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肖茂章专利>正文

发电热机内气体工作介质循环节能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023129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3 20:5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发电热机内气体工作介质循环节能装置,包括低温低压工质气体压力容器和高温高压工质气体压力容器,低温低压工质气体压力容器与高温高压工质气体压力容器连接,在低温低压工质气体压力容器安装有气体压缩机,在所述高温高压工质气体压力容器内安装有高温低密度气体与低温高密度气体的交换腔体,在高温低密度气体与低温高密度气体的交换腔体内设有自由分隔活塞,以及在低温低压工质气体压力容器内安装有所述逆卡诺循环制冷系统的制冷压缩机和蒸发器等;本发明专利技术节省气体压缩机压缩工质气体循环时的能耗,节能效果明显。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发电热机内气体工作介质循环节能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发电热机
,更为具体地,涉及一种发电热机内气体工作介质循环节能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热机系统内的工质气体循环技术存在如下问题:各种低压工质都采用由压缩机直接压缩循环回到高压区域时会消耗很大的高品质功,高品质功如系统已输出的电能、机械能等,这样会消耗热机系统本应对外输出的净功量,导致热效率不高,热能的利用率普遍较低。例如,工业余热发电热机系统、地热发电系统、高温蒸汽热发电系统等,目前综合热效率都较低,经济效益较差,没有得到大规模推广使用,而且工业余热发电热机系统、地热发电系统均存在热能的最低工作温度限制,大都要求在60℃以上,系统对热能利用率不超过20%。高温蒸汽热发电系统在工作时放出的余热温度大都高于60℃,因此余热没有被利用,而且整个系统在工作时会对外部环境放热而产生热损。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发电热机内气体工作介质循环节能装置,达到节省气体压缩机压缩循环工质的能耗,节能效果明显。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发电热机内气体工作介质循环节能装置,包括气体压缩循环子系统;所述气体压缩循环子系统包括气体压缩机、绝热性隔板,在绝热性隔板上设置有电磁阀门EV2;通过绝热性隔板将人工第二热源物质储存室分隔为工质暂存室和工质储存室;气体压缩机与工质暂存室连接,工质暂存室通过电磁阀门EV2与工质储存室连接;气体压缩机将工质气体压入到工质暂存室中,再通过打开电磁阀门EV2排入工质储存室中作为所述人工第二热源物质来吸收散热器和/或热交换器的热量,将已吸热工质气体压入到第一交换室中。进一步地,包括气体工质储存调节室,气体工质储存调节室与气体压缩机连接。进一步地,包括低温低压工质气体压力容器和高温高压工质气体压力容器,低温低压工质气体压力容器与高温高压工质气体压力容器连接;在低温低压工质气体压力容器安装有气体压缩机,在所述高温高压工质气体压力容器内安装有第一交换室,在第一交换室内设有自由分隔活塞,以及在低温低压工质气体压力容器内安装有所述逆卡诺循环制冷系统的制冷压缩机和蒸发器,制冷压缩机与蒸发器连接,蒸发器与气体压缩机连接,气体压缩机与第一交换室连接,低温低压工质气体进入第一交换室时由所述自由分隔活塞下压排入高温高压工质气体压力容器中;涡流管的一端与第一交换室连接,涡流管的另一端与低温低压工质气体压力容器连接,且热交换器安装到高温高压工质气体压力容器中;涡流管能将第一交换室中排出的工质气体升温,散热后排入到热交换器进行热交换放热,再利用管道回到低温低压工质气体压力容器中;在高温高压工质气体压力容器设置有流动工质气体加热室,在流动工质气体加热室内形成高压室高温区,在流动工质气体加热室内安装有排气机,排气机与第一交换室连接,排气机将高压室高温区处工质气体排入到第一交换室中,由涡流管升温、散热排出到热交换器;控制器与气体压缩机、第一交换室、和排气机电性连接。进一步地,在流动工质气体加热室、第一交换室均设置绝热隔层。进一步地,低温低压工质气体压力容器包括镍钢材质低温低压工质气体压力容器。进一步地,包括传热翅片,所述传热翅片设置在高温高压工质气体压力容器的四周,通过传热翅片与外部环境交换热量。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气体压缩机装置利用工质气体热力学特性,只消耗很小的高品质功就能将已降温低温低压工质气体压至交换腔体内装满,达到节省气体压缩机压缩循环工质的能耗效果,且交换腔体装满同一工质气体为低温状态,其气体密度远远高于等容交换腔体装满同一高温气体工质的气体密度,因为气体物理特性,气体受热体积增大,因此等体积的低温工质气体的质量在一定条件下远远大于等体积的高温工质气体的质量,因此循环同体积的低温工质气体质量会使用更少的高温气体来交换,提高了高温工质的使用效率,达到进一步节能的目的。而且,利用涡流管和热交换器等将高温高压工质气体在交换后所含大部分热能还能释放回高温高压室内,达到再一次节能的目的。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0-低温低压工质气体压力容器,40-高温高压工质气体压力容器,12-逆卡诺循环制冷系统,120-制冷压缩机,121-蒸发器,11-气体压缩机,17-第一交换室,16-涡流管,15-热交换器,109-高压室高温区,108-流动工质气体加热室,18-排气机,28-控制器,27-传热翅片。