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巷道修复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031774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3 21:09
一种巷道修复机,包括机身、安装于机身的回转机构、铰接于回转机构的输出端以随输出端实现回转运动的工作机构,所述工作机构包括摆臂油缸、配装架、工作臂,所述配装架的一端与回转机构的输出端铰接而另一端则用以供工作臂铰接连接,所述摆臂油缸的一端与回转机构的输出端铰接而另一端则与配装架铰接连接以实现工作臂、配装架的摆动。该巷道修复机在工作范围方面进行了进一步增大,以满足一些特殊工况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巷道修复机
本技术涉及一种机械设备,具体讲是指一种巷道修复机。
技术介绍
对于主要用于煤矿作业的巷道修复机而言,因作业环境空间有限,对于设备本身,一般希望其工作范围达到最大化,以及实现工作能力的多样化,也就是说希望一机能实现所需的多项作业能力及最大化的工作范围。为此,行业内对于巷道修复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特别是对工作臂,不论是其本身结构还是安装于车身的方式,都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尝试。由此,市面上出现了多节臂的结构,并通过各驱动油缸的驱动而达到所需工作角度范围,同时工作臂为实现多角度转动,通过回转机构进行配装来实现所需的转动角度,等等。上述结构的变化和改进,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工作范围大、能实现转动的需求,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需要更大的工作范围,需要实现一些特殊的作业能力,对于这些更进一步的需求,现有的巷道修复机则难以满足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一种巷道修复机。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巷道修复机,包括机身、安装于机身的回转机构、铰接于回转机构的输出端以随输出端实现回转运动的工作机构,所述工作机构包括摆臂油缸、配装架、工作臂,所述配装架的一端与回转机构的输出端铰接而另一端则用以供工作臂铰接连接,所述摆臂油缸的一端与回转机构的输出端铰接而另一端则与配装架铰接连接以实现工作臂、配装架的摆动。进一步地,所述工作臂包括依次铰接连接的大臂、中臂、拐臂和小臂,所述大臂铰接于所述配装架,由此具备大臂、中臂、拐臂和小臂的工作臂工作灵活,特别是拐臂存在,在与其他部件结构的配合下,特别是在煤矿作业环境下,能实现侧挖排水沟。进一步地,所述回转机构为回转减速机,该回转减速机贴装于机身前部,且该回转减速机的输出端输出竖向回转运动,由此使得间接连接的工作臂在输出端的带动下实现竖向回转,也就是说能沿着输出端水平轴线回转。而通过贴装方式安装于机身前部,对于工作臂的安装及竖向回转提供了可实施的保障。进一步地,所述配装架包括主配装体和侧配装体,所述配装架通过主配装体的末端与回转机构的输出端铰接连接,所述侧配装体侧连于主配装体侧部用以供摆臂油缸的铰接连接。由此使得摆臂油缸在伸缩的过程中能实现工作臂的适当角度的摆动。进一步地,所述主配装体包括底板和两侧板,所述两侧板分别与底板的相应侧边部连接,且底板前端向内凹以供大臂铰接,同时两侧板上设有内铰接柱以供大臂的驱动油缸铰接。该结构的主配装体结构布设合理,满足各部件的配装。进一步地,所述侧配装体包括侧立板、与侧立板的底边部连接的底边板、与侧立板的顶边部连接的顶边板,所述侧立板的末段部与主配装体的一个侧板侧贴连,而所述侧立板的前段部相对侧贴连的侧板相背离以形成间隔距离。由此,该结构的侧配装体整体结构设计巧妙,能满足摆臂油缸的合理布设配装。本技术的巷道修复机,整体结构简洁、紧凑,通过回转机构可实现工作机构的回转,同时采用摆臂油缸来实现工作臂的有效摆动,整体抗扭矩大,且摆臂油缸设置在回转机构的输出端,也就是说设置在回转机构的前端,能直接驱动工作臂进行有效角度的摆动,综合上-述,使得工作臂的工作范围进一步扩大,具备多项特殊作业能力。附图说明下面,参考附图更详细地并且通过非限制性的示例方式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以提供对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透彻理解。需要说明的是,各个附图所示的特征和结构并不一定代表相应的部件和元件的实际形状和尺寸,而仅仅是用以解释本技术的实施例的原理。图1为本技术一种巷道修复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巷道修复机的工作机构的第一方位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巷道修复机的工作机构的第二方位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一种巷道修复机处于掏底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一种巷道修复机处于侧挖排水沟时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一种巷道修复机的配装架和回转机构配装后的结构示意图。