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周兆弟专利>正文

预制构件连接组件及混凝土预制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021925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3 20:5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预制构件连接组件及混凝土预制构件,所述连接组件包括:接头,形成有第一连接腔和第二连接腔,所述第一连接腔和第二连接腔相连通且两者之间形成轴向挡面;受力筋,所述受力筋沿轴向方向贯穿所述第二连接腔,其位于所述接头内部的一端形成与所述轴向挡面逆向卡止的防脱部;所述防脱部与所述轴向挡面相压紧,所述防脱部的压紧接触部位在周向上具有至少一处嵌入所述轴向挡面的嵌入部分,所述轴向挡面上形成有用于容纳所述嵌入部分的内凹状嵌顿区域。该连接组件可提高接头与受力筋连接处的密封性能,保证接头的外接性能不受影响,避免损失混凝土浆料。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预制构件连接组件及混凝土预制构件
本专利技术涉及预制构件
,尤其涉及混凝土预制构件的连接组件。本专利技术还涉及设有所述连接组件的混凝土预制构件。
技术介绍
对于混凝土预制桩等预制构件来讲,为了保证预制构件的结构强度和连接强度,通常采用钢筋或钢棒(如PC钢棒)来形成内部骨架的受力筋。由于预制构件相互连接或者与其他构件连接的需要,有相当一部分预制构件的内部骨架在其钢筋或钢棒的端部设有连接螺母,以直接或通过连接件进行连接。可见,连接螺母是预制构件进行连接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保证连接强度和连接稳定性,连接螺母需满足较高的性能要求。但是,申请人在研究中却发现,由于连接螺母与钢筋或钢棒的端部之间存在间隙,导致在浇筑混凝土浆料时,液态的混凝土浆料会从两者之间的间隙泄漏至连接螺母的内腔中,不仅造成混凝土浆料损失,而且,当连接螺母内腔的混凝土浆料较多时,会影响容纳连接件,导致相邻预制构件的钢筋或钢棒无法轴向对接。另外,如果混凝土浆料沿腔壁流至螺纹部位,在固化后会附着在连接螺母的内螺纹上,导致螺纹连接的操作受阻,牢固性和可靠性下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基于对连接螺母与受力筋连接处漏浆现象的研究而提供一种预制构件连接组件。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设有所述连接组件的混凝土预制构件。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预制构件连接组件,包括:接头,所述接头的轴向两端分别形成有第一连接腔和第二连接腔,所述第一连接腔和第二连接腔相连通且两者之间形成轴向挡面;>受力筋,所述受力筋沿轴向方向贯穿所述第二连接腔,其位于所述接头内部的一端形成与所述轴向挡面逆向卡止的防脱部;所述防脱部与所述轴向挡面相压紧,所述防脱部的压紧接触部位在周向上具有至少一处嵌入所述轴向挡面的嵌入部分,所述轴向挡面上形成有用于容纳所述嵌入部分的内凹状嵌顿区域,以使所述受力筋的防脱部与所述接头的轴向挡面形成相咬合的连接结构。优选地,所述受力筋为刚性棒材,其位于所述接头内部的一端镦粗为径向膨大端以形成所述防脱部;所述径向膨大端背对所述受力筋端面的部分形成所述压紧接触部位。优选地,所述受力筋为外周壁呈凹凸状的刚性棒材,所述刚性棒材的径向膨大端的压紧接触部位包括内凹部分和凸起部分,至少一部分所述凸起部分与所述轴向挡面相压紧并嵌入所述轴向挡面上与之对应的嵌顿区域。优选地,所述受力筋为外周壁呈凹凸状的刚性棒材,所述刚性棒材的径向膨大端的压紧接触部位包括内凹部分和凸起部分;至少一部分所述凸起部分与所述轴向挡面相压紧并嵌入所述轴向挡面上与之对应的第一嵌顿区域,至少一部分所述内凹起部分与所述轴向挡面相压紧并嵌入所述轴向挡面上与之对应的第二嵌顿区域,且所述第二嵌顿区域的深度小于所述第一嵌顿区域的深度。优选地,所述轴向挡面的嵌顿区域位于所述轴向挡面向所述第二连接腔腔壁转折的部位;或者,所述轴向挡面的嵌顿区域位于所述轴向挡面的中部;或者,所述轴向挡面的嵌顿区域由所述轴向挡面与所述第二连接腔腔壁的连接处延伸至所述轴向挡面与所述第一连接腔腔壁的连接处。优选地,所述防脱部的压紧接触部位在周向上具有至少一处位于所述嵌入部分之间的非嵌入部分,所述轴向挡面上具有与所述非嵌入部分相对应的非嵌顿区域,所述非嵌顿区域所对应的圆心角小于等于180°。优选地,所述受力筋的防脱部的压紧接触部位具有第一表面硬度值,所述接头的轴向挡面具有第二表面硬度值,所述第一表面硬度值大于所述第二表面硬度值。优选地,所述第一表面硬度值与所述第二表面硬度值的差值可大于等于1HRC。优选地,所述第二表面硬度值为2HRC~38HRC。优选地,所述第二表面硬度值为7HRC~10HRC。为实现上述另一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混凝土预制构件,包括混凝土主体和预埋于所述混凝土主体内部的受力骨架,所述受力骨架设有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预制构件连接组件,且所述预制构件连接组件的接头的第一连接腔裸露于混凝土预制构件的端面。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预制构件连接组件在受力筋的防脱部与接头的轴向挡面逆向卡止的基础上,进一步相互压紧,通过防脱部上的嵌入部分嵌入轴向挡面上的嵌顿区域形成相咬合的连接结构,与非咬合的预制构件连接组件相比,如果防脱部的压紧接触部位在周向上连续嵌入所述轴向挡面的嵌顿区域,则两者间可形成环状密封结构,从而消除防脱部和轴向挡面之间的间隙,防止混凝土浆料泄漏至接头的第一连接腔中;如果防脱部的压紧接触部位在周向上以非连续的方式嵌入所述轴向挡面的嵌顿区域,则两者间在嵌入部位可形成局部密封结构,消除嵌入部位的间隙,同时,两者间非嵌入部位的间隙也会因为嵌入部位的嵌入而变的更小,从而在整体上依然可以防止混凝土浆料泄漏至接头的第一连接腔中。