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快接旁通结构及供暖循环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035360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3 21: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快接旁通结构及供暖循环系统,其中结构包括供暖出水管;供暖回水管;连接管,连通所述供暖出水管和所述供暖回水管;压差阀,设置在所述连接管内部,包括壳体、滑杆,弹簧和开关件,所述壳体套设在所述连接管内部,具有与所述供暖出水管相对的第一端部,所述第一端部上设置第一通孔,所述滑杆位于所述壳体内部,且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第二端部,所述开关件套设在所述滑杆上,能够克服所述弹簧弹力沿着所述滑杆轴线方向移动,用于打开和关闭所述第一通孔;四个快接头,分别可拆卸连接所述供暖出水管和所述供暖回水管的端口,用于快速连接外接管道,安装方便,且有效提高安装效率,节约安装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快接旁通结构及供暖循环系统
本技术涉及循环供暖
,尤其涉及一种快接旁通结构及供暖循环系统。
技术介绍
对于现有燃气锅炉等热源的循环供暖系统中,一般包括供暖出水管和供暖回水管,供暖出水管用于将燃气锅炉燃烧的热水输送至散热器中,来为用户提供供暖,换热后的水通过供暖回水管输送至燃气锅炉,由燃气锅炉进行再次加热,以实现水循环。目前散热器供暖系统中没有压差旁通阀,当采暖所需要的温度达到恒温阀设定要求时,恒温阀动作使进入散热器的高温水流量减小即回到热源循环的低温水流量变小,使得整个供暖系统内供回水压差增大,当回水流量低与热源水泵最低流量要求时,会造成热源水泵超出工作曲线范围。这样会导致水泵工作效率下降,过热甚至‘烧泵’,使得锅炉寿命降低,安全控制元件频繁介入,损坏某些不能耐高温的元件。还有,现有的供暖出水管和供暖回水管均为热熔,卡压等,使得管道的安装难度大大提升。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快接旁通结构,包括:一供暖出水管,包括第一进水端和第一出水端;一供暖回水管,包括第二进水端和第二出水端;一连接管,连通所述供暖出水管和所述供暖回水管;一压差阀,设置在所述连接管内部,包括壳体、滑杆,弹簧和开关件,所述壳体套设在所述连接管内部,具有与所述供暖出水管相对的第一端部,以及与所述供暖回水管相对的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端部上设置第一通孔,所述第二端部上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滑杆位于所述壳体内部,且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第二端部,所述开关件套设在所述滑杆上,能够克服所述弹簧弹力沿着所述滑杆轴线方向移动,用于打开和关闭所述第一通孔;四个快接头,分别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进水端、所述第一出水端、所述第二进水端和所述第二出水端,用于连接外接管道。可选择地,所述供暖出水管包括相互垂直,且连通的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所述第一管道与所述第二管道连通的相反端为所述第一进水端,所述第二管道与所述第一管道连通的相反端为所述第一出水端;所述供暖回水管包括相互垂直,且连通的第三管道和第四管道,所述第三管道和所述第四管道连通的相反端为所述第二进水端,所述第四管道和所述第三管道连通的相反端为所述第二出水端;所述连接管呈直线型。可选择地,所述连接管和所述第一管道同轴设置。可选择地,所述第一管道、所述第四管道和所述连接管相平行,所述第二管道和所述第三管道相平行。可选择地,所述快接头包括:内壳,与所述第一进水端、所述第一出水端、所述第二进水端或所述第二出水端可拆卸连接,外壳,套接在所述内壳外部,且所述外壳和所述内壳之间形成了用于外接管道插入的腔体。可选择地,所述快接头还包括:内齿圈,套设在所述内壳外部,用于与外接管道的内壁相适配;外齿圈,套设在所述外壳内部,用于与外接管道的外壁相适配。可选择地,所述连接管分别与所述第一进水端、所述第一出水端、所述第二进水端和所述第二出水端螺纹连接。可选择地,所述连接管分别与所述第一进水端、所述第一出水端、所述第二进水端和所述第二出水端的连接处设置有密封垫。可选择地,所述供暖出水管、所述供暖回水管和所述连接管为一体化结构。本技术还提供一种供暖循环系统,包括所述快接旁通结构,还包括热源、散热器、外接管道和恒温阀,所述热源分别通过所述外接管道连接所述快接旁通结构所述第一进水端和所述第二出水端处的所述快接头,所述散热器分别通过所述外接管道连接所述快接旁通结构所述第一出水端和所述第二进水端处的所述快接头,所述恒温阀设置在连接所述散热器和所述第一出水端之间的所述外接管道上。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快接旁通结构,平衡内部压差和流量有效防止热源水泵频繁启停,过热甚至‘烧泵’等现象发生,提高热源设备使用寿命,包括供暖出水管和供暖回水管,其端口可通过快接头快速连接外接管道,安装方便,且有效提高安装效率,节约安装成本。还有,快接头与端口采用螺纹连接,以便于更换快接头,来适用不同规格外接管道的需求,提高使用效率。另外,还能平衡内部压差,保证恒温阀正常关闭,以及防止恒温阀因工作而产生的噪音。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技术。附图说明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技术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的原理。