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轨道交通的无卤低烟耐火阻燃电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041481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3 21: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轨道交通的无卤低烟耐火阻燃电缆,涉及电缆技术领域,以解决现有的在交通要塞发生火灾事故防止火势蔓延到电缆导致损坏以及目前的电缆材质虽然不易老化但是外部包裹材料较为脆弱受到尖锐物体的擦碰时容易对内部的电缆线造成损害的问题。一种基于轨道交通的无卤低烟耐火阻燃电缆,包括电缆主体、防护层,所述电缆主体位于内部包裹层内部中间位置。由于包裹管直径为两厘米且整体采用低烟无卤材料制成,绕接线直径为一厘米,绕接电缆直径为五毫米,使得包裹管将绕接线与绕接电缆包裹之后还存余五毫米的厚度,由于包裹孔孔内纹理与绕接电缆外部缠绕纹理相同,使得绕接电缆完全嵌入包裹孔内不会出现松动的现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轨道交通的无卤低烟耐火阻燃电缆
本技术属于电缆
,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基于轨道交通的无卤低烟耐火阻燃电缆。
技术介绍
电缆由一根或多根相互绝缘的导体和外包绝缘保护层制成,将电力或信息从一处传输到另一处的导线,通常是由几根或几组导线每组至少两根绞合而成的类似绳索的电缆,每组导线之间相互绝缘,并常围绕着一根中心扭成,整个外面包有高度绝缘的覆盖层,电缆具有内通电,外绝缘的特征。目前现有的大部分电缆线包覆层是由聚乙烯、聚氯乙烯或热塑性聚氨酯组成。若着火时,含氯的塑胶会释放有毒的氯化氢,若遇到水会产生盐酸,等等有害物质,在轨道交通等区域突发着火的事故,火势蔓延到周边的电缆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其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烟气会对周围人员造成身体上的损伤,再者就是现有的电缆材质虽然不易老化,但是外部包裹材料较为脆弱,也不抗压,受到尖锐物体的擦碰时容易对内部的电缆线造成损害。于是,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结构及缺失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基于轨道交通的无卤低烟耐火阻燃电缆,以期达到更具有更加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基于轨道交通的无卤低烟耐火阻燃电缆,以解决现有的在交通要塞发生火灾事故防止火势蔓延到电缆导致损坏以及目前的电缆材质虽然不易老化但是外部包裹材料较为脆弱受到尖锐物体的擦碰时容易对内部的电缆线造成损害的问题。本技术基于轨道交通的无卤低烟耐火阻燃电缆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一种基于轨道交通的无卤低烟耐火阻燃电缆,包括电缆主体、防护层,所述电缆主体位于内部包裹层内部中间位置;所述电缆主体包括有绕接线、绕接电缆,绕接线侧面与六根绕接电缆缠绕连接;所述内部包裹层位于外部防护机构内部中间位置;所述防护层位于外部防护机构中间夹层内。进一步的,所述绕接线将六根绕接电缆中间的空隙填充满,绕接线直径为一厘米,绕接电缆直径为五毫米。进一步的,所述内部包裹层包括有包裹管、包裹孔,包裹管直径为两厘米且整体采用低烟无卤材料制成,包裹管内部开设贯通的包裹孔,包裹孔孔内纹理与绕接电缆外部缠绕纹理相同,所述内部包裹层安装状态下,绕接电缆外部位于包裹孔内,且与包裹管内部相贴合。进一步的,所述外部防护机构包括有外部防护套管、套管内孔、套管加装孔,外部防护套管直径为四厘米,外部防护套管内部中心位置开设直径为两厘米的套管内孔,外部防护套管内部直径三厘米处开设套管加装孔,所述外部防护机构安装状态下,套管内孔将包裹管包裹在内部的中心位置。进一步的,所述防护层包括有正向钢丝、反向钢丝,正向钢丝与反向钢丝直径尺寸相同,正向钢丝与反向钢丝交叉连接,其中间形成环形穿插槽,所述防护层安装状态下,正向钢丝、反向钢丝位于套管加装孔内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由于包裹管直径为两厘米且整体采用低烟无卤材料制成,绕接线直径为一厘米,绕接电缆直径为五毫米,使得包裹管将绕接线与绕接电缆包裹之后还存余五毫米的厚度,由于包裹孔孔内纹理与绕接电缆外部缠绕纹理相同,使得绕接电缆完全嵌入包裹孔内不会出现松动的现象,当遇到火灾的情况时,通过包裹管进行对火源的阻断燃烧,防止电缆整体的烧坏;防护层的作用是,在受到尖锐物体擦碰的时候,通过正向钢丝与反向钢丝的配合,使得尖锐物体无法直接进入内部损伤到内部的电缆,同时防护层的整体结构特征可以进行挤压的防护,防止电缆受到挤压形变。