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过滤单元及集尘杯体,属于清洁设备技术领域,用以解决现有吸尘器中过滤单元工作压力大、储尘区域的灰尘会再次导向过滤单元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过滤单元,包括前置过滤组件和后置过滤组件;前置过滤组件包括外罩体、导风板和过滤罩,导风板与外罩体、过滤罩之间形成螺旋通道;后置过滤组件包括罩板和过滤层,罩板上开设有供流体流通的连通口;进入过滤单元的流体先经螺旋通道离心旋转进行第一步过滤,流体从螺旋通道的出口排出后导向过滤罩进行第二步过滤,流体从过滤罩排出后导向过滤层进行第三步过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对含尘流体中不同颗粒大小的灰尘进行过滤,使过滤单元对含尘流体实现分级过滤,过滤效果明显提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过滤单元及集尘杯体
本技术涉及清洁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过滤单元及集尘杯体。
技术介绍
在现有的吸尘器中,含尘流体通过吸入管路直接流向过滤单元进行过滤,含尘流体只能通过过滤单元进行除尘,导致过滤单元的工作压力过大。此外,储尘区域位于过滤单元的下方,当负压吸力较大时,储尘区域中的灰尘颗粒仍会再次导向过滤单元,增加了过滤单元的工作压力。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的分析,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过滤单元及集尘杯体,用以解决现有吸尘器中过滤单元工作压力大、储尘区域的灰尘会再次导向过滤单元的问题。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过滤单元,包括前置过滤组件和后置过滤组件;前置过滤组件包括外罩体、导风板和过滤罩,导风板与外罩体、过滤罩之间形成螺旋通道;后置过滤组件包括罩板和过滤层,罩板上开设有供流体流通的连通口;进入过滤单元的流体先经螺旋通道离心旋转进行第一步过滤,流体从螺旋通道的出口排出后导向过滤罩进行第二步过滤,流体从过滤罩排出后导向过滤层进行第三步过滤。进一步,所述过滤罩位于所述外罩体内,所述导风板位于外罩体与过滤罩之间;所述过滤层位于所述罩板内。进一步,所述外罩体为后端敞开的中空结构,外罩体的前端面开设有进风口,进风口与所述螺旋通道的入口贯通。进一步,所述外罩体的后端面开设有出尘口,且出尘口与所述螺旋通道的出口贯通。进一步,所述前置过滤组件还包括挡尘板,挡尘板位于所述外罩体的底部。进一步,所述挡尘板为斜板,斜板与所述外罩体底部端面的夹角为锐角,且斜板朝外罩体的出尘口倾斜。进一步,所述斜板前后两端分别与所述外罩体的前端面、出尘口的前边缘齐平。进一步,所述斜板前后两端分别与所述外罩体的前后端面齐平。进一步,所述挡尘板为立板,立板位于所述外罩体的底部前端,且立板与外罩体的底部端面垂直。进一步,所述过滤罩包括密闭部和过滤部;密闭部与所述外罩体、导风板之间形成所述螺旋通道;过滤部为后端敞开的中空结构,过滤部的侧壁上设有过滤网孔,过滤部的后端口与所述连通口连通。另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集尘杯体,包括上述的过滤单元。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至少可实现如下有益效果之一:(1)前置过滤组件通过设置螺旋通道,使得含尘流体在传导过程中就可以进行离心旋转,实现了离心式过滤除尘,从而减轻过滤罩对含尘流体过滤的工作压力;(2)前置过滤组件通过设置外罩体,有效地将过滤罩与集尘杯体的储尘区进行分隔,以防储尘区中的灰尘再次导向过滤罩,从而降低前置过滤组件的工作压力;(3)过滤罩包括密闭部和过滤部,密闭部、外罩体和导风板形成螺旋通道,从螺旋通道排出的流体导向过滤部,含尘流体在螺旋通道内进行离心旋转后,大颗粒灰尘被离心过滤后从出尘口甩出前置过滤组件,含尘流体进一步通过过滤部过滤后,小颗粒灰尘被过滤后从出尘口排出前置过滤组件,使前置过滤组件实现分级过滤,除尘过滤效果显著提升;(4)在外罩体底部设置挡尘板,能够防止集尘杯体内的储尘区内产生旋风,有效防止储尘区的灰尘随旋风导向出尘口;(5)含尘流体经流体入口进入过滤单元后,经螺旋通道、过滤部、过滤层进行三级过滤,三者彼此之间相对独立,对含尘流体中不同颗粒大小的灰尘进行过滤,使过滤单元对含尘流体实现分级过滤,过滤效果明显提高。本技术中,上述各技术方案之间还可以相互组合,以实现更多的优选组合方案。本技术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优点可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技术而了解。本技术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说明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内容中来实现和获得。附图说明附图仅用于示出具体实施例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整个附图中,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图1为具体实施例的第一种前置过滤组件的结构图;图2为具体实施例的第二种前置过滤组件的结构图;图3为具体实施例的第三种前置过滤组件的结构图;图4为具体实施例的第三种前置过滤组件的截面图;图5为具体实施例的第一种集尘杯体的结构图;图6为具体实施例的第一种集尘杯体的透视图;图7为具体实施例的第二种集尘杯体的结构图;图8为具体实施例的第二种集尘杯体的透视图;图9为具体实施例的第三种集尘杯体的结构图;图10为具体实施例的第三种集尘杯体的透视图;图11为具体实施例的第三种集尘杯体的截面图。