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快接旁通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一种快接旁通结构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的一种快接旁通结构的压差阀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所示的一种快接旁通结构的快接头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供暖循环系统的一使用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所示的一种供暖循环系统的另一使用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技术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技术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在本技术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技术。除非另作定义,本技术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技术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技术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词语意指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并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且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在本技术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如图1至图3所示,所述快接旁通结构100,包括:供暖出水管110,用于将热源产生的热水输送至散热器,具有两个端口,分别为第一进水端1111和第一出水端1121。供暖回水管120,用于将散热器内换热后的水输送至热源处,具有两个端口,分别为第二进水端1211和第二出水端1221。连接管130,连通供暖出水管110和供暖回水管120,连接管130和供暖出水管110的连通端位于第一进水端1111和第一出水端1121之间,连接管130和供暖回水管120的连通端位于第二进水端1211和第二出水端1221之间。压差阀140,设置在连接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快接旁通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一供暖出水管,包括第一进水端和第一出水端;/n一供暖回水管,包括第二进水端和第二出水端;/n一连接管,连通所述供暖出水管和所述供暖回水管;/n一压差阀,设置在所述连接管内部,包括壳体、滑杆,弹簧和开关件,所述壳体套设在所述连接管内部,具有与所述供暖出水管相对的第一端部,以及与所述供暖回水管相对的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端部上设置第一通孔,所述第二端部上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滑杆位于所述壳体内部,且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第二端部,所述开关件套设在所述滑杆上,能够克服所述弹簧弹力沿着所述滑杆轴线方向移动,用于打开和关闭所述第一通孔;/n四个快接头,分别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进水端、所述第一出水端、所述第二进水端和所述第二出水端,用于连接外接管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快接旁通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供暖出水管,包括第一进水端和第一出水端;
一供暖回水管,包括第二进水端和第二出水端;
一连接管,连通所述供暖出水管和所述供暖回水管;
一压差阀,设置在所述连接管内部,包括壳体、滑杆,弹簧和开关件,所述壳体套设在所述连接管内部,具有与所述供暖出水管相对的第一端部,以及与所述供暖回水管相对的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端部上设置第一通孔,所述第二端部上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滑杆位于所述壳体内部,且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第二端部,所述开关件套设在所述滑杆上,能够克服所述弹簧弹力沿着所述滑杆轴线方向移动,用于打开和关闭所述第一通孔;
四个快接头,分别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进水端、所述第一出水端、所述第二进水端和所述第二出水端,用于连接外接管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接旁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暖出水管包括相互垂直,且连通的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所述第一管道与所述第二管道连通的相反端为所述第一进水端,所述第二管道与所述第一管道连通的相反端为所述第一出水端;
所述供暖回水管包括相互垂直,且连通的第三管道和第四管道,所述第三管道和所述第四管道连通的相反端为所述第二进水端,所述第四管道和所述第三管道连通的相反端为所述第二出水端;
所述连接管呈直线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快接旁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和所述第一管道同轴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快接旁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道、所述第四管道和所述连接管相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兰正旭王江叶超丰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飞斯耐暖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