯体之间合围形成粉碎腔,杯体内设有粉碎刀,线路板控制电机带动粉碎刀旋转以实现粉碎腔内食材的粉碎,为便于向粉碎腔内投料,杯盖上往往设有投料孔和投料盖,而为防止粉碎腔内形成负压导致杯盖不易打开,投料盖与投料孔之间通常具有与外界连通的排气口,但是粉碎过程中,粉碎刀切割食材会产生噪音,这样噪音便会通过杯盖的排气口向外传递,致使食品加工机在使用时存在噪音较大的问题,如此影响了用户的使用体验。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现有技术中常常对投料盖的结构进行改进,在投料盖内增加消音结构,对排查的噪音进行预先的减弱处理,但是这种降噪方案使得投料盖的结构较为复杂,同时投料盖的小空间也限定了其降噪效果不佳,而且结构复杂还带来了投料盖不易清洗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低噪音的食品加工机。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低噪音的食品加工机,包括机座和设于机座上的搅拌杯,机座内设有电机和线路板,搅拌杯包括杯体和杯盖,杯体内设有粉碎刀,电机驱动粉碎刀旋转,所述杯盖包括上盖和下盖,下盖包括下盖顶壁、下盖侧壁和密封圈,下盖侧壁至少部分伸入杯体内,密封圈设于下盖侧壁与杯体之间,下盖顶壁设有通孔,下盖顶壁边缘设有向上的围边,上盖盖合在围边上,上盖与下盖之间合围形成消音腔,上盖上设有排气缝隙,排气缝隙将消音腔与外界连通。进一步,所述消音腔至少包括第一消音腔和第二消音腔,第一消音腔和第二消音腔之间通过第一连通缝隙连通。进一步,所述消音腔内设有第一阻挡板,第一消音腔和第二消音腔由第一阻挡板隔开,第一连通缝隙设于第一阻挡板上。进一步,所述第一阻挡板为环形,第一消音腔位于第一阻挡板的内围,第二消音腔位于第一阻挡板的外围。进一步,所述第一阻挡板设于上盖上,所述第一阻挡板的底部与下盖顶壁之间形成所述第一连通缝隙。进一步,所述第一阻挡板设于下盖上,所述第一阻挡板的顶部与上盖之间形成所述第一连通缝隙。进一步,所述消音腔还包括第三消音腔,第三消音腔将第二消音腔与排气缝隙连通,第二消音腔与第三消音腔之间通过第二连通缝隙连通。进一步,所述第二连通缝隙的宽度小于第一连通缝隙的宽度。进一步,所述消音腔内还设有第二阻挡板,第二阻挡板位于第一阻挡板的外围,第二消音腔和第三消音腔由第二阻挡板隔开,第二消音腔设置在第二阻挡板与第一阻挡板之间,第三消音腔位于第二阻挡板的外围,第二连通缝隙设于第二阻挡板上。进一步,所述第二阻挡板设于上盖上,所述第二阻挡板的底部与下盖顶壁之间形成所述第二连通缝隙;或者,所述第二阻挡板设于下盖上,所述第二阻挡板的顶部与上盖之间形成所述第二连通缝隙。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杯盖包括上盖和下盖,下盖包括下盖顶壁、下盖侧壁和密封圈,下盖侧壁至少部分伸入杯体内,密封圈设于下盖侧壁与杯体之间,下盖顶壁设有通孔,下盖顶壁边缘设有向上的围边,上盖盖合在围边上,上盖与下盖之间合围形成消音腔,上盖上设有排气缝隙,排气缝隙将消音腔与外界连通,如此设置,杯体内产生的噪音从通孔进入消音腔后,其噪音压力得到释放而被衰减,而后经过排气缝隙进一步衰减后排出,这样排出的噪音已经大幅衰减,噪音大大降低,原因在于,噪音是由空气震动产生的波,空气波在由小空间到大空间或者由大空间到小空间时均会产生明显的衰减。相对于投料盖降噪结构而言,这种降噪结构不仅结构简单,而且降噪效果更为明显,同时利于清洗,原因在于,仅需要在原来的杯盖顶部增加围边及一个上盖即可,无需投料盖及在投料盖内增加复杂的消音结构,这样拿走上盖即可实现投料,简单的结构也会使得清洗更加方便,而且消音腔由上盖和下盖之间合围的空间形成,消音容积更大,可有效降低噪音。2、消音腔至少包括第一消音腔和第二消音腔,第一消音腔和第二消音腔之间通过第一连通缝隙连通,这样杯体内产生的噪音从通孔进入第一消音腔后,得到第一次衰减,接着通过第一连通缝隙进入第二消音腔后,得到第二次衰减,最后通过排气缝隙进行第三次衰减后排出,如此噪音已经大幅衰减,不再对用户产生影响。3、消音腔内设有第一阻挡板,第一消音腔和第二消音腔由第一阻挡板隔开,第一阻挡板设于上盖上,第一阻挡板的底部与下盖顶壁之间形成第一连通缝隙,或者,第一阻挡板设于下盖上,第一阻挡板的顶部与上盖之间形成第一连通缝隙。如此只需额外设置第一阻挡板就能实现将消音腔分隔成小的消音腔,而且小的消音腔之间通过第一连通缝隙连通,实现多次衰减噪音的作用,同时第一阻挡板的设置不会使得杯盖结构复杂化,仍然利于杯盖的清洗。4、消音腔还包括第三消音腔,第三消音腔将第二消音腔与排气缝隙连通,第二消音腔与第三消音腔之间通过第二连通缝隙连通,第三消音腔使得噪音通过排气缝隙之前还会进行一次衰减,利于噪音的减少。第二连通缝隙的宽度第一连通缝隙的宽度,这样噪音的衰减是递进式的,降噪效果极好。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限制。