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本说明书(包括任何附加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任一特征,除非特别叙述,均可被其他等效或具有类似目的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换。即,除非特别叙述,每个特征只是一系列等效或类似特征中的一个例子而已。一种发电热机内气体工作介质循环节能装置,包括气体压缩循环子系统;所述气体压缩循环子系统包括气体压缩机11、绝热性隔板68,在绝热性隔板68上设置有电磁阀门EV2;通过绝热性隔板68将人工第二热源物质储存室30分隔为工质暂存室131和工质储存室132;气体压缩机11与工质暂存室131连接,工质暂存室131通过电磁阀门EV2与工质储存室132连接;气体压缩机11将工质气体压入到工质暂存室131中,再通过打开电磁阀门EV2排入工质储存室132中作为所述人工第二热源物质来吸收散热器141和/或热交换器151的热量,将已吸热工质气体压入到第一交换室17中。进一步地,包括气体工质储存调节室66,气体工质储存调节室66与气体压缩机11连接。进一步地,包括低温低压工质气体压力容器10和高温高压工质气体压力容器40,低温低压工质气体压力容器10与高温高压工质气体压力容器40连接;在低温低压工质气体压力容器10安装有气体压缩机11,在所述高温高压工质气体压力容器40内安装有第一交换室17,在第一交换室17内设有自由分隔活塞,以及在低温低压工质气体压力容器10内安装有所述逆卡诺循环制冷系统12的制冷压缩机120和蒸发器121,制冷压缩机120与蒸发器121连接,蒸发器121与气体压缩机11连接,气体压缩机11与第一交换室17连接,低温低压工质气体进入第一交换室17时由所述自由分隔活塞下压排入高温高压工质气体压力容器40中;涡流管16的一端与第一交换室17连接,涡流管16的另一端与低温低压工质气体压力容器10连接,且热交换器15安装到高温高压工质气体压力容器40中;涡流管16能将第一交换室17中排出的工质气体升温,散热后排入到热交换器15进行热交换放热,再利用管道回到低温低压工质气体压力容器10中;在高温高压工质气体压力容器40设置有流动工质气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发电热机内气体工作介质循环节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气体压缩循环子系统;所述气体压缩循环子系统包括气体压缩机(11)、绝热性隔板(68),在绝热性隔板(68)上设置有电磁阀门EV2;通过绝热性隔板(68)将人工第二热源物质储存室(30)分隔为工质暂存室(131)和工质储存室(132);气体压缩机(11)与工质暂存室(131)连接,工质暂存室(131)通过电磁阀门EV2与工质储存室(132)连接;气体压缩机(11)将工质气体压入到工质暂存室(131)中,再通过打开电磁阀门EV2排入工质储存室(132)中作为所述人工第二热源物质来吸收散热器(141)和/或热交换器(151)的热量,将已吸热工质气体压入到第一交换室(17)中。/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电热机内气体工作介质循环节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气体压缩循环子系统;所述气体压缩循环子系统包括气体压缩机(11)、绝热性隔板(68),在绝热性隔板(68)上设置有电磁阀门EV2;通过绝热性隔板(68)将人工第二热源物质储存室(30)分隔为工质暂存室(131)和工质储存室(132);气体压缩机(11)与工质暂存室(131)连接,工质暂存室(131)通过电磁阀门EV2与工质储存室(132)连接;气体压缩机(11)将工质气体压入到工质暂存室(131)中,再通过打开电磁阀门EV2排入工质储存室(132)中作为所述人工第二热源物质来吸收散热器(141)和/或热交换器(151)的热量,将已吸热工质气体压入到第一交换室(17)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发电热机内气体工作介质循环节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气体工质储存调节室(66),气体工质储存调节室(66)与气体压缩机(11)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电热机内气体工作介质循环节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低温低压工质气体压力容器(10)和高温高压工质气体压力容器(40),低温低压工质气体压力容器(10)与高温高压工质气体压力容器(40)连接;在低温低压工质气体压力容器(10)安装有气体压缩机(11),在所述高温高压工质气体压力容器(40)内安装有第一交换室(17),在第一交换室(17)内设有自由分隔活塞,以及在低温低压工质气体压力容器(10)内安装有所述逆卡诺循环制冷系统(12)的制冷压缩机(120)和蒸发器(121),制冷压缩机(120)与蒸发器(121)连接,蒸发器(121)与气体压缩机(11)连接,气体压缩机(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茂章
申请(专利权)人:肖茂章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