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晓莉专利>正文

电解槽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025996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3 21: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无膜电解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解槽结构,包括电解槽,在所述电解槽内设置有电解电极,所述电解槽的一侧开设有进水口,所述电解槽的另一侧开设有第一出水口,所述电解槽内还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竖向设置在所述电解槽内,所述隔板的下端开设有第二出水口,所述隔板的上端开设有第三出水口;其中所述第二出水口的水和第三出水口的水均汇流至第一出水口,所述第一出水口的位置高度不高于所述第二出水口的位置高度,且所述第二出水口的位置高度低于所述电解槽底壁的盛水平面的高度。该电解槽结构能够自主排出电解槽内剩余的电解水;克服电解电极间的水,由于气阻过大造成电解电流降低,影响电解效率的缺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解槽结构
本技术属于无膜电解
,具体涉及一种电解槽结构。
技术介绍
现有的电解水直饮水机,在电解结束后,电解槽里残留的电解水不能排出,例如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15201165139的技术专利,残留在电解槽内对电极有不良影响,特别对活性炭电极有更坏的影响,而且电解水残留在电解槽里时间越长水越会变质,下次再用饮水机时,会排除异味的电解水。现有电解技术的电解槽,没有解决电解结束后电解槽的水自动排出的问题。现有的电解水直饮水机的电解槽里电解水的通路都相对比较密封,电解后产生的气体和水混合在一起,会形成气阻(所谓气阻是指电解水和气体混合在一起,气体越多电解水的阻抗越大、电解电流减小的现象)会降低电解效率。在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18103243751、2018103349949的专利技术专利申请中,进水口增加一个透气口,或在出水口增加一个排水口,增加的口会影响电解槽的正常工作,所以必须增加控制器和一个电磁阀来控制增加的口的开通或者关闭,才能使电解槽正常工作,水机工作时要控制电磁阀关闭,电解停止后要通过电磁阀打开透气口或者排水口,才能排除电解槽里面的剩余电解水,这种方法不但增加了成本,而且增加了安装复杂性,满足不了现在流行的小型化的直饮水机的要求。现有的电解水直饮水机的电解槽的出水口到饮水机的出水口,是用硅胶管相连,有的还会有较长的长度,不利于电解水快速从管道排出,电解结束后,往往管道内还残留有水,会阻碍前面电解槽里的水排出。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技术旨在解决其中的至少一个技术缺陷,为此提供一种电解槽结构,该电解槽结构能够自主排出电解槽内剩余的电解水;克服电解电极间的水,由于气阻过大造成电解电流降低,影响电解效率的缺陷。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电解槽结构,包括电解槽,在所述电解槽内设置有电解电极,所述电解槽的一侧开设有进水口,所述电解槽的另一侧开设有第一出水口,所述电解槽内还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竖向设置在所述电解槽内,所述隔板的下端开设有第二出水口,所述隔板的上端开设有第三出水口;其中所述第二出水口的水和第三出水口的水均汇流至第一出水口,所述第一出水口的位置高度低于所述第二出水口的位置高度,且所述第二出水口的位置高度低于所述电解槽底壁的盛水平面的高度。上述的电解槽结构,所述隔板位于所述电解电极与所述电解槽的一侧壁之间,所述隔板与所述电解槽的一侧壁之间形成气水分离空间,所述气水分离空间向上与所述第三出水口相连通,所述气水分离空间向下与所述第一出水口和所述第二出水口相连通。上述的电解槽结构,所述第三出水口的位置高度高于所述电解电极的顶端位置高度。上述的电解槽结构,所述进水口的口径大于所述第二出水口的口径。上述的电解槽结构,所述进水口的口径是所述第二出水口口径的三倍以上。上述的电解槽结构,所述第一出水口通过管道连接有开水机出水装置;在所述第一出水口与所述开水机出水装置之间的管道上连接有排气管,所述排气管的顶端设置有透气口。上述的电解槽结构,所述透气口的位置高度至少高于所述电解槽顶端的位置高度。上述的电解槽结构,所述透气口之上连接有水气分离单元,所述水气分离单元用于将气和水分离,气体排出,水回流到所述透气口。上述的电解槽结构,所述第三出水口的口径不小于所述进水口的口径;所述第一出水口的口径不小于所述第三出水口的口径。上述的电解槽结构,所述电解电极连接有电解电源,所述电解电源为所述电解电极供电。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体现在:该电解槽结构能够自主排出电解槽内剩余的电解水;克服电解电极间的水,由于气阻过大造成电解电流降低,影响电解效率的缺陷。