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吸隔声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021955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3 20:5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吸隔声板包括吸声层;所述吸声层包括至少一个吸声单元,所述吸声单元包括多个吸声模块;所述吸声模块内具有吸声腔室,所述吸声腔室上具有与外界连通的吸声孔;所述吸声腔室内设置有至少一个隔板;沿所述隔板的长度方向,所述隔板首端向四周螺旋扩散延伸;多个所述吸声模块中,至少存在两种所述吸声模块,其内设置的所述隔板的个数不一致。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吸隔声板,极大的提高了声传播路径,有效提高吸声模块的低频吸声系数;且该吸声隔板的吸声单元共振频率多样,具有多阶的高吸收峰值,同时共振峰在低频范围内,对低频有较好的吸声性,吸声效果大幅增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吸隔声板
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噪声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吸隔声板。
技术介绍
在吸声降噪方面,建筑领域常见的有槽木吸声板、吸音棉、蜂窝板吊顶等,单由于其结构单一、微孔结构无法确定调整,其吸声效果多集中在中高频,在低频吸声效果较差。在建筑隔声方面,目前重要为多层石膏板结构,该结构的隔声效果与结构的面密度有关,面密度越大、隔声效果越好,但是没有吸声的同时,由于隔声板表面较为平整光滑,常常会加剧空间中的反射,为此,在安装隔声板后常常需要再次在隔声板上粘贴吸声层,施工过于繁琐,且隔声、吸声效果不理想,且集中在中高频率段,无法解决低频噪声。基于以上原因,需要设计一种低频吸声效果良好、阻尼隔声效果好的建筑用机电设备房、功能厅等适用的吸隔声装饰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了解决
技术介绍
中所提出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吸隔声板。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吸隔声板包括吸声层;所述吸声层包括至少一个吸声单元,所述吸声单元包括多个吸声模块;所述吸声模块内具有吸声腔室,所述吸声腔室上具有与外界连通的吸声孔;所述吸声腔室内设置有至少一个隔板;沿所述隔板的长度方向,所述隔板首端向四周螺旋扩散延伸;多个所述吸声模块中,至少存在两种所述吸声模块,其内设置的所述隔板的个数不一致。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吸声模块内设置多个所述隔板时,多个所述隔板的长度不一致。进一步优选的,所述隔板的首端从所述吸声腔室中部向四周螺旋扩散延伸至所述吸声腔室边缘;设置多个所述隔板,所述隔板之间相互嵌设。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吸声模块包括模块本体,所述模块本体具有一内凹的腔室,所述腔室上端开口处盖设有至少一层穿孔板,所述穿孔板与所述腔室共同形成所述吸声腔室。进一步优选的,设置多层所述穿孔板,每层所述穿孔板上设置至少一个微孔区域,所述微孔区域内设置有多个所述吸声孔。进一步优选的,相邻层所述穿孔板之间的微孔区域相互错位设置。进一步优选的,与所述腔室直接接触的第一层所述穿孔板上的所述微孔区域与所述隔板的首端位置相对或靠近。进一步优选的,所述腔室内设置多个所述隔板,第一层所述穿孔板上与每个所述隔板首端相对或相邻的位置处均对应设置一个所述微孔区域。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吸声孔的直径或等效直径为01.-1.8mm;所述穿孔板的厚度t为0.2-1.0mm,设置多层所述穿孔板时,相邻所述穿孔板之间的间隔为0.5t-15t。进一步优选的,还包括有阻尼隔声层;,所述阻尼隔声层包括第一隔声板、第二隔声板和设置在两者之间的阻尼层,所述吸声层与所述第一隔声板紧密接触;所述第一隔声板为铝合金穿孔板,其开孔率大于20%;所述第一隔声板的厚度为0.6-1.2mm;所述阻尼层由多孔材料或阻尼材料制成;所述第二隔声板为金属板,所述金属板厚度为1.5-5mm。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吸隔声板,使其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1、本专利技术中吸隔声板的吸声层包括至少一个吸声单元,吸声单元内又由多个吸声模块组成,其中吸声模块内设置有至少一个隔板;且沿隔板的长度方向,其首端向四周螺旋扩散延伸,从而极大的提高了声传播路径,有效提高吸声模块的低频吸声系数,有效拓宽该吸声模块的吸声带宽,从而吸收更多频带的声音,吸声效果更好;进一步的,吸声模块内设置的隔板个数不一致,则吸声模块的共振频率不同,单个吸声单元内具有多个不同的吸声模块时,其内的吸声模块共振频率多样,从而可与更多的声波频率相吻合发生共振,共振时消耗的声能最多,从而吸声单元具有多阶的高吸收峰值,每个吸声峰值都具有较宽的吸声频带;且隔板设置的数量越多,吸声模块的共振频率越低,共振峰在低频范围内,对低频有较好的吸声性,从而本专利技术中吸声单元的吸声效果得以大幅增强。2、本专利技术中的吸隔声板还包括有阻尼隔声层,吸声层与阻尼隔声层紧密连接形成吸隔声一体的装饰板,同时起到吸声隔声的作用,在建筑使用时,一次性即可完成吸隔声板的安装,无需分布安装吸声层与隔声层,简化施工过程,有效提高工作效率。