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人造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019911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3 20: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人造革,包括涤纶层、TPU(Thermoplastic polyurethanes,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橡胶)层、胶水层和底层,所述胶水层的底面贴合于底层的顶面上,所述TPU层的底面贴合于胶水层的顶面上,所述涤纶层的底面可撕扯地压于TPU层的顶面上。由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TPU层上能具有粗糙面,其在存储时,涤纶层能有效保护住TPU层,避免TPU层上的粗糙面容纳灰尘,同时涤纶层具有较好的耐光性,能进一步延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可存储时间,而且通过撕扯下涤纶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即能正常使用,有效避免灰尘对TPU层上粗糙面的使用的干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新型人造革
本技术涉及布料设计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新型人造革。
技术介绍
皮革是一种常用的布料,但是由于天然的皮革通常是取自动物皮毛制作而成,因此,天然的皮革的价格通常都比较高,而且耐磨性相对较差,容易损坏,性价比比较低。而人造革的外观和手感都与天然皮革相似,但其价格通常都远低于天然皮革,且耐磨性就好,因此常用于代替天然皮革使用。人造革的种类各种各样,以能适应不同的用户要求,而目前常见的是复合TPU人造革,其弹性好、强韧、耐磨且耐寒性好,但是,此类复合TPU人造革其TPU表面通常都很光滑,难以满足希望具有粗糙感的用户使用。而为了使其表面具有粗糙感,现在不少复合TPU人造革是采用于TPU表面上刻画凹槽,但是,此类复合TPU人造革在长时间存储时,上述的凹槽容易容纳灰尘,并且难以完全消除上述灰尘,而影响此类复合TPU人造革的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人造革,以解决上述问题的一个或者多个。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新型人造革,其特征在于,包括涤纶层、TPU(Thermoplasticpolyurethanes,即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橡胶)层、胶水层和底层,所述胶水层的底面贴合于底层的顶面上,所述TPU层的底面贴合于胶水层的顶面上,所述涤纶层的底面可撕扯地压于TPU层的顶面上。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中,TPU层具有较好的热塑性,而涤纶层表面上则会有细小的凸起,即涤纶层上会存在粗糙面,从而本技术在制作时,涤纶层压于TPU层上时,涤纶层上的凸起能于TPU层上形成凹槽,即于TPU层上形成粗糙面,而且由于涤纶层是以压的形式贴合在TPU层上,则涤纶层在需要时可通过施力从TPU层上撕扯下。由此,本技术的TPU层上能具有粗糙面,其在存储时,涤纶层能有效保护住TPU层,避免TPU层上的粗糙面容纳灰尘,同时涤纶层具有较好的耐光性,能进一步延长本技术的可存储时间,而且通过撕扯下涤纶层,本技术即能正常使用,有效避免灰尘对TPU层上粗糙面的使用的干扰。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涤纶层的厚度为0.1mm~0.3mm。涤纶层的厚度如果太大,会导致撕扯困难,通过将涤纶层设置为上述厚度,在保证涤纶层能对TPU层有效保护的同时,能便于其后续的撕扯。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TPU层的厚度为0.2mm~0.4mm。TPU层在上述厚度下,能保证其有足够的强度,同时,也避免其厚度太大,造成本技术的总体厚度太大。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底层为尼龙层、PVC(Polyvinylchloride,即聚氯乙烯)层、腈纶层、丙纶层或者氨纶层中的一种。上述所选择的面料均适用于作为底层使用。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底层的厚度为0.2mm~0.3mm。底层在上述厚度下,能保证其有足够的强度,同时,也避免其厚度太大,造成本技术的总体厚度太大。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胶水层为PU胶水层。PU(Polyurethane,即聚氨酯)胶水能适合与TPU层的粘接,从而保证其和TPU层之间的连接强度。