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036595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3 21:14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包括:像素和驱动所述像素的像素驱动电路;所述像素驱动电路包括:驱动晶体管和所述驱动晶体管控制端电连接的第一双栅晶体管,所述第一双栅晶体管包括串联的第一晶体管、第二晶体管、第一节点和中间节点,所述第一节点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控制端电连接;所述中间节点位于串联的第一晶体管和第二晶体管之间;防漏流模块,所述防漏流模块电连接到所述中间节点,用于使所述中间节点的电位与所述第一节点的电位差小于第一阈值。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通过防漏流模块降低驱动晶体管控制端的漏电流,从而避免闪屏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显示
,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OLED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可穿戴设备采用有机发光(OLED)显示面板。然而,可穿戴设备的使用场景有别于手机、平板和电视等产品。例如:手表是用来看时间的,具有长时间显示时间的需求,因此需要采用低频驱动来节省功耗。然而,OLED像素驱动电路中由于驱动晶体管的栅极存在漏电流,导致在显示过程中亮度发生变化。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以解决现有技术......问题。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像素和驱动所述像素的像素驱动电路;所述像素驱动电路包括:驱动晶体管和与所述驱动晶体管控制端电连接的第一双栅晶体管,所述第一双栅晶体管包括第一晶体管、第二晶体管、第一节点和中间节点,所述第一节点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控制端电连接;所述中间节点位于串联的第一晶体管和第二晶体管之间;防漏流模块,所述防漏流模块电连接到所述中间节点,用于使所述中间节点的电位与所述第一节点的电位差小于第一阈值。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前述显示面板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一个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可以降低驱动晶体管的控制端和双栅晶体管中间节点的电位差,减小了驱动晶体管控制端的漏电流,避免了闪屏的问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图1是本申请的晶体管的Id-Vg曲线示例图;图2是本申请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示意图;图3是本申请的一种显示面板的截面示意图;图4是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显示面板像素驱动电路示意图;图5是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显示面板像素驱动电路示意图;图6是图5实施例显示面板像素驱动电路时序示意图;图7是图5中一个实施例防漏流模块示意图;图8是图5中另一个实施例防漏流模块示意图;图9是本申请又一个实施例显示面板像素驱动电路示意图;图10是图9实施例显示面板像素驱动电路时序示意图;图11是图9中一个实施例防漏流模块示意图;图12是图9中另一个实施例防漏流模块示意图;图13是本申请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好的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应当明确,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专利技术。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应当理解,尽管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晶体管,但这些晶体管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晶体管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范围的情况下,第一晶体管也可以被称为第二晶体管,类似地,第二晶体管也可以被称为第一晶体管。取决于语境,如在此所使用的词语“如果”可以被解释成为“在......时”或“当......时”或“响应于确定”或“响应于检测”。类似地,取决于语境,短语“如果确定”或“如果检测(陈述的条件或事件)”可以被解释成为“当确定时”或“响应于确定”或“当检测(陈述的条件或事件)时”或“响应于检测(陈述的条件或事件)”。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区别于液晶显示面板的电压驱动方式,有机发光显示面板为电流驱动,其驱动电流由驱动晶体管的栅极(控制端)和源极电压决定。驱动晶体管的源极接受第一电源电压,驱动晶体管的栅极接受数据信号电压,数据信号电压存储在存储电容中,维持至少一帧的时间。可穿戴设备,例如手表,对于显示效果的要求不高,但是有低功耗的需求。因此,为了降低功耗,手表等产品通常采用低频驱动的方式来降低功耗,然而不同于液晶显示面板的低频驱动,OLED显示面板的低频驱动存在闪烁的问题。