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配电柜的散热网更换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043082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3 21: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配电柜的散热网更换结构,包括配电柜本体,所述配电柜本体的顶部活动连接有散热网本体,所述配电柜本体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旋转机构,所述旋转机构底部的前侧和后侧均固定连接有卡块。通过设置配电柜本体、限位机构、拉簧、活动板、连接杆、限位杆、旋转机构、固定柱、转杆、卡板、散热网本体、滑槽、滑块、活动孔、卡块、卡槽、限位孔、T形槽和T形块的配合使用,解决了现有的配电柜在安装散热网时通常都是使用到螺丝进行安装,使用者在安装和拆卸时都需要使用到大量的时间,非常的麻烦,不利于使用者更换散热网,极大的减少了便捷性,特别不方便使用者的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配电柜的散热网更换结构
本技术属于配电柜
,具体涉及一种配电柜的散热网更换结构。
技术介绍
配电柜分动力配电柜和照明配电柜、计量柜,是配电系统的末级设备,配电柜是电动机控制中心的统称,配电柜使用在负荷比较分散、回路较少的场合,电动机控制中心用于负荷集中、回路较多的场合,它们把上一级配电设备某一电路的电能分配给就近的负荷,这级设备应对负荷提供保护、监视和控制。在电力工程中,电力需要使用到配电柜来对其进行控制,配电柜在工作时是要安装散热网来对其进行散热,现有的配电柜在安装散热网时通常都是使用到螺丝进行安装,使用者在安装和拆卸时都需要使用到大量的时间,非常的麻烦,不利于使用者更换散热网,极大的减少了便捷性,特别不方便使用者的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配电柜的散热网更换结构,解决了现有的配电柜在安装散热网时通常都是使用到螺丝进行安装,使用者在安装和拆卸时都需要使用到大量的时间,非常的麻烦,不利于使用者更换散热网,极大的减少了便捷性,特别不方便使用者的使用。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配电柜的散热网更换结构,包括配电柜本体,所述配电柜本体的顶部活动连接有散热网本体,所述配电柜本体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旋转机构,所述旋转机构底部的前侧和后侧均固定连接有卡块,所述旋转机构的内壁固定连接有限位机构,所述限位机构的数量为两个,所述限位机构的前侧贯穿至旋转机构的前侧。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限位机构包括拉簧,所述拉簧的后侧与旋转机构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拉簧的前侧固定连接有活动板,所述活动板的前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前侧贯穿至旋转机构的前侧并固定连接有限位杆。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旋转机构包括固定柱,所述固定柱的底部与配电柜本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柱的前侧和后侧均固定连接有转杆,两个固定柱相对的一侧均设置有卡板,所述卡板套设于转杆的表面,所述拉簧的后侧与转杆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卡板的底部与卡块固定连接。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活动板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滑块,所述转杆的内壁开设有与滑块配合使用的滑槽。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卡板的前侧开设有与限位杆配合使用的限位孔,所述散热网本体顶部的两侧均开设有与卡块配合使用的卡槽,所述转杆的前侧开设有与连接杆配合使用的活动孔。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散热网本体的前侧和后侧均固定连接有T形块,所述配电柜本体的顶部开设有与T形块配合使用的T形槽。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技术通过设置配电柜本体、限位机构、拉簧、活动板、连接杆、限位杆、旋转机构、固定柱、转杆、卡板、散热网本体、滑槽、滑块、活动孔、卡块、卡槽、限位孔、T形槽和T形块的配合使用,当使用者需要拆除散热网本体对其进行更换时,使用者拉动限位杆使限位杆脱离限位孔的内腔,当限位杆脱离限位孔的内腔后,使用这转动卡板使卡块脱离卡槽的内腔,从而脱离对散热网本体的限位,使用者此时即可拆除散热网本体,当使用者需要安装新的散热网本体时,使用者使散热网本体带动T形块完全进入T形槽的内腔,此时使用者拉动限位杆,转动卡板带动块进入卡槽的内腔,当卡块进入卡槽的内腔后,使用者松开限位杆,通过拉簧的反作用力使限位杆进入限位孔的内腔,从而对卡板进行限位,使卡板不会转动而使卡块脱离卡槽的内腔,进而对散热网本体进行限位,实现了安装散热网本体的目的,达到了更换散热网本体的效果,解决了现有的配电柜在安装散热网时通常都是使用到螺丝进行安装,使用者在安装和拆卸时都需要使用到大量的时间,非常的麻烦,不利于使用者更换散热网,极大的减少了便捷性,特别不方便使用者的使用。2、本技术通过设置限位机构,能够使限位杆进入限位孔的内腔后,从而对卡板进行限位,使卡板不会发生转动带动卡块脱离卡槽的内腔。3、本技术通过设置旋转机构,能够使散热网本体带动T形块进入T形槽的内腔后,使卡板带动卡块进入卡槽的内腔,从而对散热网本体进行限位,使散热网本体不会发生掉落的现象。