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动力风力输送系统和井下矸石输送线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016316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3 20:3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双动力风力输送系统和井下矸石输送线,属于煤矿物料井下输送技术领域,包括依次设置的给料装置和放料装置,给料装置的出料口设有第一风源和与第一风源连通的第一风路管道;还包括第二风源和与第二风源连通的第二风路管道,第二风路管道还和第一风路管道连通,第一风路管道和放料装置的入料口连通;还包括控制器,控制器分别电连接出料口阀门、第一风源和第二风源,控制器控制出料口阀门,使物料从出料口出料,控制第一风源通过第一风路管道由出料口向放料装置的入料口输送物料,控制第二风源通过第二风路管道向第一风路管道输送风力,辅助输送物料;第二风路管道还和放料装置的入料口连通。双动力风源实现物料的长距离输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动力风力输送系统和井下矸石输送线
本专利技术涉及煤矿物料井下输送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双动力风力输送系统和井下矸石输送线。
技术介绍
中国煤炭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近二分之一,伴随着煤炭生产,会产生大量的煤矸石,实现煤矸石在井下原位充填开采是未来煤炭开采的发展趋势。煤矸石原位充填开采过程中需要将分选后的煤矸石运输至采空区进行充填,现有的煤矸石输送装置主要以皮带机、刮板机、水力输送管道、风力输送为主。其中风力输送技术的原理是利用物料与高压气体形成的气-固两相流,从而实现管道中的输送,该技术具有占用空间小,系统布置灵活等优点。但井下充填用煤矸石由于密度和物料粒度级的限制,存在系统煤矸石输送距离短的制约,不利于井下矸石的长距离运输。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动力风力输送系统和井下矸石输送线,能够实现井下矸石的长距离风力输送。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方面提供一种双动力风力输送系统,其包括依次设置的给料装置和放料装置,所述给料装置的出料口设有第一风源和与所述第一风源连通的第一风路管道;还包括第二风源和与所述第二风源连通的第二风路管道,所述第二风路管道还和所述第一风路管道连通,所述第一风路管道和所述放料装置的入料口连通;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分别电连接所述出料口的阀门、所述第一风源和所述第二风源,通过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出料口的阀门,以使物料从所述出料口出料,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一风源通过所述第一风路管道由所述出料口向所述放料装置的入料口输送物料,所述控制器还控制所述第二风源通过所述第二风路管道向所述第一风路管道输送风力,以辅助输送物料;所述第二风路管道还和所述放料装置的入料口连通。采用双动力风源,第一风源产生物料输送的风动力,通过第一风路管道输送物料,第二风源产生物料输送过程的补充风动力,通过第二风路管道输送至第一风路管道中,第二风源构成双动力风力输送系统的补充风源,这样就增大了第一风路管道内的风量和风压,提高了第一风路管道内的风力输送能力,能够实现物料的长距离输送,避免长距离物料输送过程中风力不足而导致输送中断的情况。第二风路管道还和所述放料装置的入料口连通,使第二风源提供的风动力经第二风路管道能直接进入放料装置的入料口,增大了放料装置后续路径的输送能力。可选地,所述第一风源为高压风源或低压风源,所述第二风源为高压风源或低压风源。可形成双高压风源或双低压风源或一高压一低压风源。可选地,所述第一风源为罗茨风机,所述第二风源为空压机。空压机为高压风源,罗茨风机为低压风源,则形成了一高压一低压的双动力风力输送系统。提供低压的罗茨风机经第一风路管道输送物料,提供高压的空压机补充动力高压风,辅助输送物料,以增大物料输送能力,实现长距离物料输送。可选地,所述空压机的输出端还设有储气罐。储气罐作为双动力风力输送系统用气量缓存装置。可选地,所述第一风路管道和所述第二风路管道上分别设有在线监测装置,所述在线监测装置和所述控制器电连接。以便实时在线监测第一风路管道和第二风路管道的输送情况。可选地,所述在线监测装置包括风量检测器和/或风压检测器。监测第一风路管道和第二风路管道内的风量和/或风压。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双动力风力输送系统,其包括依次设置的破碎机和矸石转载皮带,以及上述的双动力风力输送系统,所述矸石转载皮带的出料端与所述双动力风力输送系统的给料装置的进料口对接。可选地,还包括料仓,所述料仓的进料端和所述矸石转载皮带的出料端对接,所述料仓的出料端和所述给料装置的进料口对接。可选地,还包括除尘装置,所述除尘装置位于所述放料装置出料方向。