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线井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028792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3 21: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接线井结构,包括井身、井座、第一线缆保护管、第二线缆保护管、引线管和排水管,所述井身安装在井座上,所述井身设有空腔,所述第一线缆保护管穿过井身的一侧,所述第二线缆保护管穿过井身的另一侧,所述引线管穿过井身,所述排水管嵌装于井座上,所述第一线缆保护管、第二线缆保护管、引线管和排水管均与空腔相连通,所述第一线缆保护管到井身顶部的距离不小于500mm,所述第二线缆保护管到井身顶部的距离不小于500mm。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能嵌装在道路内,并且通过设置井身和井座,保证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较高的强度,降低其坍塌的概率,并且第一线缆保护管和第二线缆保护管能对穿过的线缆进行保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接线井结构
本技术涉及窨井设计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接线井结构。
技术介绍
窨井,又称为沙井,其常见于城市的马路和街道上,是市政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窨井根据用途可以分为很多类别,最常见的是排水井和接线井,排水井的设置主要是方便人们对位于地下的供水系统或者排水系统进行布置维护,而接线井的设置主要是方便人们对位于地下线缆进行布置和维护。而目前常见的接线井设置随意,多是直接于道路上深挖通道形成,这导致接线井的强度不高,容易发生坍塌,而且对线缆的保护不足,容易造成线缆的损坏,另一方面,接线井还容易积水,影响接线井的正常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接线井结构,可以解决上述问题的一个或者多个。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接线井结构,包括井身、井座、第一线缆保护管、第二线缆保护管、引线管和排水管,所述井身安装在井座上,所述井身设有空腔,所述第一线缆保护管穿过井身的一侧,所述第二线缆保护管穿过井身的另一侧,所述引线管穿过井身,所述排水管嵌装于井座上,所述第一线缆保护管、第二线缆保护管、引线管和排水管均与空腔相连通,所述第一线缆保护管到井身顶部的距离不小于500mm,所述第二线缆保护管到井身顶部的距离不小于500mm。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中能嵌装在道路内,并且通过设置井身和井座,保证了本技术具有较高的强度,降低其坍塌的概率,并且通过设置第一线缆保护管和第二线缆保护管则能方便线缆的穿过,并对线缆进行保护,而引线管的设置则能便于从线缆中引出的导线的穿过和保护,来便于实现对外部其他机构的供电,而排水管的设置能有效避免本技术中空腔的积水,以保证本技术的正常使用,另外,还通过限制第一线缆保护管和第二线缆保护管的设置高度,能有效防止线缆和地表过于接近,进一步提高线缆的保护强度。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井身包括第一水泥层、第二水泥层和中心层,所述第一水泥层连接在中心层的内侧上,所述第二水泥层连接在中心层的外侧上。由此,第一水泥层和第二水泥层能对中心层的侧部进行强化,保证井身的强度。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中心层包括第一混凝土层和砖层,所述第一混凝土层连接在砖层的顶部。第一混凝土层的设置能方便井盖等结构的安装。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砖层的宽度为110mm~130mm,所述第一混凝土层的厚度不大于150mm,所述第一水泥层的宽度为18mm~22mm,所述第二水泥层的宽度为18mm~22mm。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本技术还包括井盖,所述井盖安装在第一混凝土层上。井盖的设置能便于在本技术无需使用时,对空腔进行封闭,避免人或物掉落到空腔内。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井座包括渗水沙层和第二混凝土层,所述渗水沙层的底部和第二混凝土层的顶部相连接,所述砖层的底部、第二水泥层的底部均与第二混凝土层相连接,所述第一水泥层的底部和渗水沙层相连接,所述渗水沙层和砖层的侧部相连接。渗水沙层能对到达井座处的水进行一定吸附,从而保证井座具有一定的摩擦力,降低人们在底座上摔倒的概率。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混凝土层的厚度为90mm~110mm,所述渗水沙层的厚度为90mm~110mm,所述第二混凝土层的宽度为880mm~900mm,所述渗水沙层的宽度为440mm~460mm。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井座还包括透水土工膜,所述透水土工膜的一端设于第二混凝土层和排水管之间,另一端设于第二混凝土层和渗水沙层之间。通过设置透水土工膜,能使得于渗水沙层中吸附的水能通过其流出井座,以减少本技术中的积水。