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一模八件式浇灌铸件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012321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3 20:09
一种一模八件式浇灌铸件模具,包括上腔模、下腔模,上腔模包括落料上模压板及其顶部并列设置且结构一致的四组模具上型腔组,二号模具上型腔组与三号模具上型腔组之间设置有与浇注口相通的缓冲腔,每组模具上型腔组中的两个模具上型腔之间设置有与这两个模具上型腔相通的缓冲腔,两侧相邻的缓冲腔之间通过导流通道连通,上腔模包括落料下模压板及其底部并列设置且结构一致的四组模具下型腔组,二号模具下型腔组与三号模具下型腔组之间、每组模具下型腔的两个模具下型腔之间均设置有缓冲腔,中部相邻的缓冲腔之间通过导流通道连通,且缓冲腔和导流通道均与浇注主通道相通。本设计保证了产品的生产质量、提升了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一模八件式浇灌铸件模具
本专利技术属于汽车零部件加工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一模八件式浇灌铸件模具。
技术介绍
浇铸是将熔炼成液态的金属浇注进铸型中,完全冷却后得到的具有特定形状结构以及性能的铸件的过程。汽车中很多零部件在进行结构优化时都需要特殊设计部分铸件,当铸件零件确定后,如何量化的生产这样的专用铸件,就是急需解决的问题。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CN204934510U、授权公告日2016年1月6日的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环形铸件用模具组件,包括设有浇注口的沙箱,浇注口通过浇道与双层模具的冒口连接,浇道上设置有缓冲片和缓冲腔,缓冲腔与冒口连接,双层模具包括结构相通的上环形模具和下环形模具,上环形模具和下环形模具之间设有砂芯。该结构虽然通过在浇道上靠近冒口的位置处设置缓冲腔能够减轻浇注金属液的冲击力,进而可对砂型进行有效的保护,但该结构对作用是非常有限的,对于一模多件式浇灌铸件模具,在进行大批量生产浇铸过程中,砂型因浇铸铁水较大的冲击力,即使采用这种缓冲腔设计还是无法避免因流量增加导致的沙型受力变形损害,废品率较大,因此无法保证产品的质量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一模八件式浇灌铸件模具,包括上腔模(1)、下腔模(2),其特征在于:/n所述上腔模(1)包括落料上模压板(11)及其顶部并列设置的一号模具上型腔组(12)、二号模具上型腔组(13)、三号模具上型腔组(14)、四号模具上型腔组(15),所述一号模具上型腔组(12)、二号模具上型腔组(13)、三号模具上型腔组(14)、四号模具上型腔组(15)结构一致且均由左右对称布置的两个模具上型腔组成,所述二号模具上型腔组(13)与三号模具上型腔组(14)之间设置有与浇注口相通的第一缓冲腔(3),所述一号模具上型腔组(12)中的两个模具上型腔之间设置有与这两个模具上型腔相通的第二缓冲腔(4),二号模具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一模八件式浇灌铸件模具,包括上腔模(1)、下腔模(2),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腔模(1)包括落料上模压板(11)及其顶部并列设置的一号模具上型腔组(12)、二号模具上型腔组(13)、三号模具上型腔组(14)、四号模具上型腔组(15),所述一号模具上型腔组(12)、二号模具上型腔组(13)、三号模具上型腔组(14)、四号模具上型腔组(15)结构一致且均由左右对称布置的两个模具上型腔组成,所述二号模具上型腔组(13)与三号模具上型腔组(14)之间设置有与浇注口相通的第一缓冲腔(3),所述一号模具上型腔组(12)中的两个模具上型腔之间设置有与这两个模具上型腔相通的第二缓冲腔(4),二号模具上型腔组(13)的两个模具上型腔之间设置有与这两个模具上型腔相通的第三缓冲腔(5),三号模具上型腔组(14)的两个模具上型腔之间设置有与这两个模具上型腔相通的第四缓冲腔(6),四号模具上型腔组(15)的两个模具上型腔之间设置有与这两个模具上型腔相通的第五缓冲腔(7),所述第二缓冲腔(4)、第三缓冲腔(5)、第四缓冲腔(6)、第五缓冲腔(7)结构一致,第二缓冲腔(4)与第三缓冲腔(5)通过一号导流通道(16)连通,所述第四缓冲腔(6)与第五缓冲腔(7)通过二号导流通道(17)连通;
所述下腔模(2)包括落料下模压板(21)及其底部并列设置的一号模具下型腔组(22)、二号模具下型腔组(23)、三号模具下型腔组(24)、四号模具下型腔组(25),所述落料下模压板(21)与落料上模压板(11)围合形成浇注主通道(26),所述一号模具下型腔组(22)、二号模具下型腔组(23)、三号模具下型腔组(24)、四号模具下型腔组(25)结构一致且均由左右对称布置的两个模具下型腔组成,所述一号模具下型腔组(22)与一号模具上型腔组(12)、二号模具下型腔组(23)与二号模具上型腔组(13)、三号模具下型腔组(24)与三号模具上型腔组(14)、四号模具下型腔组(25)与四号模具上型腔组(15)对应配合形成完整的模具型腔,所述二号模具下型腔组(23)与三号模具下型腔组(24)之间设置有第六缓冲腔(8),所述一号模具下型腔组(22)的两个模具下型腔之间设置有与这两个模具上型腔相通的第七缓冲腔(9),二号模具下型腔组(23)的两个模具下型腔之间设置有与这两个模具上型腔相通的第八缓冲腔(10),三号模具下型腔组(24)的两个模具下型腔之间设置有与这两个模具上型腔相通的第九缓冲腔(20),四号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光艳王传雄
申请(专利权)人: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