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按摩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006440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3 19: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按摩装置,其包括小腿按摩部和足底按摩部,小腿按摩部包括上按摩部和下按摩部,上按摩部的两端分别布置有第一左连接部和第一右连接部,第一左连接部和第一右连接部之间通过魔术贴连接,下按摩部的两端分别布置有第二左连接部和第二右连接部,第二左连接部和第二右连接部之间通过魔术贴连接,足底按摩部的两端分别布置有第三左连接部和第三右连接部,第三左连接部和第三右连接部之间通过魔术贴连接,第二外侧面布置有至少一个按扣,第三外侧面布置有至少一个按扣。通过可拆卸的魔术贴粘合和按扣扣合,可切换小腿加足底按摩、足底按摩两种模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合理,使用方便,可广泛应用于理疗技术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按摩装置
本技术涉及理疗
,特别涉及一种按摩装置。
技术介绍
现代上班族、白领等职业需要长期在电脑前久坐或者长期保持站立姿势等,都会使得下肢长期血液循环不畅,造成下肢酸痛不适,甚至造成静脉曲张等严重症状。现有的理疗方案中多数是采用医用空气波治疗仪,气囊采用全包裹的方式,比如腿部气囊,就将腿部全部套入气囊中。这种方案的缺点很明显,气囊必须做的很大,充气量也大,对气泵的流量要求比较大,相应的尺寸也比较大,所以要将气泵及控制部件外置作为主机,用导气管将主机与气囊连接。这样不仅用户移动很不方便,且主机非常笨重,还有外置的导气管等更加限制了使用空间,便携性很差。另外,目前常用的脚底按摩及腿部按摩两种模式的切换需要重新安装覆盖物的位置,使用不方便。有些按摩器设计为脚底、小腿连接起来的设计方案,但是若只需使用小腿按摩时,即使不使用脚底气囊,也不得不将脚底按摩部分覆盖住脚底,限制了用户的行动自由。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之一,方便使用,本技术提供一种按摩装置,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按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小腿按摩部和足底按摩部(11),小腿按摩部包括上按摩部(12)和下按摩部(13),上按摩部(12)、下按摩部(13)和足底按摩部(11)分别布置有气囊(24);上按摩部(12)的两端分别布置有第一左连接部(15)和第一右连接部(16),第一左连接部(15)和第一右连接部(16)之间通过魔术贴连接,上按摩部(12)包括第一内侧面和第一外侧面,第一内侧面贴向皮肤,第一外侧面在对应第一右连接部(16)处布置有毛面,第一内侧面在对应第一左连接部(15)处布置有勾面;下按摩部(13)的两端分别布置有第二左连接部(17)和第二右连接部(18),第二左连接部(17)和第二右...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按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小腿按摩部和足底按摩部(11),小腿按摩部包括上按摩部(12)和下按摩部(13),上按摩部(12)、下按摩部(13)和足底按摩部(11)分别布置有气囊(24);上按摩部(12)的两端分别布置有第一左连接部(15)和第一右连接部(16),第一左连接部(15)和第一右连接部(16)之间通过魔术贴连接,上按摩部(12)包括第一内侧面和第一外侧面,第一内侧面贴向皮肤,第一外侧面在对应第一右连接部(16)处布置有毛面,第一内侧面在对应第一左连接部(15)处布置有勾面;下按摩部(13)的两端分别布置有第二左连接部(17)和第二右连接部(18),第二左连接部(17)和第二右连接部(18)之间通过魔术贴连接,下按摩部(13)包括第二内侧面和第二外侧面,第二内侧面贴向皮肤,第二外侧面在对应第二右连接部(18)处布置有毛面,第二内侧面在对应第二左连接部(17)处布置有勾面;足底按摩部(11)的两端分别布置有第三左连接部(19)和第三右连接部(20),第三左连接部(19)和第三右连接部(20)之间通过魔术贴连接,足底按摩部(11)包括第三内侧面和第三外侧面,第三内侧面贴向皮肤,第三外侧面在对应第三右连接部(20)处布置有勾面,第三内侧面布置有毛面,第二外侧面布置有至少一个按扣(28),第三外侧面布置有至少一个按扣(28),第二外侧面的按扣(28)与第三外侧面的按扣(28)一一对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华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惠群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