4、本技术通过设置滑块和滑槽的配合使用,能够使活动板在移动时减少与转杆之间的摩擦和碰撞,使用者在拉动限位杆时更加的容易便捷。5、本技术通过设置限位孔,能够使限位杆进入限位孔的内腔后,能够使卡板不会发生转动的现象,通过设置卡槽,能够使卡块进入卡槽的内腔后,从而使散热网本体不会发生掉落的现象,通过设置活动孔,能够使连接杆在移动时减少与转杆之间的摩擦和碰撞。6、本技术通过设置T形块和T形槽的配合使用,能够使T形块进入T形槽的内腔后,从而使散热网本体不会发生晃动,还可方便使用者在安装散热网本体之前对其进行定位。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转杆的左视剖视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卡板的右视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配电柜本体的俯视剖视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图1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图4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图中:1、配电柜本体;2、限位机构;201、拉簧;202、活动板;203、连接杆;204、限位杆;3、旋转机构;301、固定柱;302、转杆;303、卡板;4、散热网本体;5、滑槽;6、滑块;7、活动孔;8、卡块;9、卡槽;10、限位孔;11、T形槽;12、T形块。具体实施方式为能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结构作详细的描述。如图1至图7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配电柜的散热网更换结构,包括配电柜本体1,配电柜本体1的顶部活动连接有散热网本体4,配电柜本体1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旋转机构3,旋转机构3底部的前侧和后侧均固定连接有卡块8,旋转机构3的内壁固定连接有限位机构2,限位机构2的数量为两个,限位机构2的前侧贯穿至旋转机构3的前侧。参考图2,限位机构2包括拉簧201,拉簧201的后侧与旋转机构3的内壁固定连接,拉簧201的前侧固定连接有活动板202,活动板202的前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杆203,连接杆203的前侧贯穿至旋转机构3的前侧并固定连接有限位杆204。采用上述方案:通过设置限位机构2,能够使限位杆204进入限位孔10的内腔后,从而对卡板303进行限位,使卡板303不会发生转动带动卡块8脱离卡槽9的内腔。参考图6,旋转机构3包括固定柱301,固定柱301的底部与配电柜本体1的顶部固定连接,固定柱301的前侧和后侧均固定连接有转杆302,两个固定柱301相对的一侧均设置有卡板303,卡板303套设于转杆302的表面,拉簧201的后侧与转杆302的内壁固定连接,卡板303的底部与卡块8固定连接。采用上述方案:通过设置旋转机构3,能够使散热网本体4带动T形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配电柜的散热网更换结构,包括配电柜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电柜本体(1)的顶部活动连接有散热网本体(4),所述配电柜本体(1)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旋转机构(3),所述旋转机构(3)底部的前侧和后侧均固定连接有卡块(8),所述旋转机构(3)的内壁固定连接有限位机构(2),所述限位机构(2)的数量为两个,所述限位机构(2)的前侧贯穿至旋转机构(3)的前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配电柜的散热网更换结构,包括配电柜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电柜本体(1)的顶部活动连接有散热网本体(4),所述配电柜本体(1)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旋转机构(3),所述旋转机构(3)底部的前侧和后侧均固定连接有卡块(8),所述旋转机构(3)的内壁固定连接有限位机构(2),所述限位机构(2)的数量为两个,所述限位机构(2)的前侧贯穿至旋转机构(3)的前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配电柜的散热网更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机构(2)包括拉簧(201),所述拉簧(201)的后侧与旋转机构(3)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拉簧(201)的前侧固定连接有活动板(202),所述活动板(202)的前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杆(203),所述连接杆(203)的前侧贯穿至旋转机构(3)的前侧并固定连接有限位杆(204)。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配电柜的散热网更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机构(3)包括固定柱(301),所述固定柱(301)的底部与配电柜本体(1)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柱(301)的前侧和后侧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古伟光
申请(专利权)人:一能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