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电解槽结构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又一实施例提供的电解槽结构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电解槽;2、电解电极;3、电解电源;4、进水口;5、第三出水口;6、透气口;7、第二出水口;8、第一出水口;9、开水机出水装置;10、电解电极的上部空间;11、气水分离空间;12、加热器;13、加热器出水口;14水气分离单元;15、隔板;16、管道;17、排气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技术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电解槽结构,无法有效自主排出电解槽内剩余的电解水,克服电解电极间的水,由于气阻过大造成电解电流降低,影响电解效率的缺陷,采用排出气与水的结构,彻底上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请参见如下附图和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解槽结构,包括电解槽1,在所述电解槽内设置有电解电极2,所述电解槽的一侧开设有进水口4,所述电解槽的另一侧开设有第一出水口8,所述电解槽内还设置有隔板15,所述隔板竖向设置在所述电解槽内,所述隔板的下端开设有第二出水口7,所述隔板的上端开设有第三出水口5;其中所述第二出水口7的水和第三出水口5的水均汇流至第一出水口8,所述第一出水口8的位置高度低于所述第二出水口7的位置高度,且所述第二出水口7的位置高度低于所述电解槽底壁的盛水平面的高度。所述电解电极连接有电解电源3,所述电解电源为所述电解电极供电。需要说明的是,图1中虚线框内的部分为电解槽结构,其中外部开水机的加热器12的加热器出水口13与进水口4相连,第一出水口8通过管道16连接有开水机出水装置9。正由于第一出水口的位置高度低于第二出水口的位置高度,电解槽内的剩余电解水可以方便排出。其中第一出水口的位置高度应处于电解槽的最低水位处,以便于将所有的水排出。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隔板15位于所述电解电极2与所述电解槽1的一侧壁之间,所述隔板15与所述电解槽1的一侧壁之间形成气水分离空间11,所述气水分离空间11向上与所述第三出水口5相连通,所述气水分离空间11向下与所述第一出水口8和所述第二出水口7相连通。其中,气水分离空间11能够将气和水分离,具体的,电解产生的气体依次通过电解电极的上部空间10、第三出水口5的上部、第一出水口8的上部排出;电解后的水通过第三出水口5的下部、第二出水口7汇流到第一出水口8并位于第一出水口8的下部排出。气水分离空间11确保电解电极间的水,气含量较少,气阻较小,电解电流不会减小,确保了电解效率。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出水口5的位置高度高于所述电解电极2的顶端位置高度;所述进水口4的口径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解槽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电解槽,在所述电解槽内设置有电解电极,所述电解槽的一侧开设有进水口,所述电解槽的另一侧开设有第一出水口,所述电解槽内还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竖向设置在所述电解槽内,所述隔板的下端开设有第二出水口,所述隔板的上端开设有第三出水口;其中所述第二出水口的水和第三出水口的水均汇流至第一出水口,所述第一出水口的位置高度不高于所述第二出水口的位置高度,且所述第二出水口的位置高度低于所述电解槽底壁的盛水平面的高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解槽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电解槽,在所述电解槽内设置有电解电极,所述电解槽的一侧开设有进水口,所述电解槽的另一侧开设有第一出水口,所述电解槽内还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竖向设置在所述电解槽内,所述隔板的下端开设有第二出水口,所述隔板的上端开设有第三出水口;其中所述第二出水口的水和第三出水口的水均汇流至第一出水口,所述第一出水口的位置高度不高于所述第二出水口的位置高度,且所述第二出水口的位置高度低于所述电解槽底壁的盛水平面的高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解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位于所述电解电极与所述电解槽的一侧壁之间,所述隔板与所述电解槽的一侧壁之间形成气水分离空间,所述气水分离空间向上与所述第三出水口相连通,所述气水分离空间向下与所述第一出水口和所述第二出水口相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解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出水口的位置高度高于所述电解电极的顶端位置高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解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口的口径大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晓莉
申请(专利权)人:王晓莉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