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水容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014506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3 20:2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墨水容器,可拆卸地安装在喷墨成像设备中,包括墨囊和底壳以及用于将二者结合和脱离结合的控制装置,其中,墨囊中容纳有墨水,底壳被固定在喷墨成像设备,并向喷墨成像设备供应墨水,控制装置在墨囊和底壳的结合方向的相对两侧同时将墨囊和底壳结合,因而,墨囊与底壳可实现稳定的结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墨水容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喷墨成像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墨水容器,该墨水容器可拆卸地安装在喷墨成像设备中。
技术介绍
墨水容器是喷墨成像设备工作时必需的消耗品,例如2020年4月17日公布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CN201911306799.6中涉及的墨盒装置,包括打印机头壳体1、墨囊2和弹性部件3,在该专利申请图1所示状态下,墨囊2可沿向下的方向安装至底壳1,弹性部件3被安装在底壳1形成的安装腔的底部或者位于墨囊本体的底部,通过形成在墨囊上的卡合件23与形成在底壳1上的卡合凹槽12结合,在克服弹性部件3的弹性力后,将墨囊2固定在底壳1中。通过以上描述可知,墨囊2与底壳1以可分离的方式结合,二者仅通过卡合件23与卡合凹槽12的卡合而实现结合,当需要将二者分离时,按压卡合件23以解除卡合件23与卡合凹槽12的结合,墨囊2在弹性部件3的弹性复位力作用下弹出。实际使用中,仅通过卡合件23与卡合凹槽12卡合的墨盒装置中墨囊2与底壳1之间的结合并不稳定,由此可能带来墨囊2与底壳1之间的电接触中断、墨囊2中的墨水泄露等问题,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的墨盒装置结构进一步优化。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通过改进上述墨盒装置,尤其是墨囊与底壳之间的结合结构被改进,以确保墨囊与底壳之间更稳定的结合。为实现该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墨水容器,可拆卸地安装在喷墨成像设备中,包括墨囊和底壳以及用于将二者结合和脱离结合的控制装置,其中,墨囊中容纳有墨水,底壳被固定在喷墨成像设备,并向喷墨成像设备供应墨水,控制装置在墨囊和底壳的结合方向的相对两侧同时将墨囊和底壳结合;所述控制装置包括可相互作用的锁定组件和解锁组件,锁定组件用于将墨囊和底壳结合,解锁组件用于解除墨囊和底壳的结合,锁定组件包括设置在墨囊上的第一部分和设置在底壳上的第二部分,在解锁组件的作用下,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可相互脱离结合。底壳包括位于前方的第一侧板、位于后方的第二侧板、位于左方的第三侧板、位于右方的第四侧板以及位于下方的第五侧板,所述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第四侧板和第五侧板围合形成用于容纳墨囊的腔体,且底壳的上方开口。墨囊从上向下与底壳结合;或者,第二侧板被切除,使得底壳的上方和后方均开口,墨囊从上向下与底壳结合或从后向前与底壳结合。关于锁定组件,作为其中一阵实施方式的,墨囊包括相互结合的囊体和盖,第一部分形成为囊体的一部分。第一部分为支撑部、与支撑部连接的延伸部以及与延伸部连接的结合部,其中,支撑部与囊体侧板连接,且支撑部与侧板之间形成间隙,延伸部为弧形,相比于支撑部,结合部与侧板之间的间隙更大。解锁组件为在底壳的侧板上与第一部分相对布置的解锁件;解锁件为底壳侧板的一部分,包括与侧板连接的基部、以及与基部连接的解锁部。优选的,控制装置还包括位于解锁组件与锁定组件之间的受力部,当解锁部受到向着墨囊的迫推力时,受力部将迫推力传递至锁定组件。第一部分为支撑部、与支撑部连接的延伸部以及与延伸部连接的结合部,其中,支撑部与囊体侧板连接,延伸部为弧形,受力部为至少形成在延伸部上的肋条;更优选的,肋条从结合部向着支撑部延伸,且肋条为弧形,沿锁定组件的相对外侧边缘测量,肋条的宽度随着延伸部的弯曲而变化。作为锁定组件另一种实施方式的,墨囊包括相互结合的囊体和盖,第一部分与盖连接。囊体设置有与第一部分适配的凹槽,底壳与凹槽对应的位置设置有操作孔,所述操作孔的上部形成为第二部分,且解锁组件被设置在第一部分上。如上所述,本专利技术涉及的墨水容器中,控制装置在墨囊和底壳的结合方向的相对两侧同时将墨囊和底壳结合,因而,墨囊与底壳可实现稳定的结合。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涉及的墨水容器的立体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涉及的墨水容器中墨囊和底壳底壳分解后的立体图。图3A和图3B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涉及的底壳底壳的立体图。图4A和图4B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涉及的墨囊的立体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涉及的墨水容器沿左右方向被剖切后从后向前观察的剖视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涉及的墨囊与底壳结合的局部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涉及的墨囊的立体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涉及的墨囊沿其左右方向经过锁定组件剖切的立体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涉及的墨囊沿其左右方向经过锁定组件剖切的剖面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涉及的墨囊与底壳结合的局部示意图。