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润滑油混合釜的进料口缓流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009020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3 19: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应用于润滑油混合釜的进料口缓流机构,包括釜体和缓流机构,所述釜体的顶端一侧开设有竖直设置且与其内部相连通的进料管道,所述进料管道的内壁下部在安装螺槽下方设置有缓流机构。流体物料从进料管道上方进入,落入至限位板,限位板受到流体物料的压力向下转动倾斜,流向前侧的流体物料先流入缓冲槽,随着流体物料在缓冲槽的积累,流体物料流动至调节挡板,调节挡板受到流体物料的压力向下转动倾斜,使流体物料流动至釜体内,流体物料经过限位板、缓冲槽、调节挡板的缓冲阻挡再进入釜体中,使得其能够以缓慢柔和的状态流动入釜体,而不是同时落入釜体中,从而减少加入质量重且难溶的流体助剂混合时引起的浑浊现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应用于润滑油混合釜的进料口缓流机构
本技术属于反应釜
,具体涉及一种应用于润滑油混合釜的进料口缓流机构。
技术介绍
润滑油的生产过程中,需经过多道辅料的加料混合工序,将各类辅料助剂与基体油混合均匀为一体,各种辅料助剂的物化性能均不相同,如有粘度较大的增稠剂、质地轻的流平剂,各种辅料助剂的加入方式有所差异,其中,针对于质量重且难溶的流体助剂,其混合时不能同时投入所需量,一次性同时投入会导致混合物料产生大量浑浊,且易引起其他已相溶的物料析出,导致混合均匀的用时增加,所以其加入需以缓慢流入的方式进入混合釜中,以逐步少量加入的方式与基体油混合,从而保证混合均匀且混合使用时间少,但现有的润滑油生产线多数为多个连续且相连通的组合反应釜,混合釜的进料口多数为直筒型管道,使得这类流体助剂的缓慢流入难以控制,这类流体助剂经直筒型管道直接落入混合釜,与混合釜内物料混合,易产生浑浊现象,需花费更多的时间溶解待溶物,不能够以缓慢柔和流入的方式进行混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用于润滑油混合釜的进料口缓流机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次技术为达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应用于润滑油混合釜的进料口缓流机构,包括釜体和缓流机构,所述釜体的顶端一侧开设有竖直设置且与其内部相连通的进料管道,所述进料管道的内壁上部设置有安装螺槽,所述安装螺槽的内壁上设置有相嵌合的密封胶环,所述进料管道的内壁下部在安装螺槽下方设置有缓流机构,所述缓流机构包括缓冲槽、第一转轴、第二转轴、第一复位弹簧、第二复位弹簧、限位板、调节挡板,其中,所述第一转轴嵌入设置在进料管道内向侧的内壁上且可绕自身轴心线转动,所述第一转轴上连接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的底壁与进料管道内壁之间通过第一复位弹簧连接,所述进料管道的内壁在第一转轴对向处下方设置有缓冲槽,所述进料管道的壁面在缓冲槽下方嵌入设置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可绕自身轴心线转动,所述第二转轴上连接有调节挡板,所述调节挡板的底壁与进料管道内壁之间通过第二复位弹簧连接。进一步说明的是,所述第一转轴与第二转轴相平行对位设置。进一步说明的是,所述第一复位弹簧处于自然复位状态时,所述限位板的顶壁前端与缓冲槽的顶壁相衔接,所述限位板的顶壁与水平面之间夹角为向下倾斜15°。进一步说明的是,所述第一复位弹簧处于最大受压收缩状态时,所述限位板的顶壁前端与缓冲槽的底壁相接。进一步说明的是,所述第二复位弹簧处于自然复位状态时,所述调节挡板的顶壁与水平面之间夹角为向上倾斜5°。进一步说明的是,所述第二复位弹簧处于最大受压收缩状态时,所述调节挡板的顶壁与水平面之间夹角为向下倾斜30°。进一步说明的是,所述缓冲槽整体呈柱体槽形状,其内侧壁为半圆型弧面,其底面为向下倾斜于水平面15°的倾斜平面。进一步说明的是,所述限位板、调节挡板整体呈矩形板形状,两者的长度、宽度均小于进料管道的内管径,且两者的内侧边沿与进料管道的内壁相衔接。进一步说明的是,所述限位板的宽度为调节挡板宽度度的两倍。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安装螺槽用于接入输送管道,流体物料从进料管道上方进入,落入至限位板,限位板受到流体物料的压力向下转动倾斜,使流体物料向限位板前侧及左右两侧流动,流向前侧的流体物料先流入缓冲槽,随着流体物料在缓冲槽的积累,流体物料流动至调节挡板,调节挡板受到流体物料的压力向下转动倾斜,使流体物料流动至釜体内,流体物料经过限位板、缓冲槽、调节挡板的缓冲阻挡再进入釜体中,使得其能够以缓慢柔和的状态流动入釜体,而不是同时落入釜体中,从而减少加入质量重且难溶的流体助剂混合时引起的浑浊现象。