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行走列车车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015231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3 20:27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自行走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行走列车车组,包括第一列车和第二列车,第一列车和第二列车结构相同,均包括车架、轨道和行走机构,行走机构设置在车架底部,行走机构通过提轨器与轨道连接,提轨器设置在车架或行走机构上;车架两侧分别设置有抬底支撑机构,抬底支撑机构包括支撑滑靴和伸缩缸,支撑滑靴的两端分别通过曲柄与车架连接,曲柄的两端分别与车架和支撑滑靴铰接,伸缩缸的两端分别与车架和支撑滑靴铰接;第一列车与第二列车之间通过牵引油缸铰接;第一列车的轨道与第二列车的车架之间通过第一连接杆连接;第二列车的轨道与第一列车的车架之间通过第二连接杆连接。采用连杆式的驱动方式,可以简化整体结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行走列车车组
本专利技术属于自行走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自行走列车车组。
技术介绍
液压自移设备是重要的矿用设备,最开始是采用绞车的方式进行牵引,但此种方式存在速度慢、可靠性差等缺点;因此,人们对此进行改进,从而研制出相应的液压自移设备,常见的液压自移设备设置有相应的抬底支撑机构,通过抬底支撑机构与地面接触实现撑地或者与轨道接触实现自移,同时,还有一种是具有提轨器的自移设备,在抬底过程中轨道也会被相应抬起。如专利申请号为201821435578.X公开的一种提轨式列车,其自身提轨与落轨组件配合的方式,再通过推拉装置的作用下实现列车自动移动的目的;但是该机构的抬起装置包括四个油缸,抬底过程中需要保证四个千斤顶的伸缩量相同,方能保证抬底过程平稳性。但采用四个千斤顶不仅增加了整体结构的复杂性且增加了自身重量。同时,专利申请号为:201520879609.0公开的一种矿井下用迈步液压自移式设备列车中公开的抬底支撑机构中也是采用上述结构设置,同样存在相应的技术问题。因此,采用上述结构组成的列车组整体结构上显得更为复杂。同时,使用四个千斤顶存在的缺点:车体稳定性不好,四个千斤顶不好保证同步;零部件太多,给维护保养带来不便;垂直设置千斤顶,回导致车体上平面到地面距离加大,重心加高,对车体稳定性不好;千斤顶垂直设置,当列车运行时,千斤顶会受径向力,对千斤顶密封使用寿命有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自行走列车车组,该车组结构简单,且车组中的列车所采用的抬底支撑机构为连杆方式进行驱动,整体简便。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自行走列车车组,包括第一列车和第二列车,第一列车和第二列车结构相同,均包括车架、轨道和行走机构,所述行走机构设置在车架底部,行走机构通过提轨器与轨道连接,提轨器设置在车架或行走机构上,行走机构可沿轨道移动;所述车架两侧分别设置有抬底支撑机构,所述抬底支撑机构包括支撑滑靴和伸缩缸,所述支撑滑靴的两端分别通过曲柄与车架连接,连接后形成平行四边形机构,曲柄的两端分别与车架和支撑滑靴铰接,伸缩缸的两端分别与车架和支撑滑靴铰接;第一列车与第二列车之间通过牵引油缸铰接,牵引油缸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列车和第二列车的车架铰接;第一列车的轨道与第二列车的车架之间通过第一连接杆连接,第一连接杆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列车的轨道和第二列车的车架铰接;第二列车的轨道与第一列车的车架之间通过第二连接杆连接,第二连接杆的两端分别与第二列车的轨道和第一列车的车架铰接。所述车架上设有电缆支撑架,第一列车的电缆支撑架与第二列车的电缆支撑架之间通过中间支架连接,中间支架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列车的电缆支撑架和第二列车的电缆支撑架铰接,中间支架由至少两个铰接的中间架组成。所述轨道底部固定有支撑板。所述轨道中部固定有与提轨器连接的提轨。所述提轨器包括支架以及设置在支架两侧可转动的轮体。所述支撑滑靴上设置有加强筋板。所述轨道由多段轨道铰接组成。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是:支撑滑靴的两端分别通过曲柄与车架连接,连接后形成平行四边形机构,伸缩缸的两端分别与车架和支撑滑靴铰接,通过伸缩缸的伸缩实现支撑抬底。采用连杆式的驱动方式,可以简化整体结构,减少油缸的使用。原来千斤顶直接受力改为通过连杆式驱动(平行四边形的特性),保证千斤顶不受径向力,同时提高设备的稳定性;千斤顶斜置可以有效降低车体重心;减少零部件,降低维护及保养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轴测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主视图;图3是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列车的主视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列车的侧视图;图6是图5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图7是图5中C-C向的剖视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轨道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为第一列车,2为第二列车,3为车架,4为轨道,5为行走机构,6为提轨器,600为支架,601为轮体,7为抬底支撑机构,700为支撑滑靴,701为伸缩缸,702为曲柄,8为牵引油缸,9为第一连接杆,10为第二连接杆,11为电缆支撑架,12为中间支架,1200为中间架,13为支撑板,1300为斜板,14为提轨,15为加强筋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至8所示,一种自行走列车车组,包括第一列车1和第二列车2,第一列车1和第二列车2结构相同,均包括车架3、轨道4和行走机构5,行走机构5设置在车架3底部,行走机构5通过提轨器6与轨道4连接,提轨器6设置在车架3或行走机构5上,行走机构5可沿轨道4移动;车架3两侧分别设置有抬底支撑机构7,抬底支撑机构7包括支撑滑靴700和伸缩缸701,支撑滑靴700的两端分别通过曲柄702与车架3连接,连接后形成平行四边形机构,曲柄702的两端分别与车架3和支撑滑靴700铰接,伸缩缸701的两端分别与车架3和支撑滑靴700铰接。