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油废水连续吸附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025921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3 21: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含油废水连续吸附系统,所述含油废水连续吸附系统包括吸附单元、第一水洗单元、解吸单元以及第二水洗单元;通过使吸附单元中的吸附装置包括至少两台填料吸附塔,使吸附单元中的含油废液储存装置、含油废液输送装置、除油后液存储装置、第一水洗单元、解吸单元以及第二水洗单元分别独立地与吸附装置中的多台填料吸附塔通过管道构成独立的吸附回路,通过阀门的切换使每条吸附回路之间的运行互不影响,实现了对含油废水进行连续处理,且成本较低,操作简便,便与工业化推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含油废水连续吸附系统
本技术属于污水处理
,涉及一种含油废水处理系统,尤其涉及一种含油废水连续吸附系统。
技术介绍
含油废水的来源非常广泛,除了石油开采及加工工业排出大量含油废水,还有固体燃料热加工、纺织工业中的洗毛废水、轻工业的制革废水、铁路及交通运输业、屠宰及食品加工以及机械工业中车削工艺中的乳化液等,其中石油工业及固体燃料热加工排出的含油废水为主要来源;此外,即使在生活污水中,油类也占到有机质的10%。含油废水中的油主要以浮油、乳化油和溶解油三种形式存在,含油废水能够浸入土壤孔隙间形成油膜,产生堵塞作用,致使空气、水分不能伸入水中,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甚至使农作物枯死;含油废水排入水体后将在水面上产生油膜,阻碍空气中的氧向水体迁移,会使水生生物因处于严重缺氧状态而死亡;含油废水进入城市污水管道,对管道、附属设备及城市污水处理厂都会造成不良影响。目前,处理含油废水的方法包括盐析法、絮凝剂除油法、电絮凝除油法、粗粒化除油法、吸附法、浮选法或膜分离法。CN105753089A公开了一种酚氨废水除油处理装置,包括:相分离器、轻质焦油收集槽、重质焦油收集槽。酚氨废水进入筒体内部,然后在内部进行层流流动;筒体内的纤维填料段将焦油液滴吸附在纤维上;焦油液滴在折流板组段增大,实现了焦油与酚氨废水的高效分离。该处理装置无需任何外部动力即可实现高效脱油,但并未涉及到如何对相分离器的筒体进行解吸。CN102050532A公开了一种油田含油污水集成处理工艺,工艺流程为:沉砂除油-破乳气浮-微波强化芬顿-絮凝气浮-精密过滤-活性炭纤维毡催化臭氧化-超滤-清水。集成化处理工艺可以实现连续除油、破乳、高级氧化、絮凝、催化臭氧化、膜分离操作,但该方法处理油分的成本较高,吨水成本超过40元。CN205740438U公开了一种用于含油废水的除油装置,包括通过管道依次连接的过滤器、破乳分离罐、储油罐、除脂后液低位槽、第一输送泵、活性炭吸附过滤器、活性炭吸附后液低位槽、第二输送泵和纤维吸附过滤器。该除油装置使用串联的破乳罐、活性炭吸附以及纤维吸附过滤器,选用分步吸附的方法对含油废水进行了吸附,吸附流程较长,且吸附过程为批次流程,当吸附槽穿透后无法继续吸附。因此,开发一种含油废水连续吸附系统,对于提高废水除油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含油废水连续吸附系统,所述含油废水连续吸附系统通过吸附的方法对含油废水进行处理,且通过配合解吸,降低了吸附除油的成本,使所述含油废水连续吸附系统能够长期、连续、稳定的对含油废水进行处理。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含油废水连续吸附系统,所述含油废水连续吸附系统包括吸附单元、第一水洗单元、解吸单元以及第二水洗单元。所述吸附单元包括依次连接的含油废液存储装置、含油废液输送装置、吸附装置以及除油后液存储装置。所述吸附装置包括至少两台独立的填料吸附塔。所述第一水洗单元包括清洗液存储装置、清洗液输送装置以及清洗后液存储装置,清洗液存储装置内的清洗液在清洗液输送装置的输送下流入吸附装置,并流出至清洗后液存储装置。所述解吸单元包括解吸稀液存储装置、解吸液输送装置以及解吸浓液存储装置,解吸稀液存储装置内的解吸液在解吸液输送装置的输送下流入吸附装置,并流出至解吸浓液存储装置或解吸稀液存储装置。所述第二水洗单元包括水洗稀液存储装置、水洗液输送装置以及水洗浓液存储装置,水洗稀液存储装置内的水洗液在水洗液输送装置的输送下流入吸附装置,并流出至水洗浓液存储装置或水洗稀液存储装置。本技术所述含油废水连续吸附系统还包括各装置之间的连接管道,各装置之间的连接管道上设置有阀门,本技术对阀门的数量以及种类不再做具体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装置以及管道的功能对阀门的数量以及型号进行合理地选择,以使所述含油废水连续吸附系统能够正常运行。本技术所述吸附装置包括至少两台独立的填料吸附塔,例如可以是2台、3台、4台、5台或6台,本技术通过设置至少两台独立的填料吸附塔,在处理含油废水时使填料吸附塔采用“一用多备”的运行方式,当运行的填料吸附塔被穿透使,切换至另一台未穿透的填料吸附塔进行吸附,同时对穿透的填料吸附塔进行解吸处理,从而使含油废水吸附能够连续进行本技术所述“独立”为所述吸附单元中的含油废液储存装置、含油废液输送装置、除油后液存储装置、第一水洗单元、解吸单元以及第二水洗单元分别独立地与吸附装置中的多台填料吸附塔通过管道构成独立的吸附回路,通过阀门的切换使每条吸附回路之间的运行互不影响。优选地,所述填料吸附塔内的填料设置于填料吸附塔的上多孔板与下多孔板之间。本技术所述填料吸附塔包括设置于塔顶与塔底的流体开口,根据填料吸附塔内吸附填料的密度选择“上进下出”或“下进上出”的方式进行除油,例如,到含油废水的密度大于填料的密度时,含油废水从填料吸附塔的塔底进入,塔顶流出;当含油废水的密度不大于填料的密度时,含油废水从填料吸附塔的塔顶流入,塔底流出。