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相制备Pt-Cu纳米片状合金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012413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3 20:0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水相制备Pt‑Cu纳米片状合金的方法,属于金属纳米材料制备的技术领域。制备过程包括:配置氯化铜溶液为铜源的前驱体,常温加入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搅拌至均匀,加入还原剂抗坏血酸,加入铂源氯铂酸,水热120摄氏度下发生共还原得到合金产物。研究表明,高浓度的铜源是产生纳米片状结构合金的原因。当提升铜离子浓度提升后,还原剂相对前驱物的浓度降低,反应速率减慢,成核速率受到抑制,纳米晶在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作用下,辅助(111)晶面沿[211]方向生长,最终形成二维片状的合金纳米材料。本发明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方法具绿色环保、生产成本低、制备环境较容易实现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相制备Pt-Cu纳米片状合金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金属纳米材料制备的
,特别涉一种制备Pt-Cu纳米片状合金的专利技术。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能源的需求日益增加,传统化石能源无法满足人们生产生活需求,新能源技术研发逐渐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在众多能源技术中,甲醇燃料电池因具有较高的能量密度、便于携带和存储等特点使其倍受关注。目前,针对甲醇燃料电池性能优化主要焦点在于两侧电极催化剂的选择。虽然贵金属材料具有较高的催化效率,但是其高昂的成本使其很难大规模产出。铜是人类最早发现的金属之一,在我国具有丰富的存贮。铜原子的存在可有效的调节其他金属电子结构,当与高活性的贵金属形成合金后,所得材料的催化活性甚至超过贵金属本身。然而,针对于铜基合金的结构参数的调控,该方法的发展还处于初阶段。首先,由于金属铜与铂族金属还原电势差异性较大、晶格匹配程度较差。为了获得Pt-Cu纳米合金,常用液相合成的大多在油相环境中进行。这些方法虽然有助于获得各项异向的纳米合金,但由于后续清洗过程中很难去除表面配体,给合金催化性能的研究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Dah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相制备Pt-Cu纳米片状合金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制备步骤如下:/n(1)以氯化铜为溶质,去离子水为溶剂,配置浓度为45毫摩尔/升的溶液,搅拌至均匀;/n(2)在氯化铜溶液中加入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搅拌至均匀,获得混合液1;/n(3)在混合液1中加入1.0摩尔/升的抗坏血酸,搅拌至均匀,获得混合液2;/n(4)将10毫摩尔/升的氯铂酸加入到在混合液2中,所加氯铂酸与氯化铜的摩尔比为1:34,短时间搅拌后放入反应釜中,在120摄氏度反应1小时;/n(5)所得产物分别用去离子水和乙醇清洗两次,优选在40~50摄氏度鼓风干燥箱内烘干。/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相制备Pt-Cu纳米片状合金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制备步骤如下:
(1)以氯化铜为溶质,去离子水为溶剂,配置浓度为45毫摩尔/升的溶液,搅拌至均匀;
(2)在氯化铜溶液中加入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搅拌至均匀,获得混合液1;
(3)在混合液1中加入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文龙梁宸刘欣美熊燕玲林家齐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黑龙江;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