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蓄电池保护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039401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3 21:1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蓄电池保护电路。所述蓄电池保护电路包括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稳压二极管DW1、稳压二极管DW2、三极管T1、三极管T2、反向保护二极管D;蓄电池保护电路并联在蓄电池组的每一节蓄电池上,蓄电池保护电路的正极与其并联的蓄电池的正极连接,蓄电池保护电路的负极与其并联的蓄电池的负极连接。该蓄电池保护电路能防止蓄电池的自放电不一致而造成的蓄电池健康不一致缩短蓄电池的寿命;能防止蓄电池过电压充电而损坏;可以有效延长蓄电池的寿命,降低电力系统、发电厂、移动机站、银行系统UPS的电池故障,提高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蓄电池保护电路
本专利技术涉及蓄电池保护领域,尤其涉及应用低压直流蓄电池组的电力系统、发电厂、银行系统、无线机站不间断电源供电的48-220V低压直流系统

技术介绍
电力系统、发电厂、银行系统不间断电源供电的48-220V低压直流系统,运行时蓄电池组中各蓄电池的自放电是不同的,时间长了就会造成有的蓄电池过充电,有的蓄电池欠充电,过充的会使电池提前损坏。蓄电池损坏后,在电力系统发生故障时,交流电压波动或消失,保护、自动装置、断路器将失去直流电源,不能将电力系统故障设备的断路器跳闸或将高压直流输电闭锁,导致电网事故扩大,设备大面积损坏等恶性后果。银行系统中,蓄电池损坏后,若供电的交流电源消失会造成数据丢失而造成为可估量的经济损失。无线机站中,蓄电池损坏后,若供电的交流电源消失会造成数据丢失而造成手机、网络通讯中断,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为此,需要找到消除蓄电池自放电不一致,或电池更换的电压不一致,蓄电池容易损坏的一种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旨在解决上面描述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解决以上问题的蓄电池保护电路。具体地,本专利技术是一种可靠性高、能防止蓄电池过电压充电而损坏有效延长蓄电池寿命的蓄电池保护电路。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是:一种蓄电池保护电路,包括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稳压二极管DW1、稳压二极管DW2、三极管T1、三极管T2、反向保护二极管D;所述电阻R1的第一端、三极管T1的发射极、电阻R4的第一端、二极管D的阴极连接在一起,作为蓄电池保护电路的正(+)极,稳压二极管DW2的阳极、三极管T2的发射极、二极管D的阳极连接在一起,作为蓄电池保护电路的负(-)极;电阻R1的第二端、电阻R2的第一端、稳压二极管DW1的阴极连接在一起,稳压二极管DW1的阳极与稳压二极管DW2的阴极连接在一起,电阻R2的第二端与三极管T1的基极连接在一起,三极管T1的集电极与电阻R3的第一端连接在一起,电阻R3的第二端与三极管T2的基极连接在一起,电阻R4的第二端与三极管T2的集电极连接在一起。进一步地,所述蓄电池保护电路并联在蓄电池组的每一节蓄电池上,蓄电池保护电路的正极与其并联的蓄电池的正极连接,蓄电池保护电路的负极与其并联的蓄电池的负极连接。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能防止蓄电池的自放电不一致而造成的蓄电池健康不一致缩短蓄电池的寿命;(2)能防止蓄电池过电压充电而损坏;(3)在健康水平相同,电压不同的蓄电池更换后在一组中后,可使全部电池的容量水平自动平衡在相同的数值上;(4)本装置可以有效延长蓄电池的寿命,降低电力系统、发电厂、移动机站、银行系统UPS的电池故障,提高可靠性。参照附图来阅读对于示例性实施例的以下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特性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清晰。附图说明并入到说明书中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并且与描述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在这些附图中,类似的附图标记用于表示类似的要素。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示例性地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蓄电池保护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例性地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蓄电池保护电路应用时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组合。