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邓思敏专利>正文

一种麻醉科用吸痰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006672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3 19: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麻醉科用吸痰装置,包括套筒,所述套筒的内部开设有空腔,所述套筒的一侧连通有通管,所述通管的一端连通有胶皮管,所述通管的底部连通有分离管,所述分离管的底部活动连接有收集盒,所述套筒内腔的一侧设置有胶皮块,所述胶皮块的一侧与套筒的内壁接触,所述胶皮块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拉杆,所述拉杆的一端贯穿套筒并延伸至其外部,所述拉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把手。该麻醉科用吸痰装置,通过往复电机、螺纹丝杆、移动块、支架杆、抵杆以及顶块的设计,使得本装置具有自动吸痰的功能,无需医护人员手动进行操作,为医护人员的手部提供了保护,不会出现酸胀疼痛的情况,有效的降低了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麻醉科用吸痰装置
本技术涉及麻醉科
,具体为一种麻醉科用吸痰装置。
技术介绍
麻醉学科是一个综合性的学科,它包含多学科的知识。现在的范围更广,不单单是满足手术的要求,还参入各科室的抢救工作,妇科的无痛分娩,无痛流产等等。麻醉科会参加到各种科室的抢救工作,在一些手术中我们会用吸痰装置。然而,现有的吸痰装置大多是手动的,使用时需要医护人员一边用手握紧吸痰装置,另一边用手抽拉活塞形成负压将患者体内的痰吸出,由于吸痰需要耗费极长的时间,医护人员长时间抽拉活塞就会使得手部酸胀疼痛,给医护人员增加了工作强度,给使用者带来不便,已经不能满足使用者的使用需求。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麻醉科用吸痰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麻醉科用吸痰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现有的吸痰装置大多是手动的,使用时需要医护人员一边用手握紧吸痰装置,另一边用手抽拉活塞形成负压将患者体内的痰吸出,由于吸痰需要耗费极长的时间,医护人员长时间抽拉活塞就会使得手部酸胀疼痛,给医护人员增加了工作强度,给使用者带来不便,已经不能满足使用者使用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麻醉科用吸痰装置,包括套筒(1),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1)的内部开设有空腔,所述套筒(1)的一侧连通有通管(2),所述通管(2)的一端连通有胶皮管(19),所述通管(2)的底部连通有分离管(3),所述分离管(3)的底部活动连接有收集盒(4),所述套筒(1)内腔的一侧设置有胶皮块(5),所述胶皮块(5)的一侧与套筒(1)的内壁接触,所述胶皮块(5)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拉杆(6),所述拉杆(6)的一端贯穿套筒(1)并延伸至其外部,所述拉杆(6)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把手(7),所述把手(7)的前表面固定连接有顶块(8),所述套筒(1)的前表面固定连接有中空管(9),所述中空管(9)的内部开设有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麻醉科用吸痰装置,包括套筒(1),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1)的内部开设有空腔,所述套筒(1)的一侧连通有通管(2),所述通管(2)的一端连通有胶皮管(19),所述通管(2)的底部连通有分离管(3),所述分离管(3)的底部活动连接有收集盒(4),所述套筒(1)内腔的一侧设置有胶皮块(5),所述胶皮块(5)的一侧与套筒(1)的内壁接触,所述胶皮块(5)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拉杆(6),所述拉杆(6)的一端贯穿套筒(1)并延伸至其外部,所述拉杆(6)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把手(7),所述把手(7)的前表面固定连接有顶块(8),所述套筒(1)的前表面固定连接有中空管(9),所述中空管(9)的内部开设有空腔,所述中空管(9)内腔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往复电机(10),所述往复电机(10)通过其位于一侧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螺纹丝杆(11),所述中空管(9)内腔的前后表面均开设有滑槽(12),所述螺纹丝杆(11)靠近往复电机(10)的一端螺纹连接移动块(13),所述移动块(1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支架杆(14),所述支架杆(14)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板(15),所述固定板(15)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抵杆(1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思敏王艳
申请(专利权)人:邓思敏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