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器的旋转式进风格栅结构和具有该结构的空调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035716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3 21: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空调器的旋转式进风格栅结构,包括由内向外依次设置在空调器进风口处的后框、过滤网和吸风栅,过滤网可拆卸地与吸风栅连接为一体的吸气过滤结构;吸气过滤结构可开合地转动连接于后框上。通过采用吸风栅相对于后框的旋转运动来实现吸风栅的开合,不再利用螺钉固定过滤网和吸风栅的位置,因此简化了装配工序,提高了装配效率;同时,由于吸风栅可旋转开合,也便于取出过滤网进行清洗或更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具有旋转式进风格栅结构的空调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空调器的旋转式进风格栅结构和具有该结构的空调器
本技术涉及空调
,具体涉及到一种空调器的旋转式进风格栅结构,以及具有该结构的空调器。
技术介绍
目前空调器行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整机成本和装配工艺性的优化成为了极其重要的技术指标,随着空调器生产制造成本中人力成本、原材料成本的上涨,各大空调器企业对整机成本的控制也越来越严格。传统的空调器柜机的后壳体结构通常包括后壳体、过滤网组件、进风格栅等。传统的后壳体、过滤网组件和进风格栅是分开的,需要使用螺钉将过滤网组件与后壳体固定,进风格栅也需要使用螺钉固定到后壳体上,生产装配效率很低。这种螺钉固定方案,装配效率较低,已不适合当前如此激烈的市场,因此急需改进。同时,在清洗或更换过滤网组件时,需要依次拆开进风格栅和过滤网组件上的螺钉,操作繁琐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空调器的旋转式进风格栅结构,优化了空调器的进风结构,拆装方便快捷。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空调器的旋转式进风格栅结构,包括由内向外依次设置在空调器进风口处的后框、过滤网和吸风栅,过滤网可拆卸地与吸风栅连接为一体的吸气过滤结构;吸气过滤结构可开合地转动连接于后框上。通过采用吸风栅相对于后框的旋转运动来实现吸风栅的开合,不再利用螺钉固定过滤网和吸风栅的位置,因此简化了装配工序,提高了装配效率;同时,由于吸风栅可旋转开合,也便于取出过滤网进行清洗或更换。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吸气过滤结构设置有多个,且上下依次并排设置于后框上,便于适用不同的空调器结构和尺寸。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更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吸风栅的一侧作为转轴侧与后框的一侧可转动地连接,与转轴侧相对的另一侧作为活动侧与后框的另一侧扣接。将螺钉固定方式转变为旋转开合方式,简化了装配工序,提高了装配效率,同时也便于取出过滤网进行清洗或更换。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更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吸风栅的转轴侧通过合页或铰链与后框的一侧可转动地连接。合页或铰链价格便宜,性能稳定。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吸风栅的转轴侧的上端设有上转轴,下端设有下转轴;所述后框对应上转轴的位置设有可插入上转轴的上轴孔,对应下转轴的位置设有可插入下转轴的下轴孔。采用孔轴配合方式,结构空间占用小,性能稳定。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吸风栅的活动侧设有弹性卡子;所述后框上对应弹性卡子的位置设有弹性卡扣。弹性卡子与弹性卡扣结合孔轴配合方式一起使用,既简单又实用。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更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吸风栅内侧的顶部和底部均设有滑槽;所述过滤网的顶部和底部对应地插入到吸风栅顶部和底部的滑槽内。滑槽十分有利于过滤网的拆装。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具有旋转式进风格栅结构的空调器,所述空调器具有上述技术方案中任一项所述的旋转式进风格栅结构。该空调器采用上述旋转式进风格栅结构后,在装配工艺以及过滤网的清洗、更换过程中提供了极大的便捷性。该空调器可进一步细化为圆柱形落地式空调器,当该旋转式进风格栅结构适用于圆柱形落地式空调器时,所述后框和吸风栅均为拱形,所述过滤网为拱形或柔性平面结构。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爆炸视图);图2为本技术中吸风栅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过滤网和吸风栅的装配结构示意图。图中各标号的释义为:后框1,过滤网2,吸风栅3,上转轴4,下转轴5,弹性卡子6,弹性卡扣7。