可见,通过采用上述结构,可提高接头与受力筋连接处的密封性能,保证接头的外接性能不受影响,避免损失混凝土浆料。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混凝土预制构件设有所述预制构件连接组件,由于所述预制构件连接组件具有上述技术效果,则设有该预制构件连接组件的混凝土预制构件也应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公开的一种预制构件连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预制构件连接组件的纵向剖视图;图3为图1中所示接头的轴测图;图4为图1中所示受力筋的局部轴测图;图5为图1中所示接头的纵向剖视图;图6为在图1中所示接头的基础上进一步得到的另一种接头的纵向剖视图;图7为在图1中所示接头的基础上进一步得到的又一种接头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例公开的一种预制构件连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图8所示预制构件连接组件的纵向剖视图;图10为图8中所示接头的轴测图;图11为图8中所示接头的纵向剖视图;图12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三实施例公开的一种预制构件连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13为图12所示预制构件连接组件的纵向剖视图;图14为图12中所示接头的轴测图;图15为图12中所示受力筋的局部轴测图;图16为图12中所示接头的纵向剖视图;图17为本专利技术的第四实施例公开的一种预制构件连接组件的纵向剖视图;图18为图17中所示接头的轴测图;图19为图17中所示接头的纵向剖视图;图20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五实施例公开的一种预制构件连接组件的纵向剖视图;图21为图20中所示接头的轴测图;图22为图20中所示接头的纵向剖视图;图23为非嵌顿区域所对应的圆心角α小于180°的示意图;图24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混凝土预制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5为图24中的预制构件连接组件的局部示意图。图中:100.接头101.第一连接腔1011.内螺纹1012.台阶102.第二连接腔103.轴向挡面1031.嵌顿区域1031a.第一嵌顿区域1031b.第二嵌顿区域104.接头上端面105.平直面106.圆弧面107.锥形导向面108.月牙面108a.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预制构件连接组件,包括:/n接头,所述接头的轴向两端分别形成有第一连接腔和第二连接腔,所述第一连接腔和第二连接腔相连通且两者之间形成轴向挡面;/n受力筋,所述受力筋沿轴向方向贯穿所述第二连接腔,其位于所述接头内部的一端形成与所述轴向挡面逆向卡止的防脱部;其特征在于,/n所述防脱部与所述轴向挡面相压紧,所述防脱部的压紧接触部位在周向上具有至少一处嵌入所述轴向挡面的嵌入部分,所述轴向挡面上形成有用于容纳所述嵌入部分的内凹状嵌顿区域,以使所述受力筋的防脱部与所述接头的轴向挡面形成相咬合的连接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预制构件连接组件,包括:
接头,所述接头的轴向两端分别形成有第一连接腔和第二连接腔,所述第一连接腔和第二连接腔相连通且两者之间形成轴向挡面;
受力筋,所述受力筋沿轴向方向贯穿所述第二连接腔,其位于所述接头内部的一端形成与所述轴向挡面逆向卡止的防脱部;其特征在于,
所述防脱部与所述轴向挡面相压紧,所述防脱部的压紧接触部位在周向上具有至少一处嵌入所述轴向挡面的嵌入部分,所述轴向挡面上形成有用于容纳所述嵌入部分的内凹状嵌顿区域,以使所述受力筋的防脱部与所述接头的轴向挡面形成相咬合的连接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构件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受力筋为刚性棒材,其位于所述接头内部的一端镦粗为径向膨大端以形成所述防脱部;所述径向膨大端背对所述受力筋端面的部分形成有所述压紧接触部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预制构件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受力筋为外周壁呈凹凸状的刚性棒材,所述刚性棒材的径向膨大端的压紧接触部位包括内凹部分和凸起部分,至少一部分所述凸起部分与所述轴向挡面相压紧并嵌入所述轴向挡面上与之对应的嵌顿区域。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预制构件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受力筋为外周壁呈凹凸状的刚性棒材,所述刚性棒材的径向膨大端的压紧接触部位包括内凹部分和凸起部分;至少一部分所述凸起部分与所述轴向挡面相压紧并嵌入所述轴向挡面上与之对应的第一嵌顿区域,至少一部分所述内凹起部分与所述轴向挡面相压紧并嵌入所述轴向挡面上与之对应的第二嵌顿区域,且所述第二嵌顿区域的深度小于所述第一嵌顿区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兆弟
申请(专利权)人:周兆弟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