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体积自密实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017652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3 20:4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大体积自密实混凝土,由胶凝材料、骨料、复合外加剂和拌和用水组成;以每立方米混凝土计,所述胶凝材料的加入量为500kg~600kg、骨料加入量为1640kg~1730kg、复合外加剂加入量9kg~12kg,拌和用水的加入量与胶凝材料的加入量之比为0.28~0.32;所述复合外加剂至少包括聚羧酸高效减水剂与结冷胶。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大体积自密实混凝土的制备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混凝土拌合物密实性能、流动性能良好,混凝土凝结时间延长,便于膨胀剂充分发挥膨胀效能,推迟了水化热高峰时间,解决了自密实混凝土拌合物的大流动性与稳定性的矛盾、早强与缓凝的矛盾、收缩与膨胀的矛盾等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体积自密实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大体积自密实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属于混凝土工程

技术介绍
钢管混凝土柱,是将混凝土填入到钢管形成一种组合钢管结构。由于钢管混凝土具有一定的强度和刚度,能提高建筑的抗震性能,钢管混凝土被认为是高层建筑和桥梁工程中比较理想的建筑材料。根据截面形式的不同,可分为矩形钢管混凝土柱、圆钢管混凝土柱和多边形钢管混凝土柱等。矩形钢管混凝土柱各构件之间的相贯线在同一平面内,解决了柱与墙板等构件的连接构造问题,且制作安装简便,有效地提高了施工进度,节约成本;同时矩形钢管混凝土柱的外形规则、建筑适用性较好,防火处理容易,因而在建筑工程中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与发展,并进一步发展为复杂型矩形钢管混凝土柱,例如四腔室钢管柱、九腔体钢管柱等。同时,超长超厚的复杂型钢混凝土结构使其又属于大体积混凝土的范畴。矩形钢管混凝土柱在浇筑过程中,容易出现内浇混凝土不密实不匀质、与型钢产生脱空形成间隙导致内部混凝土与外部型钢不能组合受力等缺陷,对结构的承载力和工作性能造成消弱,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增加建筑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大体积自密实混凝土,其特征在于:由胶凝材料、骨料、复合外加剂和拌和用水组成;以每立方米混凝土计,所述胶凝材料的加入量为500kg~600kg、所述骨料加入量为1640kg~1730kg、所述复合外加剂加入量9kg~12kg,所述拌和用水的加入量与所述胶凝材料的加入量之比为(0.28~0.32):1;所述复合外加剂包括聚羧酸高效减水剂和结冷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体积自密实混凝土,其特征在于:由胶凝材料、骨料、复合外加剂和拌和用水组成;以每立方米混凝土计,所述胶凝材料的加入量为500kg~600kg、所述骨料加入量为1640kg~1730kg、所述复合外加剂加入量9kg~12kg,所述拌和用水的加入量与所述胶凝材料的加入量之比为(0.28~0.32):1;所述复合外加剂包括聚羧酸高效减水剂和结冷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体积自密实混凝土,其特征在于:以每立方米混凝土计,所述胶凝材料的加入量为527kg~582kg、所述骨料加入量为1660kg~1720kg、所述复合外加剂加入量10kg~11kg,所述拌和用水的加入量与所述胶凝材料的加入量之比为(0.28~0.32):1。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大体积自密实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胶凝材料包括按重量份数计的如下组分:水泥58~74份、粉煤灰10~25份、磨细矿渣粉4~18份、膨胀剂4~10份;所述骨料由重量份数比为1:1.0~1:1.4的砂子和石子混合而成,所述砂子为Ⅱ区中砂,所述石子为5mm~16mm连续级配。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大体积自密实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泥为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中的任意一种,强度等级为42.5;所述磨细矿渣粉中玻璃体含量大于90wt%,且磨细矿渣粉的比表面积不小于800m2/kg;所述粉煤灰为F类Ⅱ级以上,烧失量不大于5%,45μm筛筛余不大于25%;所述膨胀剂为硫铝酸钙-氧化钙型膨胀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毕彦春许慧孙君光王博尹江涛赵佳盛智高瑞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