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的接线井结构的剖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的接线井结构的剖视图的标注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的使用状态图。图中:1.井身、2.井座、3.第一线缆保护管、4.第二线缆保护管、5.引线管、6.排水管、7.井盖、10.空腔、11.第一水泥层、12.第二水泥层、13.中心层、131.第一混凝土层、132.砖层、21.渗水沙层、22.第二混凝土层、23.透水土工膜和庭院灯20。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参考图1、图2和图3,本技术的一种接线井结构,包括井身1、井座2、第一线缆保护管3、第二线缆保护管4、引线管5、排水管6和井盖7。井身1包括第一水泥层11、第二水泥层12和中心层13,第一水泥层11通过粘合连接在中心层13的内侧上,第二水泥层12通过粘合连接在中心层13的外侧上。中心层13包括第一混凝土层131和砖层132,第一混凝土层131通过粘合连接在砖层132的顶部。而第一混凝土层131上设有凹位,井盖7通过螺栓可拆卸地安装在第一混凝土层131的凹位上。砖层132的宽度可以在110mm到130mm之间,第一水泥层11的宽度可以在18mm到22mm之间,第二水泥层12的宽度可以在18mm到22mm之间。本实施例中,砖层132的宽度优选为120mm,第一水泥层11的宽度c优选为20mm,第二水泥层12的宽度d优选为20mm。另外,第一混凝土层131的厚度不大于150mm,本实施例中,第一混凝土层131中的最大厚度e为150mm。井座2包括渗水沙层21和第二混凝土层22,渗水沙层21的底部和第二混凝土层22的顶部通过粘合相连接,砖层132的底部、第二水泥层12的底部均与第二混凝土层22的顶部通过粘合相连接,第一水泥层11的底部和渗水沙层21的顶部相连接,且渗水沙层21的侧部和砖层132的侧部相连接,从而使得井身1安装在井座2上。第二混凝土层22的厚度可以在90mm到110mm之间,渗水沙层21的厚度可以在90mm到110mm之间,第二混凝土层22的宽度可以在880mm到900mm之间,渗水沙层21的宽度可以在440mm到460mm之间。本实施例中,第二混凝土层22的厚度h优选为100mm,渗水沙层21的厚度g优选为100mm,第二混凝土层22的宽度j优选为890mm,渗水沙层21的宽度i优选为450mm。井身1内还设有空腔10,第一线缆保护管3和第二线缆保护管4均为多个,所有的第一线缆保护管3均穿过井身1的一侧,所有的第二线缆保护管4均穿过井身1的另一侧,且设置后的多个第一线缆保护管3和多个第二线缆保护管4一一对应相对,而所有的第一线缆保护管3和第二线缆保护管4均与空腔10相连通。另外,引线管5也穿过井身1,并与空腔10相连通。各个第一线缆保护管3到井身1的顶部的距离不小于500mm,第二线缆保护管4到井身1的顶部的距离不小于500mm。本实施例中,位于最高处的第一线缆保护管3到井身1的顶部的距离a优选为500mm,位于最高处的第二线缆保护管4到井身1的顶部的距离b优选为500mm。排水管6可以选择市售的PVC管,排水管6嵌装于井座2内,且排水管6的一端与空腔10相连通,另一端与外界相连通。而井座2还包括透水土工膜23,透水土工膜23的一端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接线井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井身、井座、第一线缆保护管、第二线缆保护管、引线管和排水管,所述井身安装在井座上,所述井身设有空腔,所述第一线缆保护管穿过井身的一侧,所述第二线缆保护管穿过井身的另一侧,所述引线管穿过井身,所述排水管嵌装于井座上,所述第一线缆保护管、第二线缆保护管、引线管和排水管均与空腔相连通,所述第一线缆保护管到井身顶部的距离不小于500mm,所述第二线缆保护管到井身顶部的距离不小于500mm。/n

【技术特征摘要】
1.接线井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井身、井座、第一线缆保护管、第二线缆保护管、引线管和排水管,所述井身安装在井座上,所述井身设有空腔,所述第一线缆保护管穿过井身的一侧,所述第二线缆保护管穿过井身的另一侧,所述引线管穿过井身,所述排水管嵌装于井座上,所述第一线缆保护管、第二线缆保护管、引线管和排水管均与空腔相连通,所述第一线缆保护管到井身顶部的距离不小于500mm,所述第二线缆保护管到井身顶部的距离不小于500m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线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井身包括第一水泥层、第二水泥层和中心层,所述第一水泥层连接在中心层的内侧上,所述第二水泥层连接在中心层的外侧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线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层包括第一混凝土层和砖层,所述第一混凝土层连接在砖层的顶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接线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砖层的宽度为110mm~130mm,所述第一混凝土层的厚度不大于150mm,所述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灶炎陈科吴学辉黎希文黄振
申请(专利权)人:粤北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