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胶水层的厚度为0.05mm~0.08mm。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的新型人造革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的新型人造革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的新型人造革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实施例1参考图1,本实施例中的一种新型人造革,其包括涤纶层1、TPU层2、胶水层3和底层4。胶水层3可以选择市售的PU胶水凝固形成的胶水层,底层4可以为尼龙层、PVC层、腈纶层、丙纶层或者氨纶层中的一种,本实施例中,底层4优选为尼龙面料形成的尼龙层。TPU层2可以由常见的TPU料形成,于底层4涂布PU胶水后,再于PU胶水上贴合TPU层2,待PU胶水凝固后,即使得胶水层3的底面通过粘接固定贴合于底层4的顶面上,TPU层2的底面通过粘接固定贴合于胶水层3的顶面上。由此TPU层2、胶水层3和底层4依次固定连接。涤纶层1可以由常见的涤纶面料形成,涤纶层1的底面可以通过高温压于TPU层2的顶面上,而涤纶层1上本身存在凸起形成的第一粗糙面,上述第一粗糙面在涤纶层1压于TPU层2的上后会于TPU层2上形成对应的第二粗糙面。并且由于涤纶层1和TPU层2之间没有通过粘接剂等材料固定,由此,涤纶层1能于TPU层2上实现可撕扯。设置后的涤纶层1的厚度可以在0.1mm到0.3mm之间,TPU层2的厚度可以在0.2mm到0.4mm之间,底层4的厚度可以在0.2mm到0.3mm之间,胶水层2的厚度可以在0.05mm到0.08mm之间。而本实施例中,涤纶层1的厚度优选为0.1mm,TPU层2的厚度优选为0.2mm,底层4的厚度优选为0.2mm,胶水层2的厚度优选为0.05mm。而本技术在使用时,底层4可以作为所制作的物品,如衣服、背包等的里面,并能将涤纶层1从TPU层2撕扯下,从而将TPU层2作为上述物品的表面。实施例2参考图2,本实施例中的一种新型人造革,其包括涤纶层1、TPU层2、胶水层3和底层4。胶水层3可以选择市售的PU胶水凝固形成的胶水层,底层4可以为尼龙层、PVC层、腈纶层、丙纶层或者氨纶层中的一种,本实施例中,底层4优选为PVC面料形成的PVC层。TPU层2可以由常见的TPU料形成,于底层4涂布PU胶水后,再于PU胶水上贴合TPU层2,待PU胶水凝固后,即使得胶水层3的底面通过粘接固定贴合于底层4的顶面上,TPU层2的底面通过粘接固定贴合于胶水层3的顶面上。由此TPU层2、胶水层3和底层4依次固定连接。涤纶层1可以由常见的涤纶面料形成,涤纶层1的底面可以通过高温压于TPU层2的顶面上,而涤纶层1上本身存在凸起形成的第一粗糙面,上述第一粗糙面在涤纶层1压于TPU层2的上后会于TPU层2上形成对应的第二粗糙面。并且由于涤纶层1和TPU层2之间没有通过粘接剂等材料固定,由此,涤纶层1能于TPU层2上实现可撕扯。设置后的涤纶层1的厚度可以在0.1mm到0.3mm之间,TPU层2的厚度可以在0.2mm到0.4mm之间,底层4的厚度可以在0.2mm到0.3mm之间,胶水层2的厚度可以在0.05mm到0.08mm之间。而本实施例中,涤纶层1的厚度优选为0.3mm,TPU层2的厚度优选为0.4mm,底层4的厚度优选为0.3mm,胶水层2的厚度优选为0.08mm。而本技术在使用时,底层4可以作为所制作的物品,如衣服、背包等的里面,并能将涤纶层1从TPU层2撕扯下,从而将TPU层2作为上述物品的表面。实施例3参考图3,本实施例中的一种新型人造革,其包括涤纶层1、TPU层2、胶水层3和底层4。胶水层3可以选择市售的PU胶水凝固形成的胶水层,底层4可以为尼龙层、PVC层、腈纶层、丙纶层或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新型人造革,其特征在于,包括涤纶层(1)、TPU层(2)、胶水层(3)和底层(4),所述胶水层(3)的底面贴合于底层(4)的顶面上,所述TPU层(2)的底面贴合于胶水层(3)的顶面上,所述涤纶层(1)的底面可撕扯地压于TPU层(2)的顶面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新型人造革,其特征在于,包括涤纶层(1)、TPU层(2)、胶水层(3)和底层(4),所述胶水层(3)的底面贴合于底层(4)的顶面上,所述TPU层(2)的底面贴合于胶水层(3)的顶面上,所述涤纶层(1)的底面可撕扯地压于TPU层(2)的顶面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人造革,其特征在于,所述涤纶层(1)的厚度为0.1mm~0.3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人造革,其特征在于,所述TPU层(2)的厚度为0.2mm~0.4m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春龙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禾茂塑胶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