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通式玻璃电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04544 阅读:20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流通式玻璃电极包括:一个带有中空内腔的树脂壳体,一个放在内腔中的内电极,一个直的、整体的玻璃毛细管,该毛细管穿过壳体上的孔和内腔,并有一均匀直径的样品通道,在围绕毛细管的密封接合机构和在孔内开口处孔中的密封接合机构中的密封元件,在孔的外开口处紧密地包围毛细管并跟孔紧密配合的塞子,该塞子在沿孔的方向上跟密封元件之间留有间隔,以形成一个空隙,一种填充入该空隙的绝缘材料,以及一种充满所述内腔的内液.(*该技术在200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流通式玻璃电极。在1984年5月24日提交的美国专利申请(序号614、225)中,申请人提出了一种流通式玻璃电极。跟通常的流通式玻璃电极相比,这种玻璃电极的尺寸小,有优良的抗冲击能力,可以测量微量样品,而且易于装配。如图4所示,这种玻璃电极有支撑管(23)热封接到玻璃反应管(22)的两端,一个套管(24)热封接到支撑管(23)。一个内电极(25)和内液(26)封进此套管(24)中,由此形成流通式玻璃电极的主体D。此主体D放置在一个树脂基座(27)中。气体样品流通管(28)的直径等于玻璃反应管(22)的直径。前者分别穿过基座的两壁(29),并且通过连接管(30)跟支撑管(23)相连。在主体D中充以绝缘材料。按照这种结构,在管(22)和(23)之间的热封接部分有死空间(32)。此死空间(32)以及管(23)和(28)之间的连接部分(33)都容易沾留污物,造成液体通道的堵塞。另外,因为用了热封接,反应管(22)和支撑管(23)的玻璃须有相同的热膨胀系数。而且,因为热封接处的强度较低,流通管承受热冲击的能力较差。因此,在玻璃电极的结构方面仍有改进的余地。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要提供一种流通式玻璃电极,它不但便于使用,而且能简单地解决上述问题。此目的由按照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流通式玻璃电极实现。它包括一个带有一中空内腔的树脂壳体,在其相对两端有孔从上述壳体外面通到所述内腔,并且互相对准;一个放在上述内腔中的内电极;一个直的、整体的中空玻璃毛细管,此毛细管穿过上述孔和内腔,并有一均匀直径的样品通道;在围绕上述毛细管的密封接合机构和在上述孔向上述内腔开口处在上述孔内的密封接合机构中的密封元件;在上述孔向上述壳体外开口处紧密围绕上述管并跟上述孔紧密配合的塞子,该塞子在沿上述孔的方向上跟上述密封元件之间留有间隔,以在其间形成一个展布于各孔中的容纳绝缘材料的空隙;一种填充于上述空隙的绝缘材料;一种充满上述内腔的内液。在本流通式玻璃电极的树脂基座中有一充满内液的空间,毛细管穿过其间。因此,这种流通式玻璃电极没有通常的热封接部分,结构坚固,能经受热冲击。因为玻璃毛细管是直的,有均匀的内径,没有接合部分,也没有热封接部分,所以不必消耗样品于无用的死空间,污垢难以留存,也就不容易发生堵塞。此外,玻璃做的单根直毛细管易于插入树脂基底。这样,根据本专利技术制作流通式玻璃电极比先有技术所费的工时要少得多,从而大大降低制作成本。当跟所附的图一起阅读下述详细说明时,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进一步的目的及其新颖性将更充分地体现出来。图1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制作的一个流通式玻璃电极实施例的剖面俯视图;图2为图1实施例的纵剖面正视图;图3为图1、图2所示电极的透视图(部分移去);图4为先前提出的一种流通式玻璃电极的剖面俯视图。本专利技术之电极A包括一个有椭园形横截面的树脂壳体(1),一个中腔内腔(2),一个平行于内腔轴线的园孔(3)以及连接凹槽(2)和孔(3)的沟槽(4)。通孔(5)和(6)沿内腔(2)的长轴方向从内腔(2)向外穿透壳体(1)两端的端墙部分(1a),孔(5)和(6)彼此同轴并通过内腔(2)相连通。每个孔有一直径较小的内端,中等直径的中间部分和一直径较大的外端。一个安放插头(7)和孔(8)横向穿入壳体伸向孔(3)。