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施肥均匀的水稻施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045987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8 16: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农业机械设备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施肥均匀的水稻施肥装置,包括固定板,固定板的上方一体成型有安放框架,安放框架内放置有料桶,料桶上表面的一侧位置处安装有气缸和水泵,气缸和水泵之间设置有定位架,定位架与固定板为一体式结构,定位架的一侧设置有喷洒杆,喷洒杆的侧边一体成型有一号喷管、二号喷管,通过喷洒杆侧边二号喷管的垂直设置以及一号喷管的斜向设计,能够在喷料过程中,较大程度上提高肥料的挥洒面积,同时通过气缸的动力作用,能够单侧提供给衔接管高频率的小幅转动,使得两侧的喷洒组件快速的进行偏摆,进一步增加了肥料撒落的区域,保证了水稻施肥的均匀性,结构简单,方便操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施肥均匀的水稻施肥装置
本技术属于农业机械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施肥均匀的水稻施肥装置。
技术介绍
肥料是指提供一种或一种以上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改善土壤性质、提高土壤肥力水平的一类物质,是农业生产的物质基础之一,主要包括磷酸铵类肥料、大量元素水溶性肥料、中量元素肥料、生物肥料、有机肥料、能浓缩有机肥等,水稻的生产过程中需要施肥,现在市场上已经有一些施肥机械,但是现有的水稻施肥装置在使用时,施肥不均匀,影响到了水稻的正常生长,同时结构复杂,不便于操作,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对水稻施肥装置的使用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施肥均匀的水稻施肥装置,具有施肥过程较为均匀以及结构简单便于操作的特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施肥均匀的水稻施肥装置,包括固定板,固定板的上方一体成型有安放框架,安放框架内放置有料桶,料桶上表面的一侧位置处安装有气缸和水泵,气缸和水泵之间设置有定位架,定位架与固定板为一体式结构,定位架的一侧设置有喷洒杆,喷洒杆的侧边一体成型有一号喷管、二号喷管,一号喷管和二号喷管的端部均安装有喷头,喷洒杆靠近定位架的一侧熔连有衔接管,定位架和衔接管之间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气缸的输出端连接有连动杆,衔接管的侧壁上一体成型有衔接块,连动杆异于气缸的一端与衔接块挂接。优选的,水泵与衔接管、料桶之间均连接有连通管。优选的,一号喷管共设置有多个且呈斜向结构分布。优选的,衔接块与定位架之间镶接有回力弹簧。优选的,固定板的下方对称安装有滑轮,固定板上表面异于喷洒杆的一侧位置处焊连有推把。优选的,固定板的下表面安装有蓄电池和支撑杆。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在使用的过程中,通过喷洒杆侧边二号喷管的垂直设置以及一号喷管的斜向设计,能够在喷料过程中,较大程度上提高肥料的挥洒面积,同时通过气缸的动力作用,能够单侧提供给衔接管高频率的小幅转动,使得两侧的喷洒组件快速的进行偏摆,进一步增加了肥料撒落的区域,保证了水稻施肥的均匀性,结构简单,方便操作,提升了水稻施肥操作的效率。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定位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喷洒杆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2中A处放大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固定板;2、滑轮;3、支撑杆;4、推把;5、安放框架;6、料桶;7、蓄电池;8、水泵;9、连通管;10、定位架;11、气缸;12、一号喷管;13、二号喷管;14、喷洒杆;15、衔接管;16、连动杆;17、喷头;18、衔接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施肥均匀的水稻施肥装置,包括固定板1,固定板1的上方一体成型有安放框架5,安放框架5内放置有料桶6,料桶6上表面的一侧位置处安装有气缸11和水泵8,气缸11和水泵8之间设置有定位架10,定位架10与固定板1为一体式结构,定位架10的一侧设置有喷洒杆14,喷洒杆14的侧边一体成型有一号喷管12、二号喷管13,一号喷管12和二号喷管13的端部均安装有喷头17,喷洒杆14靠近定位架10的一侧熔连有衔接管15,定位架10和衔接管15之间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气缸11的输出端连接有连动杆16,衔接管15的侧壁上一体成型有衔接块18,连动杆16异于气缸11的一端与衔接块18挂接,利用相应的连接构件和稳定调节组件,提升了水稻施肥操作的效率。