下面结合附图,对根据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蓄电池保护电路进行详细描述。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一种蓄电池保护电路,包括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稳压二极管DW1、稳压二极管DW2、三极管T1、三极管T2、反向保护二极管D;所述电阻R1的第一端、三极管T1的发射极、电阻R4的第一端、二极管D的阴极连接在一起,作为蓄电池保护电路的正(+)极,稳压二极管DW2的阳极、三极管T2的发射极、二极管D的阳极连接在一起,作为蓄电池保护电路的负(-)极;电阻R1的第二端、电阻R2的第一端、稳压二极管DW1的阴极连接在一起,稳压二极管DW1的阳极与稳压二极管DW2的阴极连接在一起,电阻R2的第二端与三极管T1的基极连接在一起,三极管T1的集电极与电阻R3的第一端连接在一起,电阻R3的第二端与三极管T2的基极连接在一起,电阻R4的第二端与三极管T2的集电极连接在一起。进一步地,所述蓄电池保护电路并联在蓄电池组的每一节蓄电池上,蓄电池保护电路的正极与其并联的蓄电池的正极连接,蓄电池保护电路的负极与其并联的蓄电池的负极连接。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是:本专利技术使用时是并联在蓄电池上的,本专利技术工作电压有6V、12V两种,本文以常见的12V为例。应用中,本专利技术的正(+)极与蓄电池的正极相连,负(-)极与蓄电池的负(-)极国连接在一起,每节蓄电池上并联一个本专利技术如图1的电路。12V的蓄电池正常运行时的电压为13.0-13.4V之间,选择DW1、DW2的组合电压为12.6V,三极管T1的Vbe为-0.6V,这时模块(+)、(-)极间的电压达到13.0V时,小功率三极管T1导通,三级管T1的b极电流Ib1经T1三极管放大后,再经过电阻R3供给三极管T2的b极,三级管T1的c极电流Ic1是等于三级管T2的b极电流Ib2,Ic1再经过三极管T2放大后从其c极有流过更大的电流,从而减小了蓄电池的充电电流,由于蓄电池自放电的作用,其(+)、(-)极间的电压出就下降下来了。本专利技术(+)、(-)间的电压越高,本专利技术模块中流过的电流越大,这样就使各蓄电池间的电平自动平衡了,防止了蓄电池的过充电和欠充电,有效延长了蓄电池组的使用寿命,提高电力系统、发电厂、银行系统、移动机站运行的安全可靠性。电路中,DW1、DW2串联使用,是为了通过多种电压的二极管组合,可以得到接近我们所需电压的稳压二极管。R1的作用是给稳压使二极管提供一个工作电流,使稳压二极管工作的电压起始段更加平稳。电阻R2的作用是防止本专利技术模块的(+)、(-)间电压过高时,T1的b极和e极之间的PN结烧坏,R3的作用也是防止三极管T1的C极流过过大的电流、三极管T2的b极和e极之间的PN结流过过大的电流而烧坏。电阻R4是为了防止三极管T2的C极流过过大的电流而烧坏。二极管D的作用是防止模块其并联的蓄电池开路时烧坏模块,同时一节蓄电池开路时,其它的蓄电池还可以继续工作,只不过是整组蓄电池的电压太低了而已,当然在6V(12V)蓄电池组成的110V(220V)直流系统中单支电池开路对整组蓄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蓄电池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稳压二极管DW1、稳压二极管DW2、三极管T1、三极管T2、反向保护二极管D;/n所述电阻R1的第一端、三极管T1的发射极、电阻R4的第一端、二极管D的阴极连接在一起,作为蓄电池保护电路的正极,稳压二极管DW2的阳极、三极管T2的发射极、二极管D的阳极连接在一起,作为蓄电池保护电路的负极;电阻R1的第二端、电阻R2的第一端、稳压二极管DW1的阴极连接在一起,稳压二极管DW1的阳极与稳压二极管DW2的阴极连接在一起,电阻R2的第二端与三极管T1的基极连接在一起,三极管T1的集电极与电阻R3的第一端连接在一起,电阻R3的第二端与三极管T2的基极连接在一起,电阻R4的第二端与三极管T2的集电极连接在一起。/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蓄电池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稳压二极管DW1、稳压二极管DW2、三极管T1、三极管T2、反向保护二极管D;
所述电阻R1的第一端、三极管T1的发射极、电阻R4的第一端、二极管D的阴极连接在一起,作为蓄电池保护电路的正极,稳压二极管DW2的阳极、三极管T2的发射极、二极管D的阳极连接在一起,作为蓄电池保护电路的负极;电阻R1的第二端、电阻R2的第一端、稳压二极管DW1的阴极连接在一起,稳压二极管D...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家凯闫伟杨寿源杨琼章王荣富何亮王明江韩广宇耿成通贾慧余方强施辉选朱晓丽何楚平卯明旺侯诗韦超陈有忠李国海杨伟李斌何瑞婷殷梅张世才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楚雄供电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