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具体说明,以便对本技术的构思、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构成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和带来的技术效果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但是,需要说明的是,对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是示意性的,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具体限定。本技术所述的空调器的旋转式进风格栅结构,适用于所有空调器的进风结构形式,尤其适用圆柱形落地式空调器(即柱柜机空调器)的进风结构形式,包括均为拱形且由内向外依次设置在空调器进风口处的后框1、过滤网2和吸风栅3,过滤网2也可采用柔性材质制成平面结构,过滤网2可拆卸地与吸风栅3连接为一体的吸气过滤结构;吸气过滤结构可开合地转动连接于后框1上。本技术通过采用吸风栅3相对于后框1的旋转运动来实现吸风栅3的开合,不再利用螺钉固定过滤网2和吸风栅3的位置,因此简化了装配工序,提高了装配效率。同时,由于吸风栅3可旋转开合,也便于取出过滤网2进行清洗或更换。当需要适用普通形式的空调器时,仅需将后框1、过滤网2和吸风栅3的结构形式从拱形变换为适合该空调器轮廓的形状结构即可,因此该旋转式进风格栅结构具有广泛的适用性。所述后框1上设有至少1个吸气过滤结构,本实施例设置了3个吸气过滤结构,可根据空调器的规格尺寸大小等因素适当地增加吸气过滤结构的数量,设置2个以上吸气过滤结构时,可按照上下依次并排的方式将吸气过滤结构设置于后框1上。本技术中,吸风栅3的一侧作为转轴侧与后框1的一侧可转动地连接,与转轴侧相对的另一侧作为活动侧与后框1的另一侧扣接。具体的,所述吸风栅3的转轴侧的上端设有上转轴4,下端设有下转轴5;所述后框1对应上转轴4的位置设有可插入上转轴4的上轴孔,对应下转轴5的位置设有可插入下转轴5的下轴孔。所述吸风栅3的活动侧设有弹性卡子6;所述后框1对应弹性卡子6的位置设有弹性卡扣7。吸风栅3内侧的顶部和底部均设有滑槽;所述过滤网2的顶部和底部对应地插入到吸风栅3顶部和底部的滑槽内。吸风栅3和后框1采用孔轴配合方式,不再需要螺钉固结,过滤网2通过滑槽与吸风栅3实现装配,并采用弹性卡子6和弹性卡扣7的组合结构来实现锁定与开启,这种方式可以使过滤网2不依赖于支架或者支架结构就能实现拆卸,当吸风栅3转动打开时可以直接抽出过滤网2进行清洗或更换,十分方便。当然,也可采用如合页、铰链等实现吸风栅3与后框1之间的可转动连接。同时,本技术还针对上述旋转式进风格栅结构设计了与之对应的空调器,该空调器采用上述旋转式进风格栅结构后,在装配工艺以及过滤网2的清洗、更换过程中提供了极大的便捷性。目前行业中还未出现旋转开合抽取过滤网的结构方式,本技术所述的旋转式进风格栅结构的结构形式可以极大优化零件拆分,同时使得吸风栅的装配完全不需要螺钉紧固,减少和简化零件结构,实现成本的显著减低和装配工艺性的显著提高,并使得用户的空气过滤网的拆卸感受区别于常规形式,具有较强的创新性。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空调器的旋转式进风格栅结构,包括由内向外依次设置在空调器进风口处的后框(1)、过滤网(2)和吸风栅(3),其特征在于:过滤网(2)可拆卸地与吸风栅(3)连接为一体的吸气过滤结构;吸气过滤结构可开合地转动连接于后框(1)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空调器的旋转式进风格栅结构,包括由内向外依次设置在空调器进风口处的后框(1)、过滤网(2)和吸风栅(3),其特征在于:过滤网(2)可拆卸地与吸风栅(3)连接为一体的吸气过滤结构;吸气过滤结构可开合地转动连接于后框(1)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的旋转式进风格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气过滤结构设置有多个,且上下依次并排设置于后框(1)上。


3.如权利要求1-2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器的旋转式进风格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风栅(3)的一侧作为转轴侧与后框(1)的一侧可转动地连接,与转轴侧相对的另一侧作为活动侧与后框(1)的另一侧扣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器的旋转式进风格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风栅(3)的转轴侧通过合页或铰链与后框(1)的一侧可转动地连接。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器的旋转式进风格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风栅(3)的转轴侧的上端设有上转轴(4),下端设有下转轴(5);所述后框(1)对应上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如锋黄友涛胡学洪夏培均全磊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长虹空调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