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食品加工机的搅拌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杯盖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杯盖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的食品加工机的杯盖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中上盖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4中下盖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三的食品加工机的杯盖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7中上盖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文中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组合。实施例一:本实施例的食品加工机的结构如图1至图3所示,该食品加工机包括机座(未示出)和设于机座上的搅拌杯1,搅拌杯1与机座可拆卸连接,方便对搅拌杯1进行清洗,机座内设有电机(未示出)和线路板(未示出),搅拌杯1包括杯体2和杯盖3,杯体2的一侧设有把手21,杯体2内设有粉碎刀(未示出),电机的电机轴的上端贯穿机座后连接有下连接头,粉碎刀的刀轴下端连接有上连接头,当搅拌杯1置于机座上到位后,上连接头和下连接头配合连接,使得电机能驱动该粉碎刀在杯体2内旋转以粉碎食材。杯盖3包括上盖31和下盖32,上盖31和下盖32均为塑料盖,上盖31可拆卸地盖合在下盖32上,下盖32包括下盖顶壁321、下盖侧壁322和密封圈323,下盖侧壁322至少部分伸入杯体2内,密封圈323设于下盖侧壁322与杯体2之间,实现下盖32与杯体2之间的密封,防止杯体2内的液体通过下盖32与杯体2之间的缝隙流出,而且还阻挡了杯体2内的噪音通过下盖32与杯体2之间的缝隙向外界传播,下盖顶壁321设有通孔3211,通孔3211位于下盖顶壁321中间位置,通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低噪音的食品加工机,包括机座和设于机座上的搅拌杯,机座内设有电机和线路板,搅拌杯包括杯体和杯盖,杯体内设有粉碎刀,电机驱动粉碎刀旋转,其特征在于,所述杯盖包括上盖和下盖,下盖包括下盖顶壁、下盖侧壁和密封圈,下盖侧壁至少部分伸入杯体内,密封圈设于下盖侧壁与杯体之间,下盖顶壁设有通孔,下盖顶壁边缘设有向上的围边,上盖盖合在围边上,上盖与下盖之间合围形成消音腔,上盖上设有排气缝隙,排气缝隙将消音腔与外界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低噪音的食品加工机,包括机座和设于机座上的搅拌杯,机座内设有电机和线路板,搅拌杯包括杯体和杯盖,杯体内设有粉碎刀,电机驱动粉碎刀旋转,其特征在于,所述杯盖包括上盖和下盖,下盖包括下盖顶壁、下盖侧壁和密封圈,下盖侧壁至少部分伸入杯体内,密封圈设于下盖侧壁与杯体之间,下盖顶壁设有通孔,下盖顶壁边缘设有向上的围边,上盖盖合在围边上,上盖与下盖之间合围形成消音腔,上盖上设有排气缝隙,排气缝隙将消音腔与外界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食品加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消音腔至少包括第一消音腔和第二消音腔,第一消音腔和第二消音腔之间通过第一连通缝隙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食品加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消音腔内设有第一阻挡板,第一消音腔和第二消音腔由第一阻挡板隔开,第一连通缝隙设于第一阻挡板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食品加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阻挡板为环形,第一消音腔位于第一阻挡板的内围,第二消音腔位于第一阻挡板的外围。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食品加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阻挡板设于上盖上,所述第一阻挡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旭宁吴骁刘同亮郭先炳
申请(专利权)人: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