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高浓度生物除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007890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3 19: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高浓度生物除臭装置,包括除臭塔,所述除臭塔的顶部设有排放管,且除臭塔的前方设有视窗,所述除臭塔的一侧设有进气风机,且除臭塔的另一侧通过管道连接有循环泵,所述进气风机与除臭塔之间通过管道连接,且进气风机的下方设有溢流管,所述溢流管的下方设有排水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由除臭塔本身将所需除臭的废气一分为二,并经分散层,充分分散之后,由微生物除臭层,实现微生物分解除臭这一过程,分散层与微生物除臭层的相互配合作用,使得除臭效果更好;除臭塔的中段由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组成,一分为二的支路,缩小了管径,提高了气体流通速度,在分散层的分散作用下,即保证了除臭效果,又提高了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高浓度生物除臭装置
本技术属于生物除臭
,具体涉及一种新型高浓度生物除臭装置。
技术介绍
恶臭气体不仅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而且对人体健康具有极大的危害,会使中枢神经产生障碍、病变,引起慢性病、急性病。杂环香料的阈值低、气味强度大且不愉快,在生产和包装过程中极易有大量的气味逸出,对公司内部和周边人群易造成身心不愉快。该厂产生的废气浓度较低,成分复杂,监测难度大,治理困难。国外早在20世纪50年代末便开始了恶臭气体污染治理的研究,并积累了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我国20世纪80年代才开展恶臭气体污染的调查、测试和标准方面的研究,而对脱臭技术的研究则是从20世纪90年代才开始进行。而去除废气中臭味的方法中,生物除臭占据很大比重,然而对于高浓度臭气来说,生物除臭方式除臭效果差且效率极为低下,有待我们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高浓度生物除臭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对于高浓度臭气来说,生物除臭方式除臭效果差且效率极为低下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高浓度生物除臭装置,包括除臭塔,所述除臭塔的顶部设有排放管,且除臭塔的前方设有视窗,所述除臭塔的一侧设有进气风机,且除臭塔的另一侧通过管道连接有循环泵,所述进气风机与除臭塔之间通过管道连接,且进气风机的下方设有溢流管,所述溢流管的下方设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上安装有排水阀门,所述除臭塔的底部安装有支撑腿。所述除臭塔的内部下段设有循环液,且除臭塔的中段设有微生物除臭层和分散层,所述微生物除臭层的上方设有喷淋管,所述喷淋管的下方安装有喷头,且喷淋管的上方安装有除雾板。优选的,所述除臭塔的中段由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组成,且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的内部均设有微生物除臭层和分散层。优选的,所述分散层的内部填充有聚合物基空心微球。优选的,所述喷淋管和循环液均与循环泵通过管道连接。优选的,所述进气风机和循环泵均与外界控制开关电性连接。优选的,所述支撑腿共设有四个,且四个支撑腿分别安装在除臭塔的底部四个拐角位置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高浓度生物除臭装置结构科学合理,使用安全方便,由除臭塔本身将所需除臭的废气一分为二,并经分散层,充分分散之后,由微生物除臭层,实现微生物分解除臭这一过程,分散层与微生物除臭层的相互配合作用,使得除臭效果更好;除臭塔的中段由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组成,一分为二的支路,缩小了管径,提高了气体流通速度,在分散层的分散作用下,即保证了除臭效果,又提高了工作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截面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排放管、2-除臭塔、3-视窗、4-进气风机、5-溢流管、6-排水管、7-排水阀门、8-支撑腿、9-循环泵、10-喷淋管、11-微生物除臭层、12-分散层、13-循环液、14-喷头、15-除雾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2,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新型高浓度生物除臭装置,包括除臭塔2,除臭塔2的顶部设有排放管1,且除臭塔2的前方设有视窗3,除臭塔2的一侧设有进气风机4,且除臭塔2的另一侧通过管道连接有循环泵9,进气风机4与除臭塔2之间通过管道连接,且进气风机4的下方设有溢流管5,溢流管5的下方设有排水管6,排水管6上安装有排水阀门7,除臭塔2的底部安装有支撑腿8。