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釜体;2、进料管道;3、安装螺槽;4、密封胶环;5、缓冲槽;6、第一转轴;7、第二转轴;8、第一复位弹簧;9、第二复位弹簧;10、限位板;11、调节挡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本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应用于润滑油混合釜的进料口缓流机构,包括釜体1和缓流机构,釜体1的顶端一侧开设有竖直设置且与其内部相连通的进料管道2,进料管道2的内壁上部设置有安装螺槽3,安装螺槽3的内壁上设置有相嵌合的密封胶环4,进料管道2的内壁下部在安装螺槽3下方设置有缓流机构,缓流机构包括缓冲槽5、第一转轴6、第二转轴7、第一复位弹簧8、第二复位弹簧9、限位板10、调节挡板11,其中,第一转轴6嵌入设置在进料管道2内向侧的内壁上且可绕自身轴心线转动,第一转轴6上连接有与进料管道2内管径相匹配的限位板10,限位板10的底壁与进料管道2内壁之间通过第一复位弹簧8连接,进料管道2的内壁在第一转轴6对向处下方设置有缓冲槽5,进料管道2的壁面在缓冲槽5下方嵌入设置有第二转轴7,第二转轴7可绕自身轴心线转动,第二转轴7上连接有调节挡板11,调节挡板11的底壁与进料管道2内壁之间通过第二复位弹簧9连接。其中,第一复位弹簧8处于自然复位状态时,限位板10的顶壁前端与缓冲槽5的顶壁相衔接,限位板10的顶壁与水平面之间夹角为向下倾斜15°;第一复位弹簧8处于最大受压收缩状态时,限位板10的顶壁前端与缓冲槽5的底壁相接;第二复位弹簧9处于自然复位状态时,调节挡板11的顶壁与水平面之间夹角为向上倾斜15°;第二复位弹簧9处于最大受压收缩状态时,调节挡板11的顶壁与水平面之间夹角为向下倾斜30°。缓冲槽5整体呈柱体槽形状,其内侧壁为半圆型弧面,其底面为向下倾斜于水平面15°的倾斜平面;第一转轴6与第二转轴7相平行对位设置,使限位板10、调节挡板11相对位设置,限位板10、调节挡板11整体呈矩形板形状,两者的长度、宽度均小于进料管道2的内管径,且两者的内侧边沿与进料管道2的内壁相衔接,使限位板10通过第一转轴6可在进料管道2中竖直上下转动,使调节挡板11通过第二转轴7可在进料管道2中竖直上下转动,另外,限位板10的宽度为调节挡板11宽度度的两倍。安装螺槽3用于接入输送管道,流体物料从进料管道2上方进入,落入至限位板10,限位板10受到流体物料的压力向下转动倾斜,使流体物料向限位板10前侧及左右两侧流动,流向前侧的流体物料先流入缓冲槽5,随着流体物料在缓冲槽5的积累,流体物料流动至调节挡板11,调节挡板11受到流体物料的压力向下转动倾斜,使流体物料流动至釜体1内,流体物料经过限位板10、缓冲槽5、调节挡板11的缓冲阻挡再进入釜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应用于润滑油混合釜的进料口缓流机构,包括釜体(1)和缓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釜体(1)的顶端一侧开设有竖直设置且与其内部相连通的进料管道(2),所述进料管道(2)的内壁上部设置有安装螺槽(3),所述安装螺槽(3)的内壁上设置有相嵌合的密封胶环(4),所述进料管道(2)的内壁下部在安装螺槽(3)下方设置有缓流机构,所述缓流机构包括缓冲槽(5)、第一转轴(6)、第二转轴(7)、第一复位弹簧(8)、第二复位弹簧(9)、限位板(10)、调节挡板(11),其中,所述第一转轴(6)嵌入设置在进料管道(2)内向侧的内壁上且可绕自身轴心线转动,所述第一转轴(6)上连接有限位板(10),所述限位板(10)的底壁与进料管道(2)内壁之间通过第一复位弹簧(8)连接,所述进料管道(2)的内壁在第一转轴(6)对向处下方设置有缓冲槽(5),所述进料管道(2)的壁面在缓冲槽(5)下方嵌入设置有第二转轴(7),所述第二转轴(7)可绕自身轴心线转动,所述第二转轴(7)上连接有调节挡板(11),所述调节挡板(11)的底壁与进料管道(2)内壁之间通过第二复位弹簧(9)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润滑油混合釜的进料口缓流机构,包括釜体(1)和缓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釜体(1)的顶端一侧开设有竖直设置且与其内部相连通的进料管道(2),所述进料管道(2)的内壁上部设置有安装螺槽(3),所述安装螺槽(3)的内壁上设置有相嵌合的密封胶环(4),所述进料管道(2)的内壁下部在安装螺槽(3)下方设置有缓流机构,所述缓流机构包括缓冲槽(5)、第一转轴(6)、第二转轴(7)、第一复位弹簧(8)、第二复位弹簧(9)、限位板(10)、调节挡板(11),其中,所述第一转轴(6)嵌入设置在进料管道(2)内向侧的内壁上且可绕自身轴心线转动,所述第一转轴(6)上连接有限位板(10),所述限位板(10)的底壁与进料管道(2)内壁之间通过第一复位弹簧(8)连接,所述进料管道(2)的内壁在第一转轴(6)对向处下方设置有缓冲槽(5),所述进料管道(2)的壁面在缓冲槽(5)下方嵌入设置有第二转轴(7),所述第二转轴(7)可绕自身轴心线转动,所述第二转轴(7)上连接有调节挡板(11),所述调节挡板(11)的底壁与进料管道(2)内壁之间通过第二复位弹簧(9)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润滑油混合釜的进料口缓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轴(6)与第二转轴(7)相平行对位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润滑油混合釜的进料口缓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复位弹簧(8)处于自然复位状态时,所述限位板(10)的顶壁前端与缓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丽峰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市达摩润滑油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