填充孔(9)和(9)从树脂壳体的顶端向下伸到孔(5)和(6),而填充孔(10)从树脂壳体侧面开口,跟内腔(2)相连通。一个内电极(11)放置在内腔(2)中。一导线(12)其一端连到插头(7),由此通入孔(3),在孔(3)中盘成线圈,然后通过沟槽4进入内腔(2),将其另一端连接内电极(11),在沟槽(4)中导线(12)周围填充绝缘材料(图中未示出)。一根直的、整体的(即不是连接起来的)中空玻璃毛细管反应管(13)提供了一个内径均匀的样品通道。管(13)穿过孔(5)和(6)以及内腔(2),其中间部分暴露在中空内腔(2)中。管(13)的一端从树脂壳体(1)的孔(5)略微向外伸出一些,而另一端在孔(6)内从壳体端面向里缩进同样多。密封件(14)(例如O形圈)在孔(5)和(6)的小直径端密封了毛细管(13)和端壁(1a)部分。塞子(15)和(16)跟端墙部分(1a)中的孔(5)和(6)的大直径部分紧密相配,在孔(5)和(6)内紧密包住毛细管(13)的两端的外周面,并在轴向跟管(13)的端面齐平。塞子(16)的外端面从孔(6)的外端面向里缩进,在孔(6)的外端留出一个大直径部分6a。一密封圈(21)围绕塞子(16),并且比该塞子的外端面略向外突出一些。塞子(15)的一部分(15a)突出于树脂壳体(1)之外,其形状使它正好跟下一个相邻电极的孔(6)的外端大直径部分(6a)紧密配合。这样,只要把一个电极的塞子(15)插入下一个电极的孔(6)中,并靠密封圈(21)密封,就可以把多个流通式玻璃电极串联起来。每个密封元件(14)跟相应的塞子(15)或(16)之间形成一个容纳绝缘材料的空隙B。绝缘材料(17),例如硅树脂通过填充孔(9)充入此空隙B。一个树脂盖子(18)放在树脂壳体(1)的顶端以封闭内腔(2)和填充孔(9)。盖子(18)封闭了内腔(2),形成一个内液空间C后,内液(19)通过填充孔(10)注入空间C,然后用塞子(20)塞住孔(10)的末端。这里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然而本专利技术并不限于此种具体的结构。这种具体的结构只是在说明中作为例证,而不是限定性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流通式玻璃电极,包括:一个带有中空内腔的树脂壳体,在其相对两端各有孔从上述壳体外面通到上述内腔,并且互相对准;一个放在上述内腔中的内电极;一个直的、整体的中空玻璃毛细管,此毛细管穿过上述孔和上述内腔,并有一均匀直径的样品通道 ;在围绕上述毛细管的密封接合和在上述孔中位于上述孔向上述内腔开口处的密封接合的密封元件;在上述孔向上述壳体外开口处紧密围绕上述管并跟上述孔紧密配合的塞子,该塞子在沿上述孔的方向上跟上述密封元件之间留有间隔,以在其间形成一个展布于各孔 中的容纳绝缘材料的空隙;一种填充于上述空隙的绝缘材料;以及一种充满上述内腔的内液。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流通式玻璃电极,包括一个带有中空内腔的树脂壳体,在其相对两端各有孔从上述壳体外面通到上述内腔,并且互相对准;一个放在上述内腔中的内电极;一个直的、整体的中空玻璃毛细管,此毛细管穿过上述孔和上述内腔,并有一均匀直径的样品通道;在围绕上述毛细管的密封接合和在上述孔中位于上述孔向上述内腔开口处的密封接合的密封元件;在上述孔向上述壳体外开口处紧密围绕上述管并跟上述孔紧密配合的塞子,该塞子在沿上述孔的方向上跟上述密封元件之间留有间隔,以在其间形成一个展布于各孔中的容纳绝缘材料的空隙;一种填充于上述空隙的绝缘材料;以及一种充满上述内腔的内液。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流通式玻璃电极,其中所述壳体由一个树脂基座和一个树脂盖构成,在该树脂基座中有一凹窝开口于其一表面,在树脂基座上的树脂盖封闭上述凹窝,形成上述内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流通式玻璃电极,其中所述凹窝开口的表面大体上垂直于所述壳体上开有孔的那一对表面,所述的基座上开有若干从最先提及的表面通向上述容纳绝缘材料的空间的孔。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河野猛臼井诚次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堀埸制作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