附图说明结合附图,通过下文的述详细说明,可更清楚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及其他特征和优点,其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吸隔声板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吸隔声板的截面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吸声模块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吸声模块的截面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吸隔声板安装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吸隔声板的吸声系数曲线图。符号说明:1-吸声层;2-吸声模块;3-穿孔板;4-吸声腔室;5-隔板;6-吸声微孔;7-阻尼隔声层;8-第一隔声板;9-第二隔声板;10-阻尼层。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照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并获得其他的实施方式。为使图面简洁,各图中只示意性地表示出了与本专利技术相关的部分,它们并不代表其作为产品的实际结构。另外,以使图面简洁便于理解,在有些图中具有相同结构或功能的部件,仅示意性地绘示了其中的一个,或仅标出了其中的一个。在本文中,“一个”不仅表示“仅此一个”,也可以表示“多于一个”的情形。参照图1-6,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吸隔声板,包括吸声层1,吸声层1包括至少一个吸声单元,吸声单元包括多个吸声模块2;吸声模块2具有吸声腔室4,吸声腔室4上具有与外界连通的吸声孔;吸声腔室4内设置有至少一个隔板5;沿隔板5的长度方向,隔板5首端向四周螺旋扩散延伸;多个吸声模块2中,至少存在两种吸声模块2,其内设置的隔板5的个数不一致。本专利技术通过在吸声腔室4中设置隔板5,沿隔板5的长度方向,隔板5首端向四周螺旋扩散延伸,大幅延长声音的传播路径,从而提高吸声模块2的吸声系数;进一步同一吸声单元内至少存在两种吸声模块,其内设置的隔板数量不同,从而两种吸声模块的共振频率不同,吸声频率多样,从而可与更多的声波频率相吻合并发生共振,单个吸声单元内可具有多阶的高吸收峰值,消耗更多的声能,大幅增强吸声效果。进一步的,参阅图3,优选的吸声模块2内设置多个隔板5,多个隔板5的长度不一致;该长度为隔板5延展成直线的长度,长度越长,形成的螺旋腔室的声波路径越长,吸声系数越高,有效拓宽吸声,吸收更多音波。且隔板5设置的数量越多,吸声模块2的共振频率越低,共振峰在低频范围内,对低频有较好的吸声性,从而吸声模块2可吸收更多的低频音波,吸声效果大幅改善。例如在本实施例中,参阅图3,设置两个隔板5,两个隔板5的长度分别17mm、23mm。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对隔板5设置的数量不做限制,隔板5的长度也不做限制,例如设置三个隔板5,三个隔板5的长度分别为42mm、51mm、70mm。进一步优选的,在本实施例中,参阅图3,隔板首端从吸声腔室中部向四周螺旋扩散延伸至吸声腔室边缘;隔板首端从中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吸隔声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吸声层;/n所述吸声层包括至少一个吸声单元,所述吸声单元包括多个吸声模块;所述吸声模块内具有吸声腔室,所述吸声腔室上具有与外界连通的吸声孔;所述吸声腔室内设置有至少一个隔板;沿所述隔板的长度方向,所述隔板首端向四周螺旋扩散延伸;/n多个所述吸声模块中,至少存在两种所述吸声模块,其内设置的所述隔板的个数不一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吸隔声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吸声层;
所述吸声层包括至少一个吸声单元,所述吸声单元包括多个吸声模块;所述吸声模块内具有吸声腔室,所述吸声腔室上具有与外界连通的吸声孔;所述吸声腔室内设置有至少一个隔板;沿所述隔板的长度方向,所述隔板首端向四周螺旋扩散延伸;
多个所述吸声模块中,至少存在两种所述吸声模块,其内设置的所述隔板的个数不一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隔声一体化组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声模块内设置多个所述隔板时,多个所述隔板的长度不一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隔声一体化组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的首端从所述吸声腔室中部向四周螺旋扩散延伸至所述吸声腔室边缘;
设置多个所述隔板,所述隔板之间相互嵌设。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隔声一体化组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声模块包括模块本体,所述模块本体具有一内凹的腔室,所述腔室上端开口处盖设有至少一层穿孔板,所述穿孔板与所述腔室共同形成所述吸声腔室。


5.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吸隔声一体化组合板,其特征在于,设置多层所述穿孔板,每层所述穿孔板上设置至少一个微孔区域,所述微孔区域内设置有多个所述吸声孔。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振宇董海贾宇王毅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兴茂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