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辊端自卸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032786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3 21: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辊端自卸机构,包括辊体及安装在辊体端部上的轴承,还包括螺母和推力套,所述螺母和推力套套设于辊体端部上,位于辊体与轴承之间,可沿辊体轴向运动,所述推力套大小与轴承内圈大小相适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通过旋转螺母,带动推力套沿轴向运动,作用力于轴承内圈,轻松拆卸轴承,且整个过程中轴承不易损伤,适宜推广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辊端自卸机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自卸机构,特别涉及一种辊端自卸机构,属于机械

技术介绍
两端辊体带轴承的结构在机械设备中经常被使用到,特别是各类带开卷、收卷、压合类的机械设备。其中带两端施压、空间狭小或需要经常拆卸保养的辊体结构的机械设备,客户在使用、保养、维修过程中,通常会出现轴承拆卸困难的现象,针对此类轴承的拆卸一般采用的是拉码拆卸法、破坏性拆卸或冷冻拆卸。破坏性拆卸缺点:破坏轴承成本高、工效低、不安全。拉码拆卸缺点:很难保证轴承无损、工效低、空间狭小无法使用、不便操作。冷冻拆卸缺点:冷冻环境难配置,不便操作、成本高、不适用带功能表层的辊。其中复合机的压胶辊,钢压辊就是非常典型的两端辊体带轴承的结构,该结构带两端施压、空间狭小、需要经常拆卸保养,而且为保证这类辊体的转动灵活性,采用的是两端调心轴承或单端调心轴承单端深沟球轴承结构,调心轴承在拉码拆卸法操作过程中,极难保证拉码爪受力平衡,经常损伤轴承。因此,研发一种拆卸方便,不易损伤轴承的机械机构是很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本技术提供一种拆卸方便,不易损伤轴承的辊端自卸机构。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辊端自卸机构,包括辊体及安装在辊体端部上的轴承,还包括螺母和推力套,所述螺母和推力套套设于辊体端部上,位于辊体与轴承之间,可沿辊体轴向运动,所述推力套大小与轴承内圈大小相适应。作为优选,所述螺母为开槽螺母或六角螺母。作为优选,所述推力套带有定位台阶。通过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通过旋转螺母,带动推力套沿轴向运动,作用力于轴承内圈,轻松拆卸轴承,且整个过程中轴承不易损伤,适宜推广应用。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及附图来进一步详细说明本技术。一种如图1所示的辊端自卸机构,包括辊体1及安装在辊体1端部上的轴承2,在辊体1上靠近轴承2的一端设置有螺纹,在螺纹处套设有开槽螺母3,在该开槽螺母3与轴承2之间设置有推力套4,该推力套4可沿辊体1轴向运动,所述推力套4大小与轴承2内圈大小相适应,该推力套4带有定位台阶,用于定位轴承2,方便受力,旋转开槽螺母3时,推力套4将旋转运动变为直线运动,将力作用于轴承2内圈,使得轴承2更容易拆卸,保证轴承2不易受到损伤。以上对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技术实施例的原理以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适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实施例的原理;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技术实施例,在具体实施方式以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辊端自卸机构,包括辊体及安装在辊体端部上的轴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螺母和推力套,所述螺母和推力套套设于辊体端部上,位于辊体与轴承之间,可沿辊体轴向运动,所述推力套大小与轴承内圈大小相适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辊端自卸机构,包括辊体及安装在辊体端部上的轴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螺母和推力套,所述螺母和推力套套设于辊体端部上,位于辊体与轴承之间,可沿辊体轴向运动,所述推力套大小与轴承内圈大小相适应。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永才陈跃华郑恒罗朝建李凯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鑫仕达包装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