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气式肢体加压套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977101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0 18: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空气式肢体加压套筒,包括筒状本体、沿着筒状本体的长度方向设有的条形开口,以及在条形开口的两侧边沿分别设有的适于拉合连接的公拉链和母拉链;以及在筒状本体背离肢体的一侧且分别位于公拉链和母拉链的旁侧设有至少一对配合使用的公搭扣和母搭扣,公搭扣和母搭扣适于插接配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空气式肢体加压套筒
本技术涉及空气波压力循环治疗仪
,尤其涉及一种空气式气体加压套筒。
技术介绍
空气式肢体加压套筒作为空气波压力循环治疗仪的主要部件,其工作原理是通过被动均匀为肢体施加压力,起到按摩肢体的作用,随着血液循环的加速可以加速血液中代谢废物、炎症因子、制痛因子的吸收,可以防止肌肉萎缩、防止肌肉萎化、加强肢体的含氧量,有助于解决婴血液循环障碍引起的疾病。因此,对于空气式肢体加压套筒的使用过程能提高对于肢体的按摩效果极为重要。此外,现有技术中的空气式肢体加压套筒在使用过程中时常出现拉链尾部损坏的现象。其原因是拉链尾部在套筒充气后集中承受气体压力,反复使用后将拉链尾部撕坏。为解决此问题,市场上存在两种做法:一种是将靠近拉链尾部的套筒衬布直接缝合在一起,使得在充气后拉链尾部不受张力。其弊端是套筒的适用范围受到限制,没法使用加宽带,大腿较粗的患者就没法使用。另一种是使用魔术贴或者插扣的形式,一般母端固定,公端可以调节。这种形式在使用时需要精确调节魔术贴或插扣的距离,而且在使用过程中也存在松动的可能,所以并未从根本上消除此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空气式气体加压套筒,以解决延长空气式加压套筒使用寿命且优化治疗效果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空气式气体加压套筒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空气式气体加压套筒,包括:筒状本体、沿着所述筒状本体的长度方向设有的条形开口,以及在所述条形开口的两侧边沿分别设有的适于拉合连接的公拉链和母拉链;以及在所述筒状本体背离肢体的一侧且分别位于所述公拉链和母拉链的旁侧设有至少一对配合使用的公搭扣和母搭扣,所述公搭扣和母搭扣适于插接配合。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筒状本体围合形成的筒形体的内径由上之下渐变小。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筒状本体朝向肢体的一侧端面间隔设有的若干个按摩片。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按摩片呈条状设置在筒状本体朝向肢体的一侧端面上;以及每个所述按摩片的内壁均固设有多个按摩凸起;所述按摩凸起呈球形结构。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筒状本体背离肢体的一侧且分别位于所述公拉链和母拉链的旁侧设有两对配合使用的公搭扣和母搭扣;以及两对所述公搭扣和母搭扣分别位于公拉链和母拉链靠近筒状本体形成的筒形体对应大内径的上部和筒形体对应小内径的下部。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空气式气体加压套筒还包括适于与所述条形开口拼接的延伸带;所述延伸带长度方向的两侧端分别设有适于与公拉链和母拉链配合的拉链体。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在所述延伸带上分别设有适于与所述筒状本体上公搭扣和母搭扣配合的搭扣结构。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具有一下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的空气式气体加压套筒,通过在所述筒状本体背离肢体的一侧且分别位于所述公拉链和母拉链的旁侧设有至少一对配合使用的公搭扣和母搭扣,使得公搭扣和母搭扣的配合可以提高公拉链和母拉链配接时的牢固度,避免筒状本体充气状态下崩开。进一步的,在所述筒状本体朝向肢体的一侧端面间隔设有的若干个按摩片,按摩片与肢体接触的接触面上设有按摩凸起,在套筒的气囊充气状态下进行下肢气压治疗时,按摩片上的按摩凸起被气囊挤压,直接作用于患者的肢体,能够按摩到肢体上的穴位,使得下肢血液循环效果更佳。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空气式气体加压套筒的筒状本体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空气式气体加压套筒的公拉链和母拉链配合公搭扣和母搭扣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空气式气体加压套筒的筒状本体围合形成筒形体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空气式气体加压套筒的延伸带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空气式气体加压套筒的拉链体与搭扣结构配合结构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空气式气体加压套筒的延伸带与筒状本体连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的实施例2的空气式气体加压套筒的筒状本体的结构示意图。