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前列腺扩张导管(10),包括一体设置的纵向延伸部(12)和导管头部(13),所述导管(10)还包括三个连通管,其中,所述纵向延伸部(12)的壁面上设有第一出液口(17)、第二出液口(18)和第三出液口(19),其中,三个连通管各自的至少一部分位于纵向延伸部(12)内部,三个连通管各自的一端分别与第一出液口(17)、第二出液口(18)和第三出液口(19)连通,并且三个连通管各自的另一端分别穿出纵向延伸部(12)的壁面延伸到纵向延伸部(12)的外部。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前列腺扩张导管,能够用于构造四腔三囊前列腺扩张导管组件,以有效治疗前列腺增生疾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前列腺扩张导管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地,涉及一种前列腺扩张导管。
技术介绍
在中老年人群中,患前列腺增生疾病的现象十分普遍,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的变化,这种老年性疾病亦将出现大幅度递增的趋势。前列腺增生的病理分析为:男性外尿道的周围紧裹着一层细密的软组织,这层软组织即为前列腺,随着年龄增长,这层软组织的细密程度变化,逐渐疏松,导致前列腺层的厚度也随之增厚,由于前列腺层的外围受肌体组织包裹,增厚的软组织体无法向外扩张,只能向内发展,这就导致前列腺增厚到一定程度后,开始逐渐压迫尿道。因此处于这段位的尿道,因前列腺的增生,将会变得狭窄,由此影响排尿,甚至产生排尿困难问题。严重时,可能致使患者多日无法排尿,十分痛苦。而对该疾病的治疗,现阶段比较好的措施依然是几十年前的手术治疗法,这种传统的治疗手段虽能解决患者的病痛,但费用高、治疗过程患者需承受手术之苦,需要使用大量中、西药物进行麻醉、消炎、止痛、促进愈合等,并且存在治疗周期长等问题。患者也可以选择去医院导尿,以缓解痛苦,但导尿次数过多会促使尿道内壁形成炎症,多数患者最终不得不选择外科手术,将前列腺切除。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至少部分地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治疗前列腺增生疾患或至少缓解前列腺增生患者痛楚的医疗器械元件。本技术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构造前列腺扩张导管组件的前列腺扩张导管,以有效治疗前列腺增生疾患。本技术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前列腺扩张导管。为达到上述目的或目的之一,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如下:一种前列腺扩张导管,包括一体设置的纵向延伸部和导管头部,所述导管还包括第一连通管、第二连通管和第三连通管,其中,所述纵向延伸部的壁面上设有第一出液口、第二出液口和第三出液口,其中,第一连通管、第二连通管和第三连通管各自的至少一部分位于纵向延伸部内部,第一连通管、第二连通管和第三连通管各自的一端分别与第一出液口、第二出液口和第三出液口连通,并且第一连通管、第二连通管和第三连通管各自的另一端分别穿出纵向延伸部的壁面延伸到纵向延伸部的外部。根据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纵向延伸部、导管头部、第一连通管、第二连通管和第三连通管构成一体结构。根据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第一连通管、第二连通管和第三连通管的所述至少一部分嵌入纵向延伸部的壁面中。根据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第一出液口、第二出液口和第三出液口在纵向延伸部的壁面上的纵向位置两两不同,并且第一出液口、第二出液口和第三出液口在纵向延伸部的壁面上的周向位置两两不同。根据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第一出液口、第二出液口和第三出液口在纵向延伸部的壁面上沿纵向延伸部的圆周均匀分布,即第一出液口与第二出液口在纵向延伸部的壁面上的圆周角为120度,第一出液口与第三出液口在纵向延伸部的壁面上的圆周角为120度,第二出液口与第三出液口在纵向延伸部的壁面上的圆周角为120度。根据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第一出液口与第二出液口在纵向延伸部的纵向方向上的间距在3-10厘米之间,第二出液口与第三出液口在纵向延伸部的纵向方向上的间距在8-20厘米之间。根据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纵向延伸部的内部为中空的,纵向延伸部的远离导管头部的一端具有开放端口,所述导管还包括至少一个第四出液口,所述第四出液口设置在导管头部上,并且所述导管头部包括位于导管头部中心的中空部,使得所述第四出液口通过中空部与所述开放端口连通。根据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至少一个第四出液口包括设置在导管头部的尖端上的出液口和设置在导管头部的侧壁上的出液口。根据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导管头部具有阶梯型外轮廓,并且导管头部的远离纵向延伸部的端部具有弧形轮廓。根据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导管头部的中心轴线相对于纵向延伸部的中心轴线倾斜。根据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导管头部的中心轴线与纵向延伸部的中心轴线之间的夹角为10-20度。根据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纵向延伸部的壁面上设置有向外突出的环形凸缘。根据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在纵向延伸部的壁面上设置有三段环形凸缘,三段环形凸缘设置在纵向延伸部的壁面上的不同纵向位置上,第一出液口与第二出液口位于第一环形凸缘与第二环形凸缘之间,并且第三出液口位于第二环形凸缘与第三环形凸缘之间。