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包括: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双动力风力输送系统和井下矸石输送线,采用双动力风源,第一风源产生物料输送的风动力,通过第一风路管道输送物料,第二风源产生物料输送过程的补充风动力,通过第二风路管道输送至第一风路管道中,第二风源构成双动力风力输送系统的补充风源,这样就增大了第一风路管道内的风量和风压,提高了第一风路管道内的风力输送能力,能够实现物料的长距离输送,避免长距离物料输送过程中风力不足而导致输送中断的情况。本井下矸石输送线输送矸石时,其具体过程为:煤矸石经过破碎机破碎至符合输送的粒度范围,然后通过矸石转载皮带转载至料仓;料仓下接给料装置,给料装置能够实现给料和闭锁空气的作用,风力输送时,控制器控制给料装置的进料口开启,物料进入给料装置,给料完毕后,控制器控制关闭给料装置的进料口,随后控制器控制第一风源和第二风源开启,控制器还控制给料装置的出料口开启给料,物料进入第一风路管道,第二风源提供的风动力进入第一风路管道,物料在第一风路管道内,与第一风源和第二风源提供的风混合形成气-固两相流体,由第二风源向第一风路管道内补充风动力,经第一风路管道被输送至终端后,经过放料装置和除尘装置,把矸石物料输至充填工作面进行充填作业,实现物料在井下的长距离输送。第二风路管道还和放料装置的入料口连通,使第二风源提供的风动力经第二风路管道能直接进入放料装置的入料口,增大了放料装置后续路径的输送能力。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双动力风力输送系统结构示意图。图标:10-罗茨风机;11-在线监测装置;12-给料装置;13-料仓;14-破碎机;15-矸石转载皮带;16-储气罐;17-空压机;18-第二风路管道;19-第一风路管道;20-放料装置;21-除尘装置。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专利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专利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专利技术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动力风力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设置的给料装置和放料装置,所述给料装置的出料口设有第一风源和与所述第一风源连通的第一风路管道;还包括第二风源和与所述第二风源连通的第二风路管道,所述第二风路管道还和所述第一风路管道连通,所述第一风路管道和所述放料装置的入料口连通;/n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分别电连接所述出料口的阀门、所述第一风源和所述第二风源,通过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出料口的阀门,以使物料从所述出料口出料,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一风源通过所述第一风路管道由所述出料口向所述放料装置的入料口输送物料,所述控制器还控制所述第二风源通过所述第二风路管道向所述第一风路管道输送风力,以辅助输送物料;所述第二风路管道还和所述放料装置的入料口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动力风力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设置的给料装置和放料装置,所述给料装置的出料口设有第一风源和与所述第一风源连通的第一风路管道;还包括第二风源和与所述第二风源连通的第二风路管道,所述第二风路管道还和所述第一风路管道连通,所述第一风路管道和所述放料装置的入料口连通;
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分别电连接所述出料口的阀门、所述第一风源和所述第二风源,通过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出料口的阀门,以使物料从所述出料口出料,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一风源通过所述第一风路管道由所述出料口向所述放料装置的入料口输送物料,所述控制器还控制所述第二风源通过所述第二风路管道向所述第一风路管道输送风力,以辅助输送物料;所述第二风路管道还和所述放料装置的入料口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动力风力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源为高压风源或低压风源,所述第二风源为高压风源或低压风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动力风力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源为罗茨风机,所述第二风源为空压机。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太友胡言凤张淑强何琦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美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