图中:筒状本体1、公拉链2、母拉链3、公搭扣5、母搭扣6、筒形体7、延伸带8、拉链体9、搭扣结构10、按摩片11、按摩凸起12。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根据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实施例1:请参阅图1至图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气式气体加压套筒,包括:由多腔气囊构成的筒状本体1、沿着筒状本体1的长度方向设有的条形开口,以及在条形开口的两侧边沿分别设有的适于拉合连接的公拉链2和母拉链3;以及在筒状本体1背离肢体的一侧且分别位于公拉链2和母拉链3的旁侧设有至少一对配合使用的公搭扣5和母搭扣6,公搭扣5和母搭扣6适于插接配合。此处需要加以说明的是,公搭扣5和母搭扣6分别位于公拉链2和母拉链3配接方向的外侧,即公搭扣5和母搭扣6的配合可以形成对于配接相连的公拉链2和母拉链3的外包围效果,这样对于配接相连后的公拉链2和母拉链3可以形成一种保护作用,避免筒状本体1充气状态下公拉链2和母拉链3的配接处崩开而受损。详细来说,筒状本体1围合形成的筒形体7的内径由上之下渐变小。这是根据人体下肢体的形体做出的适应性的设计。结合本实施例附图以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为例,在筒状本体1背离肢体的一侧且分别位于公拉链2和母拉链3的旁侧设有两对配合使用的公搭扣5和母搭扣6;以及两对公搭扣5和母搭扣6分别位于公拉链2和母拉链3靠近筒状本体1形成的筒形体7对应大内径的上部和筒形体7对应小内径的下部。也就是说对于筒形本体围合形成的筒形体7来说,用分别对应筒形体7上部和下部设有的搭扣来对配接状态下的拉链的上部和下部形成保护作用。当然此处还可以多加设其它位置的公搭扣5和母搭扣6,对此,本实施例不做绝对限定。此外,考虑到对于不同人群的下肢体的粗细情况不同,本实施例的空气式气体加压套筒还包括适于与条形开口拼接的延伸带8;延伸带8长度方向的两侧端分别设有适于与公拉链2和母拉链3配合的拉链体9。也就是说延伸带8可以对于筒状本体1进行其与肢体接触面的增大,使满足较为粗壮的下肢体使用。具体的是通过延伸带8长度方向两侧的拉链体9分别与公拉链2和母拉链3配合来实现延伸带8与筒状本体1的配接的,这样的设计也直接利用了筒状本体1上本来就有的公拉链2和母拉链3,简化了延伸带8与筒状本体1配合状态下的结构。由于延伸带8通过拉链体9与公拉链2和母拉链3分别配合,因此,也就是说在具有延伸带8的空气式气体加压套筒上就具有两处拉链配合的结构,为了避免这两处拉链配合结构在筒状本体1充气状态下崩开,本实施例在延伸带8上分别设有适于与筒状本体1上公搭扣5和母搭扣6配合的搭扣结构10。也就是说延伸带8直接利用了筒状本体1上的公搭扣5和母搭扣6分别形成对于两处拉链配合结构的搭扣保护结构。需要加以说明的是,以一种可选的实施情况为例,对于本实施例的公搭扣5、母搭扣6和搭扣结构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空气式气体加压套筒,其特征在于,包括:筒状本体、沿着所述筒状本体的长度方向设有的条形开口,以及在所述条形开口的两侧边沿分别设有的适于拉合连接的公拉链和母拉链;以及/n在所述筒状本体背离肢体的一侧且分别位于所述公拉链和母拉链的旁侧设有至少一对配合使用的公搭扣和母搭扣,所述公搭扣和母搭扣适于插接配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气式气体加压套筒,其特征在于,包括:筒状本体、沿着所述筒状本体的长度方向设有的条形开口,以及在所述条形开口的两侧边沿分别设有的适于拉合连接的公拉链和母拉链;以及
在所述筒状本体背离肢体的一侧且分别位于所述公拉链和母拉链的旁侧设有至少一对配合使用的公搭扣和母搭扣,所述公搭扣和母搭扣适于插接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式气体加压套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筒状本体围合形成的筒形体的内径由上之下渐变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式气体加压套筒,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筒状本体朝向肢体的一侧端面间隔设有的若干个按摩片。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气式气体加压套筒,其特征在于,所述按摩片呈条状设置在筒状本体朝向肢体的一侧端面上;以及
每个所述按摩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超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思雅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