根据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在纵向延伸部的壁面的内表面上,在第一环形凸缘与第二环形凸缘之间设置有多个加强肋条,所述加强肋条沿纵向延伸部的壁面的内表面圆周分布,或者替代地,所述加强肋条沿纵向延伸部的壁面的内表面纵向分布。根据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导管还包括导管接头,所述导管接头设置在纵向延伸部的远离导管头部的一端。根据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在纵向延伸部的远离导管头部的一端的壁面上设置有标记线,该标记线与倾斜的导管头部相对,以标记导管头部的倾斜方向。根据本技术的前列腺扩张导管,能够用于构造四腔三囊前列腺扩张导管组件,以有效治疗前列腺增生疾患,缓解前列腺增生患者痛楚,并且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治疗全过程无需进行手术,避免了手术刀切割肌肤之苦,也无需大量的中、西药物进行麻醉、消炎、止痛、促进愈合等,治疗环境相对简单,治疗后也无需住院康复的过程,临床治疗后当即可出院,治疗的全过程操作也十分简易、方便。经临床试验医师们评价,一致认为这是一项简易、高效,利医利患的巧妙设计。附图说明图1为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的前列腺扩张导管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前列腺扩张导管沿截面B-B的截面图;图3为图1的前列腺扩张导管沿截面A-A的截面图;图4为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的乳胶套管的示意图;图5为图4的乳胶套管沿C向的局部俯视图;图6为图4的乳胶套管沿截面D-D的截面图;图7为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的乳胶套管的内囊段的示意图;图8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乳胶套管的外囊段;图9为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的四腔三囊前列腺扩张导管组件的示意图;以及图10为图9的四腔三囊前列腺扩张导管组件沿截面E-E的截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技术的示例性的实施例,其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相似的元件。另外,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为便于解释,阐述了许多具体的细节以提供对本披露实施例的全面理解。然而明显地,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也可以被实施。在其他情况下,公知的结构和装置以图示的方式体现以简化附图。为解决
技术介绍
部分中提到的问题,设计人经过各方面的调查和研究,设计出一种非手术物理治疗法治疗前列腺增生疾患的医疗器械——四腔三囊前列腺扩张导管组件。这是一种非常简单的临床医疗器械,治疗全过程无需进行手术,避免了手术刀切割肌肤之苦,也无需大量的中、西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前列腺扩张导管(10),包括一体设置的纵向延伸部(12)和导管头部(13),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10)还包括第一连通管(14)、第二连通管(15)和第三连通管(16),/n其中,所述纵向延伸部(12)的壁面上设有第一出液口(17)、第二出液口(18)和第三出液口(19),/n其中,第一连通管(14)、第二连通管(15)和第三连通管(16)各自的至少一部分位于纵向延伸部(12)内部,第一连通管(14)、第二连通管(15)和第三连通管(16)各自的一端分别与第一出液口(17)、第二出液口(18)和第三出液口(19)连通,并且第一连通管(14)、第二连通管(15)和第三连通管(16)各自的另一端分别穿出纵向延伸部(12)的壁面延伸到纵向延伸部(12)的外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前列腺扩张导管(10),包括一体设置的纵向延伸部(12)和导管头部(13),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10)还包括第一连通管(14)、第二连通管(15)和第三连通管(16),
其中,所述纵向延伸部(12)的壁面上设有第一出液口(17)、第二出液口(18)和第三出液口(19),
其中,第一连通管(14)、第二连通管(15)和第三连通管(16)各自的至少一部分位于纵向延伸部(12)内部,第一连通管(14)、第二连通管(15)和第三连通管(16)各自的一端分别与第一出液口(17)、第二出液口(18)和第三出液口(19)连通,并且第一连通管(14)、第二连通管(15)和第三连通管(16)各自的另一端分别穿出纵向延伸部(12)的壁面延伸到纵向延伸部(12)的外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列腺扩张导管(10),其特征在于:
所述纵向延伸部(12)、导管头部(13)、第一连通管(14)、第二连通管(15)和第三连通管(16)构成一体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前列腺扩张导管(10),其特征在于:
第一连通管(14)、第二连通管(15)和第三连通管(16)的所述至少一部分嵌入纵向延伸部(12)的壁面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前列腺扩张导管(10),其特征在于:
第一出液口(17)、第二出液口(18)和第三出液口(19)在纵向延伸部(12)的壁面上的纵向位置两两不同,并且第一出液口(17)、第二出液口(18)和第三出液口(19)在纵向延伸部(12)的壁面上的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一平,邵钦蓉,周文,刘炳辉,王裕权,
申请(专利权)人:邵钦蓉,张一平,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