具体的,水泵8与衔接管15、料桶6之间均连接有连通管9,连通管9的存在保证了肥料液体的正常流通,使得后续喷洒操作正常高效的进行。具体的,一号喷管12共设置有多个且呈斜向结构分布,增加了对肥料的挥洒面积,提高水稻养殖质量。具体的,衔接块18与定位架10之间镶接有回力弹簧,回力弹簧的存在为衔接管15偏动时提供了一定的辅助复位力,保证了喷洒杆14转动复位过程高效正常的进行。具体的,固定板1的下方对称安装有滑轮2,固定板1上表面异于喷洒杆14的一侧位置处焊连有推把4,利用推把4和滑轮2的配合作用,方便人们对装置进行相应的移动运输操作。具体的,固定板1的下表面安装有蓄电池7和支撑杆3,气缸11和水泵8与外设增压器组成的串联电路并联接入蓄电池7内,保证了用电设备的正常工作,支撑杆3的顶端与固定板1相熔接,为固定板1放置时提供了一定的支撑效果。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本技术在使用的过程中,人们首先将料桶6置于安放框架5内,并且令水泵8一侧连通管9的端部与料桶6底部开口相连接,朝料桶6的内部灌入制作完成的肥料液体,启动气缸11和水泵8的部分,然后手推推把4即可对装置进行水稻田间的移动操作,在此过程中,料桶6内部的肥料液体顺着连通管9、水泵8和衔接管15进入喷洒杆14内,而后流至一号喷管12和二号喷管13的喷洒端部,在喷头17的配合作用下,保证了两侧喷药过程的正常进行,与此同时,连动杆16在气缸11的动力作用下,对衔接块18连带着衔接管15的部分进行一定的高频侧摆操作,进一步加强了肥料液体的均匀喷洒过程,保证了水稻施肥过程高效稳定的进行。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施肥均匀的水稻施肥装置,包括固定板(1),其特征在于:固定板(1)的上方一体成型有安放框架(5),安放框架(5)内放置有料桶(6),料桶(6)上表面的一侧位置处安装有气缸(11)和水泵(8),气缸(11)和水泵(8)之间设置有定位架(10),定位架(10)与固定板(1)为一体式结构,定位架(10)的一侧设置有喷洒杆(14),喷洒杆(14)的侧边一体成型有一号喷管(12)、二号喷管(13),一号喷管(12)和二号喷管(13)的端部均安装有喷头(17),喷洒杆(14)靠近定位架(10)的一侧熔连有衔接管(15),定位架(10)和衔接管(15)之间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气缸(11)的输出端连接有连动杆(16),衔接管(15)的侧壁上一体成型有衔接块(18),连动杆(16)异于气缸(11)的一端与衔接块(18)挂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施肥均匀的水稻施肥装置,包括固定板(1),其特征在于:固定板(1)的上方一体成型有安放框架(5),安放框架(5)内放置有料桶(6),料桶(6)上表面的一侧位置处安装有气缸(11)和水泵(8),气缸(11)和水泵(8)之间设置有定位架(10),定位架(10)与固定板(1)为一体式结构,定位架(10)的一侧设置有喷洒杆(14),喷洒杆(14)的侧边一体成型有一号喷管(12)、二号喷管(13),一号喷管(12)和二号喷管(13)的端部均安装有喷头(17),喷洒杆(14)靠近定位架(10)的一侧熔连有衔接管(15),定位架(10)和衔接管(15)之间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气缸(11)的输出端连接有连动杆(16),衔接管(15)的侧壁上一体成型有衔接块(18),连动杆(16)异于气缸(11)的一端与衔接块(18)挂接。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羽王麒宋秋来曾宪楠冯延江王曼力张小明谭贺张俊宝葛文婷谢婷婷李波姜辉刘凯任洋王红蕾
申请(专利权)人: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耕作栽培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黑龙江;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