图1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三涉及的墨水容器的立体图。图1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三涉及的墨水容器中盖、墨囊和底壳分解后的立体图。图1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四涉及的墨水容器的立体图。图1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四涉及的墨水容器的盖、墨囊和底壳分解后的立体图。图1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四涉及的墨水容器沿其左右方向经过锁定组件剖切的剖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实施例一]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涉及的墨水容器的立体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涉及的墨水容器中墨囊和底壳分解后的立体图。在具体描述前,首先结合图1对墨水容器100的方位进行如下定义:在墨水容器100以可拆卸的方式被安装至喷墨成像设备后,墨水容器的高度方向为上下方向,墨水容器的长度方向为前后方向,墨水容器的宽度方向为左右方向。如图所示,墨水容器100包括墨囊10和底壳20以及用于将二者结合和脱离结合的控制装置30,墨囊10和底壳20通过控制装置30以可分离的方式结合起来,墨囊10中容纳有墨水,底壳20被固定在喷墨成像设备,并向喷墨成像设备供应墨水。本专利技术中,在墨囊10和底壳20的结合方向上,控制装置30至少同时从该结合方向的两侧施加结合力,或者说,墨囊10与底壳20在左右方向结合,从而确保墨囊10和底壳20稳定的结合。如图2所示,沿上下方向,墨囊10从上向下与底壳20结合,控制装置30至少在墨囊10的左右两侧施加结合力。墨囊10包括相互结合的囊体10a和盖10b,墨水被容纳在囊体10a中的墨水容纳部10c中,囊体10a具有位于前方的前侧板11、位于后方的后侧板13、位于左方的左侧板12、位于右方的右侧板14以及位于下方的下侧板15,盖10b覆盖在囊体10a的上方。底壳20包括位于前方的第一侧板21、位于后方的第二侧板23、位于左方的第三侧板22、位于右方的第四侧板24以及位于下方的第五侧板25,所述第一侧板21、第二侧板23、第三侧板22、第四侧板24和第五侧板25围合形成用于容纳墨囊10的腔体20a,且底壳20的上方开口,当墨囊10被安装至腔体20a后,底壳20的上方被盖10b覆盖。图3A和图3B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涉及的底壳的立体图;图4A和图4B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涉及的墨囊的立体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涉及的墨水容器沿左右方向被剖切后从后向前观察的剖视图。控制装置30包括可相互作用的锁定组件32和解锁组件31,其中,锁定组件32用于将墨囊10和底壳20结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墨水容器,可拆卸地安装在喷墨成像设备中,包括墨囊和底壳以及用于将二者结合和脱离结合的控制装置,其中,墨囊中容纳有墨水,底壳被固定在喷墨成像设备,并向喷墨成像设备供应墨水,其特征在于,控制装置在墨囊和底壳的结合方向的相对两侧同时将墨囊和底壳结合。/n

【技术特征摘要】
20200605 CN 20202102664791.墨水容器,可拆卸地安装在喷墨成像设备中,包括墨囊和底壳以及用于将二者结合和脱离结合的控制装置,其中,墨囊中容纳有墨水,底壳被固定在喷墨成像设备,并向喷墨成像设备供应墨水,其特征在于,控制装置在墨囊和底壳的结合方向的相对两侧同时将墨囊和底壳结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墨水容器,其特征在于,控制装置包括可相互作用的锁定组件和解锁组件,锁定组件用于将墨囊和底壳结合,解锁组件用于解除墨囊和底壳的结合,锁定组件包括设置在墨囊上的第一部分和设置在底壳上的第二部分,在解锁组件的作用下,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可相互脱离结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墨水容器,其特征在于,底壳包括位于前方的第一侧板、位于后方的第二侧板、位于左方的第三侧板、位于右方的第四侧板以及位于下方的第五侧板,所述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第四侧板和第五侧板围合形成用于容纳墨囊的腔体,且底壳的上方开口,墨囊从上向下与底壳结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墨水容器,其特征在于,底壳包括位于前方的第一侧板、位于左方的第三侧板、位于右方的第四侧板以及位于下方的第五侧板,所述第一侧板、第三侧板、第四侧板和第五侧板围合形成用于容纳墨囊的腔体,且底壳的上方和后方均开口,墨囊从上向下与底壳结合或从后向前与底壳结合。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墨水容器,其特征在于,墨囊包括相互结合的囊体和盖,第一部分形成为囊体的一部分。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墨水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升魁林东明陈志远王朋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益捷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