除臭塔2的内部下段设有循环液13,且除臭塔2的中段设有微生物除臭层11和分散层12,微生物除臭层11的上方设有喷淋管10,喷淋管10的下方安装有喷头14,且喷淋管10的上方安装有除雾板15。本实施例中,优选的,除臭塔2的中段由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组成,且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的内部均设有微生物除臭层11和分散层12,分散层12的内部填充有聚合物基空心微球,一分为二的支路,缩小了管径,提高了气体流通速度,在分散层12的分散作用下,即保证了除臭效果,又提高了工作效率,聚合物基空心微球为海胆式中孔小球,形状为多齿LERTT形,打散空气层中的废气,使其成为分散的废气。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喷淋管10和循环液13均与循环泵9通过管道连接,在循环泵9的作用下,实现循环液13的重复利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进气风机4和循环泵9均与外界控制开关电性连接,控制开关与电源连接,直接控制进气风机4和循环泵9的开合。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支撑腿8共设有四个,且四个支撑腿8分别安装在除臭塔2的底部四个拐角位置处,确保除臭塔2整体的稳定性。本实施例中,除雾板15由多折向的波形板、支撑架和管卡等部件组成,当含有雾沫的气体以一定速度流经除雾板15时,由于气体的惯性撞击作用,雾沫与波形板相碰撞而被附着在波形板表面上,波形板表面上雾沫的扩散、雾沫的重力沉降使雾沫形成较大的液滴并随气流向前运动至波形板转弯处,除雾板15中波形板的多折向结构增加了雾沫被捕集的机会,未被除去的雾沫在下一个转弯处经过相同的作用而被捕集,这样反复作用,从而大大提高了除雾效率。工作原理:本技术使用时安全方便,首先接通电源,打开进气风机4和循环泵9的控制开关后,直接将所需处理的废气通过进气风机4接入除臭塔2即可,工作过程中,由于除臭塔2本身将所需除臭的废气一分为二,并经分散层12,充分分散之后,由微生物除臭层11,实现微生物分解除臭这一过程,分散层12与微生物除臭层11的相互配合作用,使得除臭效果更好;除臭塔2的中段由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组成,一分为二的支路,缩小了管径,提高了气体流通速度,在分散层12的分散作用下,即保证了除臭效果,又提高了工作效率。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高浓度生物除臭装置,包括除臭塔(2),其特征在于:所述除臭塔(2)的顶部设有排放管(1),且除臭塔(2)的前方设有视窗(3),所述除臭塔(2)的一侧设有进气风机(4),且除臭塔(2)的另一侧通过管道连接有循环泵(9),所述进气风机(4)与除臭塔(2)之间通过管道连接,且进气风机(4)的下方设有溢流管(5),所述溢流管(5)的下方设有排水管(6),所述排水管(6)上安装有排水阀门(7),所述除臭塔(2)的底部安装有支撑腿(8);/n所述除臭塔(2)的内部下段设有循环液(13),且除臭塔(2)的中段设有微生物除臭层(11)和分散层(12),所述微生物除臭层(11)的上方设有喷淋管(10),所述喷淋管(10)的下方安装有喷头(14),且喷淋管(10)的上方安装有除雾板(1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高浓度生物除臭装置,包括除臭塔(2),其特征在于:所述除臭塔(2)的顶部设有排放管(1),且除臭塔(2)的前方设有视窗(3),所述除臭塔(2)的一侧设有进气风机(4),且除臭塔(2)的另一侧通过管道连接有循环泵(9),所述进气风机(4)与除臭塔(2)之间通过管道连接,且进气风机(4)的下方设有溢流管(5),所述溢流管(5)的下方设有排水管(6),所述排水管(6)上安装有排水阀门(7),所述除臭塔(2)的底部安装有支撑腿(8);
所述除臭塔(2)的内部下段设有循环液(13),且除臭塔(2)的中段设有微生物除臭层(11)和分散层(12),所述微生物除臭层(11)的上方设有喷淋管(10),所述喷淋管(10)的下方安装有喷头(14),且喷淋管(10)的上方安装有除雾板(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高浓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滔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汇尔奇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