优选地,所述填料吸附塔的设计进水流量为0-6m3/天,例如可以是1m3/天、2m3/天、3m3/天、4m3/天、5m3/天或6m3/天。优选地,所述上多孔板与下多孔板之间的距离为1600-1800mm,例如可以是1600mm、1610mm、1620mm、1630mm、1640mm、1650mm、1660mm、1670mm、1680mm、1690mm、1700mm、1710mm、1720mm、1730mm、1740mm、1750mm、1760mm、1770mm、1780mm、1790mm或1800mm,但不限于所列举的数值,该数值范围内其他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优选地,所述上多孔板与下多孔板分别独立地为水冒型多孔板。优选地,所述水冒型多孔板上的水冒数量为10-20个,例如可以是10个、11个、12个、13个、14个、15个、16个、17个、18个、19个或20个。所述水冒型多孔板的水通量为填料吸附塔设计进水量的6-12倍,例如可以是6倍、7倍、8倍、9倍、10倍、11倍或12倍。优选地,所述填料吸附塔的直径为250-350mm,例如可以是250mm、260mm、270mm、280mm、290mm、300mm、310mm、320mm、330mm、340mm或350mm,但不限于所列举的数值,该数值范围内其他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高度为2000-2400mm,例如可以是2000mm、2050mm、2100mm、2150mm、2200mm、2250mm、2300mm、2350mm或2400mm,但不限于所列举的数值,该数值范围内其他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本技术所述填料吸附塔的高度为填料吸附塔的塔顶流体开口与塔底流体开口之间的距离。本技术通过对填料吸附塔的高度、上多孔板与下多孔板之间距离的设置,使填料吸附塔在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含油废水连续吸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含油废水连续吸附系统包括吸附单元、第一水洗单元、解吸单元以及第二水洗单元;/n所述吸附单元包括依次连接的含油废液存储装置、含油废液输送装置、吸附装置以及除油后液存储装置;/n所述吸附装置包括至少两台独立的填料吸附塔;/n所述第一水洗单元包括清洗液存储装置、清洗液输送装置以及清洗后液存储装置,清洗液存储装置内的清洗液在清洗液输送装置的输送下流入吸附装置,并流出至清洗后液存储装置;/n所述解吸单元包括解吸稀液存储装置、解吸液输送装置以及解吸浓液存储装置,解吸稀液存储装置内的解吸液在解吸液输送装置的输送下流入吸附装置,并流出至解吸浓液存储装置或解吸稀液存储装置;/n所述第二水洗单元包括水洗稀液存储装置、水洗液输送装置以及水洗浓液存储装置,水洗稀液存储装置内的水洗液在水洗液输送装置的输送下流入吸附装置,并流出至水洗稀液存储装置或水洗浓液存储装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含油废水连续吸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含油废水连续吸附系统包括吸附单元、第一水洗单元、解吸单元以及第二水洗单元;
所述吸附单元包括依次连接的含油废液存储装置、含油废液输送装置、吸附装置以及除油后液存储装置;
所述吸附装置包括至少两台独立的填料吸附塔;
所述第一水洗单元包括清洗液存储装置、清洗液输送装置以及清洗后液存储装置,清洗液存储装置内的清洗液在清洗液输送装置的输送下流入吸附装置,并流出至清洗后液存储装置;
所述解吸单元包括解吸稀液存储装置、解吸液输送装置以及解吸浓液存储装置,解吸稀液存储装置内的解吸液在解吸液输送装置的输送下流入吸附装置,并流出至解吸浓液存储装置或解吸稀液存储装置;
所述第二水洗单元包括水洗稀液存储装置、水洗液输送装置以及水洗浓液存储装置,水洗稀液存储装置内的水洗液在水洗液输送装置的输送下流入吸附装置,并流出至水洗稀液存储装置或水洗浓液存储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油废水连续吸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填料吸附塔内的填料设置于填料吸附塔的上多孔板与下多孔板之间;
所述填料吸附塔的设计进水量为0-6m3/天。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含油废水连续吸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多孔板与下多孔板之间的距离为1600-1800mm。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含油废水连续吸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多孔板与下多孔板分别独立地为水冒型多孔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含油废水连续吸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冒型多孔板上的水冒数量为10-20个;
所述水冒型多孔板的水通量为填料吸附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晨明李志强吴青谚李雅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中科康仑环境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