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针偏心的自锁托槽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006008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3 19: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口腔正畸托槽在使用过程中自锁滑块容易被舌头触碰打开的弊端,提供一种双针偏心的自锁托槽,属于口腔正畸托槽技术领域,包括托槽体和设置在托槽体下方的托槽底板,所述托槽体上设置有沟槽,托槽体上滑动连接有能将沟槽上端开口盖住的自锁滑块,所述自锁滑块朝向托槽体的面设有两条朝向沟槽设置的锁紧槽,所述锁紧槽包括条形槽和两个分别设置在条形槽两端的定位槽,定位槽的截面为圆形结构,两条条形槽之间所成角度为0.5‑1.5°,所述托槽体上设有两根分别与两条锁紧槽对应的弹性针,两根弹性针外端分别嵌入两条锁紧槽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自锁滑块具有良好的自锁性能,不会意外打开,能够避免弓丝从沟槽内脱落,避免影响矫正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针偏心的自锁托槽
本技术属于口腔正畸托槽
,具体涉及一种双针偏心的自锁托槽。
技术介绍
口腔正畸托槽是用于矫正牙齿的必要器械,能够对牙齿整形起到良好的矫正效果。为了便于弓丝的固定与锁紧,现有的舌侧口腔正畸托槽大多设置成自锁式,即直接在托槽体上设置了能将沟槽上端盖住的自锁滑块,现有的自锁托槽在使用过程中,口腔正畸托槽被患者舌头经常碰触自锁滑块容易打开,使弓丝从沟槽内脱离,从而影响矫正效果,需要牙医重新对弓丝进行固定。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口腔正畸托槽在使用过程中自锁滑块容易被舌头触碰打开的弊端,提供一种双针偏心的自锁托槽,该自锁滑块将沟槽盖合后不易打开,使弓丝不易从沟槽脱离。本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双针偏心的自锁托槽,包括托槽体和设置在托槽体下方的托槽底板,所述托槽体上设置有沟槽,托槽体上滑动连接有能将沟槽上端开口盖住的自锁滑块,所述自锁滑块朝向托槽体的面设有两条朝向沟槽设置的锁紧槽,所述锁紧槽包括条形槽和两个分别设置在条形槽两端的定位槽,定位槽的截面为圆形结构,定位槽与条形槽连通,两条条形槽之间所成角度为0.5-1.5°,定位槽截面的直径大于条形槽的宽度,所述条形槽的一侧面与定位槽侧壁相切,两条条形槽内端的定位槽之间的距离与两条条形槽外端的定位槽之间的距离不相等;所述托槽体上设有两根分别与两条锁紧槽对应的弹性针,两根弹性针外端分别嵌入两条锁紧槽内,弹性针的外径大于条形槽的宽度且不大于定位槽的内径,当弹性针嵌入条形槽外端的定位槽时,弹性针呈竖直状态。上述方案中,当弹性针嵌入条形槽外端的定位槽时,弹性针呈竖直状态,此时自锁滑块盖在沟槽上,安装在沟槽内的弓丝无法从沟槽脱离,当自锁滑块打开时弓丝才能从沟槽内脱离,自锁滑块在打开过程中,弹性针外端需要从条形槽外端的定位槽进入条形槽,再进入条形槽内端的定位槽,因弹性针的外径大于条形槽的宽度,所以弹性针从定位槽进入条形槽的过程中,弹性针会发生形变,此时必须有一定外力作用推动自锁滑块移动才能使限位槽进入条形槽内,同时,因两条条形槽之间所成角度为0.5-1.5°,两根弹性针外端分别在两条条形槽内移动时,两根弹性针外端之间会逐渐远离或逐渐靠近,使弹性针的形变逐渐增大,自锁滑块需要克服更大的作用力才能完全打开,所以闭合上的自锁滑块不易打开,安装在沟槽内的弓丝也不易从沟槽脱离。作为优选,两条所述条形槽之间的角度为1°。经过多次试验发现,当两条条形槽之间角度为1°时,自锁滑块盖合在沟槽上时,盖合较为牢固,且不会影响自锁滑块在托槽体上的正常移动。作为优选,两条条形槽内端的定位槽之间的距离小于两条条形槽外端的定位槽之间的距离。此时两条条形槽为外八字形结构。作为优选,所述托槽体上设有用于安装自锁滑块的安装槽,安装槽两侧分别设有导向槽,所述自锁滑块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与导向槽配合的条形滑块,自锁滑块两侧的条形滑块分别嵌入两条导向槽内。条形滑块与导向槽配合,能够实现自锁滑块与托槽体之间的滑动连接。作为优选,所述自锁滑块朝向托槽体的端面固定连接有朝向沟槽设置的条形限位块,所述托槽体上设有朝向沟槽设置的条形限位槽,所述条形限位块嵌入所述条形限位槽内。当口腔正畸托槽使用一段时间后,自锁滑块与托槽体之间容易发生横向移动,条形限位槽与条形限位块的设置,能够对自锁滑块横向限位,使自锁滑块与托槽体之间不易发生横向相对移动。作为优选,所述条形限位槽位于其中一条所述导向槽的底部,且该导向槽与所述条形限位槽连通,所述条形限位块固定设置在自锁滑块下端左侧。这样设置的条形限位块不会影响弹性针与锁紧槽的设置。作为优选,所述弹性针为圆管形结构。圆管形结构的弹性针更易形变,使弹性针能在条形槽与定位槽之间的滑动更为顺畅。作为优选,所述安装槽底部设有两个竖孔,两根所述弹性针分别设置在两个竖孔内,弹性针外端相对于安装槽底部向外凸出。