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直流牵引供电双重绝缘接触网系统双保护接地线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014903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3 20:2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直流牵引供电双重绝缘接触网系统双保护接地线方法,包括第一保护接地线,沿线路贯通敷设、两端接至车站地网,并分别与每根支柱连接,作为接触网断线搭接支柱时的短路监测通路;和第二保护接地线,沿线路贯通敷设、两端接至车站地网,并分别与每根支柱上基本绝缘与辅助绝缘之间的绝缘中性段连接,与支柱绝缘,作为基本绝缘闪络或损坏的监测通路。本发明专利技术设置的双保护接地线,沿线路贯通敷设、两端接至车站地网,提供对基本绝缘闪络或损坏的监测及接触网断线搭接支柱时的短路监测通路,同时在满足安全可靠性的前提下,兼顾城市景观协调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直流牵引供电双重绝缘接触网系统双保护接地线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城市轨道交通
,特别涉及一种直流牵引供电双重绝缘接触网系统双保护接地线方法。
技术介绍
基于城市发展及绿色节能环保的需求,城市轨道交通得到迅猛的发展,由于道路、周边环境等的限制,共享路权运营模式的有轨电车也在多个城市予以采用实施。相应的,国内外有轨电车普遍采用双重绝缘架空接触网供电制式,国外除双重绝缘外一般不采用其他保护措施,国内有采用双重绝缘加架空地线的设计方案,但根据理论分析计算,在双重绝缘均意外损坏时,不能有效避免此时碰触接触网立柱等导电体造成的对公众的电击伤害,为此,需要有效采取更加有效的接地保护方法,提高共享路权运营模式下双重绝缘接触网系统保护接地安全性。国外接触网双重绝缘接地保护方案为基本绝缘加辅助绝缘方案,其目的在于基本绝缘损坏时,辅助绝缘仍可隔离带电体与立柱等接地体,但需要运营人员频繁巡查,发现损坏的绝缘部件并及时更换,由于存在雷击、断线等意外概率造成的双重绝缘均损坏闪络等对地短路的情况,由于未设置短路电流回流通路,难以及时发现及更换,将造成对此时碰触支柱的公众的意外电击伤害。国内部分有轨电车工程设置了双重绝缘+架空地线的接地保护方案,但并不能有效监测、发现基本绝缘的闪络及损坏状态,在未及时发现及更换同时辅助绝缘闪络或损坏时,同样不能有效避免对此时碰触支柱的公众的电击伤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直流牵引供电双重绝缘接触网系统双保护接地线方法,设置的双保护接地线,沿线路贯通敷设、两端接至车站地网,提供对基本绝缘闪络或损坏的监测及接触网断线搭接支柱时的短路监测通路,同时在满足安全可靠性的前提下,兼顾城市景观协调需求。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直流牵引供电双重绝缘接触网系统双保护接地线方法,包括第一保护接地线,沿线路贯通敷设、两端接至车站地网,并分别与每根支柱连接,作为接触网断线搭接支柱时的短路监测通路;和第二保护接地线,沿线路贯通敷设、两端接至车站地网,并分别与每根支柱上基本绝缘与辅助绝缘之间的绝缘中性段连接,与支柱绝缘,作为基本绝缘闪络或损坏的监测通路。作为优选,所述第一保护接地线为裸导线,并通过线缆分别与支柱连接,每个所述线缆均与所述第一保护接地线T接。作为优选,所述线缆与第一保护接地线通过H型线夹连接。作为优选,所述第一保护接地线采用铜绞线。作为优选,所述第二保护接地线为绝缘电缆,并通过绝缘保护电缆分别与基本绝缘与辅助绝缘之间的绝缘中性段连接,每个所述绝缘保护电缆均与所述第二保护接地线T接,连接处均设置有Y型绝缘盒。作为优选,所述绝缘保护电缆均与所述第二保护接地线通过H型线夹连接,所述H型线夹位于所述Y型绝缘盒内。作为优选,所述绝缘保护电缆连接至基本绝缘与辅助绝缘之间。绝缘体包括基本绝缘与辅助绝缘,所述辅助绝缘位于所述支柱与基本绝缘之间。作为优选,所述第二保护接地线采用铜电缆。作为优选,所述第一保护接地线和第二保护接地线均埋地敷设。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提供基本绝缘损坏时的短路电流监测通路,从而便于运营发现绝缘损坏故障、及时更换;2.本专利技术提供接触网断线时,线材搭接到支柱时的正对地短路电流监测通路,从而便于运营发现断线故障、及时抢修;3.本专利技术避免了由于基本绝缘损坏未及时发现更换同时辅助绝缘损坏对碰触支柱的公众的电击伤害;4.本专利技术在提升了运营安全的同时兼顾减少对沿线景观的侵扰。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支柱处的连接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保护接地线与绝缘保护电缆的连接详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保护接地线与线缆的连接详图。