1机身,2回转机构,3摆臂油缸,4配装架,5工作臂,51大臂,52中臂,53拐臂,54小臂,6履带行走机构,7主配装体,71底板,72侧板,73内铰接柱,8侧配装体,81侧立板,82顶边板,9驱动油缸。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示例的方式来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附图仅仅是示意性的并且未按比例绘制。还应当理解,相同的附图标记贯穿附图用于指示相同或相似的部分。应当理解的是,本技术的实施例不局限于以下所列举的示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利用本技术的原理或精神可以对所描述的各实施例进行修改和变型,得到形式不同的其它实施例,显然,这些实施例都落入本技术要求保护的范围。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所参考的附图是为了说明和解释本技术的实施例的需要,附图所体现的每个部件的形状、尺寸以及不同部件之间的连接仅仅用于示意性地说明本技术的实施例,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的限制。参考附图1-6,本技术的巷道修复机,包括机身1、安装于机身1的回转机构2、铰接于回转机构2的输出端以随输出端实现回转运动的工作机构。所述工作机构包括摆臂油缸3、配装架4和工作臂5。所述配装架4的一端与回转机构2的输出端铰接而另一端则用以供工作臂5铰接连接。所述摆臂油缸3的一端与回转机构2的输出端铰接而另一端则与配装架4铰接连接以实现工作臂5、配装架4的摆动。实施例一:参考附图1-6,在本实施例中,巷道修复机包括机身1、安装于机身1的回转机构2、铰接于回转机构2的输出端以随输出端实现回转运动的工作机构。所述工作机构包括摆臂油缸3、配装架4和工作臂5。其中机身1位于履带行走机构6的上方,而所述工作机构则配置在机身1的前部,这样在操作时视野开阔,操作更加便捷。所述配装架4的末端与回转机构2的输出端铰接而另前端则用以供工作臂5铰接连接。所述摆臂油缸3的末端与回转机构2的输出端铰接而另前端则与配装架4铰接连接以实现工作臂5、配装架4的摆动。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工作臂5包括依次铰接连接的大臂51、中臂52、拐臂53和小臂54,各臂依次铰接后,可实现多角度的工作。而所述大臂51铰接于所述配装架4,由此在配装架4的带动下便可实现工作臂5和配装架4一起运动。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回转机构2优选回转减速机,该回转减速机竖向贴装于机身1前部,且该回转减速机的输出端输出竖向回转运动。可以理解的是在回转减速机的带动下,便可实现工作机构沿着回转减速机输出端的水平方向的中心轴线进行回转。所述配装架4包括主配装体7和侧配装体8,所述配装架4通过主配装体7的末端与回转机构2的输出端铰接连接。所述侧配装体8侧连于主配装体7侧部用以供摆臂油缸3的铰接连接。参考附图6,所述主配装体7包括底板71和两侧板72,所述两侧板72分别与底板71的相应侧边部连接。且底板71前端向内凹以供大臂51铰接,也就是说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巷道修复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身、安装于机身的回转机构、铰接于回转机构的输出端以随输出端实现回转运动的工作机构,所述工作机构包括摆臂油缸、配装架、工作臂,所述配装架的一端与回转机构的输出端铰接而另一端则用以供工作臂铰接连接,所述摆臂油缸的一端与回转机构的输出端铰接而另一端则与配装架铰接连接以实现工作臂、配装架的摆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巷道修复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身、安装于机身的回转机构、铰接于回转机构的输出端以随输出端实现回转运动的工作机构,所述工作机构包括摆臂油缸、配装架、工作臂,所述配装架的一端与回转机构的输出端铰接而另一端则用以供工作臂铰接连接,所述摆臂油缸的一端与回转机构的输出端铰接而另一端则与配装架铰接连接以实现工作臂、配装架的摆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巷道修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臂包括依次铰接连接的大臂、中臂、拐臂和小臂,所述大臂铰接于所述配装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巷道修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回转机构为回转减速机,该回转减速机贴装于机身前部,且该回转减速机的输出端输出竖向回转运动。


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海波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鑫通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