附图标记:1-前置过滤组件;101-螺旋通道的出口;11-外罩体;111-出尘口;12-导风板;13-过滤罩;131-密闭部;132-过滤部;133-条形凹槽;134-卡板;14-套管;15-挡尘板;2-后置过滤组件;21-罩板;211-连通口;22-过滤层;3-侧壁部;4-前端部;41-流体入口;42-导入管;5-后端盖;51-流体出口;6-储尘区;7-前罩体;71-导流管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来具体描述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其中,附图构成本技术一部分,并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阐释本技术的原理,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在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全文中描述使用的术语“顶部”、“底部”、“在......上方”、“下”和“在......上”是相对于装置的部件的相对位置,例如装置内部的顶部和底部衬底的相对位置。可以理解的是装置是多功能的,与它们在空间中的方位无关。本技术通常的工作面可以为平面或曲面,可以倾斜,也可以水平。为了方便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放置在水平面上,并在水平面上使用,并以此限定“高低”和“上下”。实施例一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过滤单元,如图1-图11所示,包括前置过滤组件1和后置过滤组件2,后置过滤组件2位于前置过滤组件1后方,含尘流体经前置过滤组件1过滤除尘后导向后置过滤组件2进行第下一步过滤。前置过滤组件1包括外罩体11、导风板12和过滤罩13,过滤罩13位于外罩体11内,导风板12位于外罩体11与过滤罩13之间,并与外罩体11、过滤罩13共同形成螺旋通道。进入前置过滤组件1的流体先经螺旋通道离心过滤,由螺旋通道流出后,导向过滤罩13进行下一步过滤。后置过滤组件2包括罩板21和过滤层22,罩板21上开设有供流体流通的连通口211,过滤层22位于罩板21内,过滤罩13与连通口211连通,经过滤罩13过滤后的流体从连通口211导向罩板21内的过滤层22,进行下一步过滤。具体地,含尘流体从螺旋通道的入口进入,经螺旋通道离心旋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过滤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前置过滤组件(1)和后置过滤组件(2);/n前置过滤组件(1)包括外罩体(11)、导风板(12)和过滤罩(13),导风板(12)与外罩体(11)、过滤罩(13)之间形成螺旋通道;/n后置过滤组件(2)包括罩板(21)和过滤层(22),罩板(21)上开设有供流体流通的连通口(211);/n进入过滤单元的流体先经螺旋通道离心旋转进行第一步过滤,流体从螺旋通道的出口(101)排出后导向过滤罩(13)进行第二步过滤,流体从过滤罩(13)排出后导向过滤层(22)进行第三步过滤。/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过滤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前置过滤组件(1)和后置过滤组件(2);
前置过滤组件(1)包括外罩体(11)、导风板(12)和过滤罩(13),导风板(12)与外罩体(11)、过滤罩(13)之间形成螺旋通道;
后置过滤组件(2)包括罩板(21)和过滤层(22),罩板(21)上开设有供流体流通的连通口(211);
进入过滤单元的流体先经螺旋通道离心旋转进行第一步过滤,流体从螺旋通道的出口(101)排出后导向过滤罩(13)进行第二步过滤,流体从过滤罩(13)排出后导向过滤层(22)进行第三步过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滤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罩(13)位于所述外罩体(11)内,所述导风板(12)位于外罩体(11)与过滤罩(13)之间;
所述过滤层(22)位于所述罩板(21)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滤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罩体(11)为后端敞开的中空结构,外罩体(11)的前端面开设有进风口,进风口与所述螺旋通道的入口贯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过滤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罩体(11)的后端面开设有出尘口(111),且出尘口(111)与所述螺旋通道的出口(101)贯通。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所述的过滤单元,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檀冲,宋武斌,
申请(专利权)人:小狗电器互联网科技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