图中1-基本绝缘,2-辅助绝缘,3-第二保护接地线,4-第一保护接地线,5-车站地网,6-绝缘保护电缆,7-线缆,8-支柱,9-Y型绝缘盒,10-H型线夹。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的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直流牵引供电双重绝缘接触网系统双保护接地线方法,如图所示,其包括第一保护接地线4,作为接触网断线搭接支柱8时的短路监测通路,沿线路贯通敷设、两端接至车站地网5,所述第一保护接地线4为裸导线,可采用铜绞线,第一保护接地线4通过线缆7分别与支柱8连接,每个所述线缆7均与所述第一保护接地线4T接,所述线缆7与第一保护接地线4通过H型线夹10连接;和第二保护接地线3,作为基本绝缘1闪络或损坏的监测通路,沿线路贯通敷设、两端接至车站地网5,并分别与每根支柱8上基本绝缘1与辅助绝缘2之间的绝缘中性段连接,与支柱8绝缘;所述第二保护接地线3为绝缘电缆,可采用铜电缆,并通过绝缘保护电缆6分别与绝缘中性段连接,所述保护绝缘电缆6一端连接至基本绝缘1与辅助绝缘2之间,绝缘体包括基本绝缘1与辅助绝缘2,所述辅助绝缘2位于所述支柱8与基本绝缘1之间;绝缘保护电缆6沿着支柱8铺设,绝缘保护电缆6与支柱8绝缘;所述绝缘保护电缆6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保护接地线3T接,连接处均设置有Y型绝缘盒9,所述绝缘保护电缆6与所述第二保护接地线3通过H型线夹10连接,所述H型线夹10位于所述Y型绝缘盒9内。H型线夹10采用导电材料制成。所述第一保护接地线4和第二保护接地线3均埋地敷设。以上通过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的实施范围。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书限定。凡利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技术方案,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启发下,在本专利技术的实质和保护范围内,设计出类似的技术方案而达到上述技术效果的,或者对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涵盖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直流牵引供电双重绝缘接触网系统双保护接地线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保护接地线,沿线路贯通敷设、两端接至车站地网,并分别与每根支柱连接,作为接触网断线搭接支柱时的短路监测通路;/n和第二保护接地线,沿线路贯通敷设、两端接至车站地网,并分别与每根支柱上的绝缘中性段连接,与支柱绝缘,作为基本绝缘闪络或损坏的监测通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直流牵引供电双重绝缘接触网系统双保护接地线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保护接地线,沿线路贯通敷设、两端接至车站地网,并分别与每根支柱连接,作为接触网断线搭接支柱时的短路监测通路;
和第二保护接地线,沿线路贯通敷设、两端接至车站地网,并分别与每根支柱上的绝缘中性段连接,与支柱绝缘,作为基本绝缘闪络或损坏的监测通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流牵引供电双重绝缘接触网系统双保护接地线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保护接地线为裸导线,并通过线缆分别与所述支柱连接,每个所述线缆均与所述第一保护接地线T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直流牵引供电双重绝缘接触网系统双保护接地线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缆与第一保护接地线通过H型线夹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直流牵引供电双重绝缘接触网系统双保护接地线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保护接地线采用铜绞线。


5.如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敏尹超准李汉卿陈怀鑫王正张昊然李逢源周云锋孙少南王立天程军赵洋洋彭程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中铁电气化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