本技术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技术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半剖侧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电缆主体侧视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内部包裹层半剖侧视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外部防护机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的外部防护机构半剖侧视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的防护层侧视结构示意图。图中,部件名称与附图编号的对应关系为:1、电缆主体;101、绕接线;102、绕接电缆;2、内部包裹层;201、包裹管;202、包裹孔;3、外部防护机构;301、外部防护套管;302、套管内孔;303、套管加装孔;4、防护层;401、正向钢丝;402、反向钢丝;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能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实施例:如附图1至附图7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基于轨道交通的无卤低烟耐火阻燃电缆,包括电缆主体1、防护层4,电缆主体1位于内部包裹层2内部中间位置;电缆主体1包括有绕接线101、绕接电缆102,绕接线101侧面与六根绕接电缆102缠绕连接;内部包裹层2位于外部防护机构3内部中间位置;防护层4位于外部防护机构3中间夹层内。其中,绕接线101将六根绕接电缆102中间的空隙填充满,使得六根绕接电缆102方便绕接的同时绕接线101将六根绕接电缆102固定夹紧,防止六根绕接电缆102出现脱圈的情况发生,最终导致缠绕时线圈间距不一的情况发生绕接线101直径为一厘米,绕接电缆102直径为五毫米,在缠绕之后绕接线101与六根绕接电缆102宽度将小于一点五厘米。其中,内部包裹层2包括有包裹管201、包裹孔202,包裹管201直径为两厘米且整体采用低烟无卤材料制成,包裹管201内部开设贯通的包裹孔202,包裹孔202孔内纹理与绕接电缆102外部缠绕纹理相同,内部包裹层2安装状态下,绕接电缆102外部位于包裹孔202内,且与包裹管201内部相贴合。其中,外部防护机构3包括有外部防护套管301、套管内孔302、套管加装孔303,外部防护套管301直径为四厘米,外部防护套管301内部中心位置开设直径为两厘米的套管内孔302,外部防护套管301内部直径三厘米处开设套管加装孔303,外部防护机构3安装状态下,套管内孔302将包裹管201包裹在内部的中心位置。...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轨道交通的无卤低烟耐火阻燃电缆,其特征在于:包括电缆主体(1)、防护层(4),所述电缆主体(1)位于内部包裹层(2)内部中间位置;所述电缆主体(1)包括有绕接线(101)、绕接电缆(102),绕接线(101)侧面与六根绕接电缆(102)缠绕连接;所述内部包裹层(2)位于外部防护机构(3)内部中间位置;所述防护层(4)位于外部防护机构(3)中间夹层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轨道交通的无卤低烟耐火阻燃电缆,其特征在于:包括电缆主体(1)、防护层(4),所述电缆主体(1)位于内部包裹层(2)内部中间位置;所述电缆主体(1)包括有绕接线(101)、绕接电缆(102),绕接线(101)侧面与六根绕接电缆(102)缠绕连接;所述内部包裹层(2)位于外部防护机构(3)内部中间位置;所述防护层(4)位于外部防护机构(3)中间夹层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轨道交通的无卤低烟耐火阻燃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绕接线(101)将六根绕接电缆(102)中间的空隙填充满,绕接线(101)直径为一厘米,绕接电缆(102)直径为五毫米。


3.如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轨道交通的无卤低烟耐火阻燃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部包裹层(2)包括有包裹管(201)、包裹孔(202),包裹管(201)直径为两厘米且整体采用低烟无卤材料制成,包裹管(201)内部开设贯通的包裹孔(202),包裹孔(202)孔内纹理与绕接电缆(102)外部缠绕纹理相同,所述内部包裹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旭斌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远大电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