行走机构5可以采用常见的轨道轮即可或者可以采用201821435578.X公开的一种提轨式列车中所采用的行走箱体;提轨器6也是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见的结构即可,提轨器6与轨道4之间为滑动连接,提轨器6可以根据需要固定在行走机构5上,如201821435578.X公开的一种提轨式列车中就是采用此种固定方式;当然,也可以直接固定在车架3底部。第一列车1与第二列车2之间通过牵引油缸8铰接,牵引油缸8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列车1和第二列车2的车架3铰接;第一列车1的轨道4与第二列车2的车架3之间通过第一连接杆9连接,第一连接杆9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列车1的轨道4和第二列车2的车架3铰接;第二列车2的轨道4与第一列车1的车架3之间通过第二连接杆10连接,第二连接杆10的两端分别与第二列车2的轨道4和第一列车1的车架3铰接。通过第一列车1和第二列车2的交替动作,可以实现整体的移动,具体如下:当第一列车1前移时,第一列车1的抬底支撑机构7中的伸缩缸701缩回,其支撑滑靴700不与地面接触,其轨道4与地面接触;此时,第二列车2的抬底支撑机构7中的伸缩缸701伸出,其支撑滑靴700与地面接触进行支撑,第二列车2被抬起;然后通过牵引油缸8的活塞杆伸出推动第一列车1的车架3,使得第一列车1的行走机构5沿其下方的轨道4移动,从而实现第一列车1的整体前移;同时,由于第二列车2的轨道4与第一列车1的车架3之间通过第二连接杆10连接,当第一列车1前移时,第二列车2下方的轨道4也相应前移;当第二列车2前移时,第二列车2的抬底支撑机构7中的伸缩缸701缩回,其支撑滑靴700不与地面接触,其轨道4与地面接触;此时,第一列车1的抬底支撑机构7中的伸缩缸701伸出,其支撑滑靴700与地面接触进行支撑,第一列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行走列车车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列车(1)和第二列车(2),第一列车(1)和第二列车(2)结构相同,均包括车架(3)、轨道(4)和行走机构(5),所述行走机构(5)设置在车架(3)底部,行走机构(5)通过提轨器(6)与轨道(4)连接,提轨器(6)设置在车架(3)或行走机构(5)上,行走机构(5)可沿轨道(4)移动;所述车架(3)两侧分别设置有抬底支撑机构(7),所述抬底支撑机构(7)包括支撑滑靴(700)和伸缩缸(701),所述支撑滑靴(700)的两端分别通过曲柄(702)与车架(3)连接,连接后形成平行四边形机构,曲柄(702)的两端分别与车架(3)和支撑滑靴(700)铰接,伸缩缸(701)的两端分别与车架(3)和支撑滑靴(700)铰接;/n第一列车(1)与第二列车(2)之间通过牵引油缸(8)铰接,牵引油缸(8)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列车(1)和第二列车(2)的车架(3)铰接;第一列车(1)的轨道(4)与第二列车(2)的车架(3)之间通过第一连接杆(9)连接,第一连接杆(9)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列车(1)的轨道(4)和第二列车(2)的车架(3)铰接;第二列车(2)的轨道(4)与第一列车(1)的车架(3)之间通过第二连接杆(10)连接,第二连接杆(10)的两端分别与第二列车(2)的轨道(4)和第一列车(1)的车架(3)铰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行走列车车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列车(1)和第二列车(2),第一列车(1)和第二列车(2)结构相同,均包括车架(3)、轨道(4)和行走机构(5),所述行走机构(5)设置在车架(3)底部,行走机构(5)通过提轨器(6)与轨道(4)连接,提轨器(6)设置在车架(3)或行走机构(5)上,行走机构(5)可沿轨道(4)移动;所述车架(3)两侧分别设置有抬底支撑机构(7),所述抬底支撑机构(7)包括支撑滑靴(700)和伸缩缸(701),所述支撑滑靴(700)的两端分别通过曲柄(702)与车架(3)连接,连接后形成平行四边形机构,曲柄(702)的两端分别与车架(3)和支撑滑靴(700)铰接,伸缩缸(701)的两端分别与车架(3)和支撑滑靴(700)铰接;
第一列车(1)与第二列车(2)之间通过牵引油缸(8)铰接,牵引油缸(8)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列车(1)和第二列车(2)的车架(3)铰接;第一列车(1)的轨道(4)与第二列车(2)的车架(3)之间通过第一连接杆(9)连接,第一连接杆(9)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列车(1)的轨道(4)和第二列车(2)的车架(3)铰接;第二列车(2)的轨道(4)与第一列车(1)的车架(3)之间通过第二连接杆(10)连接,第二连接杆(10)的两端分别与第二列车(2)的轨道(4)和第一列车(1)的车架(3)铰接。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伟峰李高峰乔晓芳范坤龙潘海兵郭五平周晓芬魏昌彪贾媛
申请(专利权)人:临汾键翔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