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的自锁滑块具有良好的自锁性能,不会意外打开,能够避免弓丝从沟槽内脱落,避免影响矫正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立体图;图2为安装有弹性针的托槽体的立体图;图3为自锁滑块立体图;图4为自锁滑块仰视图;图中标记:1、托槽体,2、托槽底板,3、沟槽,4、自锁滑块,5、安装槽,6、导向槽,7、条形滑块,8、条形限位块,9、条形限位槽,10、条形槽,11、定位槽,12、竖孔,13、弹性针,14、受力面。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所表示的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实施例1如图1-4所示,一种双针偏心的自锁托槽,包括托槽体1和固定设置在托槽体1下方的托槽底板2,所述托槽体1上设置有沟槽3,托槽体1上滑动连接有能将沟槽3上端开口盖住的自锁滑块4,所述托槽体1上设有用于安装自锁滑块4的安装槽5,安装槽5两侧分别设有导向槽6,所述自锁滑块4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与导向槽6配合的条形滑块7,自锁滑块4两侧的条形滑块7分别嵌入两条导向槽6内。所述自锁滑块4朝向托槽体1的端面固定连接有朝向沟槽3设置的条形限位块8,所述托槽体1上设有朝向沟槽3设置的条形限位槽9,所述条形限位块8嵌入所述条形限位槽9内。所述条形限位槽9位于其中一条所述导向槽6的底部,且该导向槽6与所述条形限位槽9连通,所述条形限位块8固定设置在自锁滑块4下端左侧。所述自锁滑块4朝向托槽体1的面设有两条朝向沟槽3设置的锁紧槽,所述锁紧槽包括条形槽10和两个分别设置在条形槽10两端的定位槽11,定位槽11的截面为圆形结构,定位槽11与条形槽10连通,两条条形槽10之间所成角度为1°,定位槽11截面的直径大于条形槽10的宽度,所述条形槽10的一侧面与定位槽11侧壁相切,两条条形槽10内端的定位槽11之间的距离小于两条条形槽10外端的定位槽11之间的距离。所述安装槽5底部设有两个竖孔12,每一个竖孔12内都设有一根圆管形结构的弹性针13,弹性针13外端相对于安装槽5底部向外凸出,两根弹性针13外端分别嵌入两条锁紧槽内,弹性针13的外径等于定位槽11的内径,当弹性针13嵌入条形槽10外端的定位槽11时,弹性针13呈竖直状态。所述自锁滑块4靠近沟槽3的一端设有受力面14,当自锁滑块4盖合在沟槽3上时,托槽体1与自锁滑块4上的受力面14之间留有间隔。本技术的自锁滑块4在打开过程中,弹性针13外端需要从条形槽10外端的定位槽11进入条形槽10,再进入条形槽10内端的定位槽11,因弹性针13的外径大于条形槽10的宽度,所以弹性针13从定位槽11进入条形槽10的过程中,弹性针13会发生形变,此时必须有一定外力作用推动自锁滑块4移动才能使定位槽11进入条形槽10内,同时,因两条条形槽10之间所成角度为0.5-1.5°,两根弹性针13外端分别在两条条形槽10内移动时,两根弹性针13外端之间会逐渐靠近,使弹性针13的形变逐渐增大,自锁滑块4需要克服更大的作用力才能完全打开,所以闭合上的自锁滑块4不易打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针偏心的自锁托槽,包括托槽体和设置在托槽体下方的托槽底板,所述托槽体上设置有沟槽,托槽体上滑动连接有能将沟槽上端开口盖住的自锁滑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自锁滑块朝向托槽体的面设有两条朝向沟槽设置的锁紧槽,所述锁紧槽包括条形槽和两个分别设置在条形槽两端的定位槽,定位槽的截面为圆形结构,定位槽与条形槽连通,两条条形槽之间所成角度为0.5-1.5°,定位槽截面的直径大于条形槽的宽度,所述条形槽的一侧面与定位槽侧壁相切,两条条形槽内端的定位槽之间的距离与两条条形槽外端的定位槽之间的距离不相等;所述托槽体上设有两根分别与两条锁紧槽对应的弹性针,两根弹性针外端分别嵌入两条锁紧槽内,弹性针的外径大于条形槽的宽度且不大于定位槽的内径,当弹性针嵌入条形槽外端的定位槽时,弹性针呈竖直状态。/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针偏心的自锁托槽,包括托槽体和设置在托槽体下方的托槽底板,所述托槽体上设置有沟槽,托槽体上滑动连接有能将沟槽上端开口盖住的自锁滑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自锁滑块朝向托槽体的面设有两条朝向沟槽设置的锁紧槽,所述锁紧槽包括条形槽和两个分别设置在条形槽两端的定位槽,定位槽的截面为圆形结构,定位槽与条形槽连通,两条条形槽之间所成角度为0.5-1.5°,定位槽截面的直径大于条形槽的宽度,所述条形槽的一侧面与定位槽侧壁相切,两条条形槽内端的定位槽之间的距离与两条条形槽外端的定位槽之间的距离不相等;所述托槽体上设有两根分别与两条锁紧槽对应的弹性针,两根弹性针外端分别嵌入两条锁紧槽内,弹性针的外径大于条形槽的宽度且不大于定位槽的内径,当弹性针嵌入条形槽外端的定位槽时,弹性针呈竖直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针偏心的自锁托槽,其特征在于,两条所述条形槽之间的角度为1°。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双针偏心的自锁托槽,其特征在于,两条条形槽内端的定位槽之间的距离小于两条条形槽外端的定位槽之间的距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建文
申请(专利权)人:金华新亚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