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中山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粒径可控的聚吡咯纳米粒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26010029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3 19:5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粒径可控的聚吡咯纳米粒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包括如下步骤:S1.制备稳定剂溶液,将稳定剂溶液回流,再自然冷却至室温;S2.向S1的稳定剂溶液中逐滴加入氧化剂,搅拌均匀,得混合溶液;S3.向S2得到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吡咯单体,持续搅拌反应,透析,得到粒聚吡咯纳米粒;通过调控反应体系中稳定剂的比例调控聚吡咯纳米粒尺寸大小,得到粒径可控的聚吡咯纳米粒。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简单可行、绿色的、可大量制备的聚吡咯纳米粒合成法,该法可以精确调控聚吡咯纳米粒的大小,并制备出超小聚吡咯纳米粒子,可应用于光热疗法治疗肿瘤,且可以实现从肾脏排出体外,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和临床发展潜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粒径可控的聚吡咯纳米粒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生物医药材料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粒径可控的聚吡咯纳米粒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聚吡咯(polypyrrole,PPy)是一种安全无毒的光热转换材料,也是一种常见的导电聚合物,具有良好的光稳定性、化学稳定性和生物相容性,已被广泛用于有机电子产品、电池能源、生物临床等领域。[Small2010,6,679]聚吡咯纳米粒具有较强的近红外吸收,Armes等人制备出聚吡咯纳米粒作为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的造影剂,可以显著提高OCT成像灵敏度。[Adv.Mater.2011,23,5792]此外,PPy基纳米材料也被广泛用于生物传感器、药物递送和神经再生等。[Small2010,6,421;Biomaterials2010,31,1342]。吡咯的电化学聚合法基于单体在水性或非水性介质中的阳极氧化,可以得到在电极表面聚合的PPy薄膜,比如通过吡咯在含有CuCl2(系统A)和CuCl2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NaDS(系统B)的水溶液中在不同的实验条件下进行电聚合获得PPy的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粒径可控的聚吡咯纳米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nS1.制备稳定剂溶液,将稳定剂溶液回流,再自然冷却至室温;/nS2.向S1的稳定剂溶液中逐滴加入氧化剂,搅拌均匀,得混合溶液;/nS3.向S2得到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吡咯单体,持续搅拌反应,透析,得到聚吡咯纳米粒;通过调控反应体系中稳定剂的比例调控聚吡咯纳米粒尺寸大小,得到粒径可控的聚吡咯纳米粒。/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粒径可控的聚吡咯纳米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制备稳定剂溶液,将稳定剂溶液回流,再自然冷却至室温;
S2.向S1的稳定剂溶液中逐滴加入氧化剂,搅拌均匀,得混合溶液;
S3.向S2得到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吡咯单体,持续搅拌反应,透析,得到聚吡咯纳米粒;通过调控反应体系中稳定剂的比例调控聚吡咯纳米粒尺寸大小,得到粒径可控的聚吡咯纳米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定剂为聚乙烯醇。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定剂的浓度为10~200mg/mL。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氧化剂为过硫酸铵(NH4)2S2O8。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梅林吴玫颖曾伟伟陈婷周韵郝慧松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