经过专利技术人的分析发现,由于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由电流驱动,产生驱动电路的像素驱动电路其驱动电流决定于驱动晶体管源极和栅极的电压差(Vgs)。驱动晶体管的源极接受第一电源电压,驱动晶体管的栅极接受数据信号电压并将数据信号电压存储在存储电容中。电源电压为有源信号,数据信号电压存储于存储电容中。但是由于沟道漏流和膜层漏流在,导致存储在驱动晶体管栅极的数据信号电压变化。使得驱动晶体管栅极的点位Vg发生变化,则Vgs变化,进而从而导致亮度跳变,出现闪烁的现象。在正常驱动频率时,例如60Hz的模式下,一帧的时间为16.67ms,其驱动晶体管栅极(N1)的电位变化在60Hz下N1节点的电位下降的不多,亮度变化较少,人眼不容易识别。然而到了30Hz时,一帧的时间变为33.33ms,N1节点电位的下降值比较大,同时频率降低,使得人眼可以观察到闪烁。进一步的,在15Hz下一帧的时间变为66.67ms,N1节点电位的下降值更大,同时频率降低的更多,使得人眼可以明显观察到闪烁。导致低频驱动的不可用,限制了OLED显示面板的功耗降低。专利技术人经过进一步分析发现,在低频工作时,由于TFT存在关态漏流,导致存储在驱动晶体管栅极的数据信号电压会随时间变化,无法被长时间的保持。并且,由于漏电流的大小会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因此尤其是在,低频驱动时,漏电流会更加的明显。,以60Hz和15hz为例,60Hz每帧的时间为16.67ms,15Hz每帧的时间为66.67ms,根据I=dQ/dt=C(du/dt)可推算:当漏流为0.1pA(LTPS低温多晶硅的普遍水准)时AOD(alwaysondisplay)模式(15Hz)的一帧时间会导致驱动晶体管栅极的电位变化为62mV,相当于10Graylevel(灰阶);也就是在以15Hz进行显示时,一帧开始的亮度和一帧结束的亮度大约差10个灰阶,这会使得显示面板出现明显的闪屏现象。然而,本申请的专利技术人经过研究发现,TFT关态的漏电流和其源极和漏极的电压Vds正相关。Vds越大,关态漏流越大,请参考本申请的图1,图1是本申请的晶体管的Id-Vg曲线示例图;常规情况下,p型晶体管的关态电压为8v左右,当Vds为-10.1v时,其漏电流的比Vds为-5.1v时约大一个数量级,其漏电流的比Vds为-0.1v时约大两个数量级,可见漏电流会随着晶体管状态变化而变化,降低Vds便可以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像素和驱动所述像素的像素驱动电路;所述像素驱动电路包括:/n驱动晶体管和与所述驱动晶体管控制端电连接的第一双栅晶体管,所述第一双栅晶体管包括第一晶体管、第二晶体管、第一节点和中间节点,所述第一节点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控制端电连接;所述中间节点位于串联的第一晶体管和第二晶体管之间;/n防漏流模块,所述防漏流模块电连接到所述中间节点,用于使所述中间节点的电位与所述第一节点的电位差小于第一阈值。/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像素和驱动所述像素的像素驱动电路;所述像素驱动电路包括:
驱动晶体管和与所述驱动晶体管控制端电连接的第一双栅晶体管,所述第一双栅晶体管包括第一晶体管、第二晶体管、第一节点和中间节点,所述第一节点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控制端电连接;所述中间节点位于串联的第一晶体管和第二晶体管之间;
防漏流模块,所述防漏流模块电连接到所述中间节点,用于使所述中间节点的电位与所述第一节点的电位差小于第一阈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阈值小于5.1V。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路包括:发光元件、第一存储电容、第一发光控制晶体管、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第一初始化晶体管、第一补偿晶体管和第一数据写入晶体管;
所述第一发光控制晶体管串联在所述驱动晶体管和所述发光元件之间,受控于第一发光控制信号;
所述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串联在第一电源电压端和所述驱动晶体管之间;
所述第一存储电容的一极电连接所述第一节点;
所述第一初始化晶体管受控于第一扫描信号向所述第一节点传输初始化信号;
所述第一补偿晶体管受控于第二扫描信号,用于补偿所述驱动晶体管阈值电压的偏差;
所述第一数据写入晶体管受控于所述第二扫描信号向所述驱动晶体管传输数据信号。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初始化晶体管为所述第一双栅晶体管;所述防漏流模块包括第三晶体管、第四晶体管;
所述第三晶体管的栅极和第一极连接到所述中间节点;
所述第四晶体管受控于所述第二扫描信号,向所述第三晶体管传输数据信号。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防漏流模块还包括第一电容,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极连接所述中间节点,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极连接到所述第一电源电压端。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补偿晶体管为所述第一双栅晶体管;所述防漏流模块包括第五晶体管;
所述第五晶体管受控于所述第一扫描信号,向所述中间节点传输所述初始化信号。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员涛周星耀高娅娜张蒙蒙李玥杨康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天马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