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儿童纤维支气管镜术的智能介入检查治疗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005623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3 19:32
一种基于儿童纤维支气管镜术的智能介入检查治疗装置:该装置包括指导系统可视化界面(1)、数据线(2)、立式柱(3)、十字滑道(4)、全方位驱动模块(5)、底板(6)、轴向驱动控制杆(7)、致动器(8)、电力分离器(9)、电池包(10)、旋转驱动抓紧器(11)、导管护套(12)、控制器(13)、旋转执行机构(14)、支撑架(15)、推进驱动器(16)、旋捻驱动器(17)、综合驱动器(18)、导向鞘(19)、导管(20),该装置主要是对儿童支气管疾病治疗前进行指导以及通过路径规划使介入检查治疗装置顺利介入以完成治疗任务,可以提升支气管镜操控稳定性和手术精准性,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手术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儿童纤维支气管镜术的智能介入检查治疗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工结合的
,具体为一种基于儿童纤维支气管镜术的智能介入检查治疗装置。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国家放开二胎政策出台,每年新生儿数量急剧增加,加之自然环境的逐渐恶劣,特别是每年入秋后的雾霾天气,导致儿童患有呼吸系统疾病概率大大增加。支气管镜检查不仅可以完成对支气管肺部病变的观察诊断,还可以吸取深部呼吸道分泌物标本、灌洗腋上皮细胞及肺组织活检,同时应用钳取、灌洗、注药进行介入治疗。现阶段支气管检查过程中主要由医生一手持支气管镜操作部,另一支手通过插入部将纤维束手动送入患儿肺部,但是由于婴幼儿支气管较脆弱、气道狭窄、病灶位置不明确问题,对医生的操作要求较高,难免会在医生操作过程中对患儿气管壁造成一定的伤害,这就使一些患儿家长本身对该项技术存在很大顾虑,所以研究一种基于儿童纤维支气管镜术的智能介入检查治疗装置,显得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基于儿童纤维支气管镜术的智能介入检查治疗装置,以解决医生人工进行支气管镜手术所遇到的各种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基于儿童纤维支气管镜术的智能介入检查治疗装置,其组成包括:指导系统可视化界面(1)、数据线(2)、立式柱(3)、十字滑道(4)、全方位驱动模块(5)、底板(6)、轴向驱动控制杆(7)、致动器(8)、电力分离器(9)、电池包(10)、旋转驱动抓紧器(11)、导管护套(12)、控制器(13)、旋转执行机构(14)、支撑架(15)、推进驱动器(16)、旋捻驱动器(17)、综合驱动器(18)、导向鞘(19)、导管(20)。其指导系统可视化界面(1)通过数据线(2)与整体基于儿童纤维支气管镜术的非接触智能介入检查治疗装置连接,立式柱(3)立于地面,十字滑道(4)与立式柱(3)相连,全方位驱动模块(5)镶嵌在十字滑道(4)里,底板(6)安装在十字滑道(4)表面,在底板(6)之上,致动器(8)、电力分离器(9)、电池包(10)分别依次从左到右位于底板(6)的最上方,导丝推驱动器(16)、旋捻驱动器(17)、综合驱动器(18)、控制器(13)分别依次从左到右位于底板(6)的最下方,支撑架(15)位于底板(6)中心偏左位置,导管(20)贯穿于支撑架(15)之间,导管护套(12)包裹在导管(20)外部,轴向驱动控制杆(7)位于导管(20)下方,旋转执行机构(14)在支撑架(15)的右端,旋转驱动抓紧器(11)位于旋转执行机构(14)的上端,贯穿于导管(2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在患者进行手术时,系统可以根据之前的数据规划的介入路径进行对患者的治疗,该装置可以提升后续手术支气管镜操控稳定性、降低操作难度,提高支气管手术精准性,检查过程对患儿创伤小,降低手术风险,缩短手术时间,为广大儿童提供全新手术方式,避免一些患儿家长顾虑,方便医患之间交流沟通。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介入治疗整体装置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介入装置局部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整体流程示意图。其中:1--指导系统可视化界面2--数据线3--立式柱4--十字滑道、5--全方位驱动模块6--底板7--轴向驱动控制杆8--致动器9--电力分离器10--电池包11--旋转驱动抓紧器12--导管护套13--控制器14--旋转执行机构15--支撑架16--推进驱动器17--旋捻驱动器18--综合驱动器19--导向鞘20--导管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2,图3所示,一种基于儿童纤维支气管镜术的智能介入检查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指导系统可视化界面(1)、数据线(2)、立式柱(3)、十字滑道(4)、全方位驱动模块(5)、底板(6)、轴向驱动控制杆(7)、致动器(8)、电力分离器(9)、电池包(10)、旋转驱动抓紧器(11)、导管护套(12)、控制器(13)、旋转执行机构(14)、支撑架(15)、推进驱动器(16)、旋捻驱动器(17)、综合驱动器(18)、导向鞘(19)、导管(20)。医生根据患者之前数据规划的最优介入路径传输在指导系统可视化界面(1)中,患者位于医疗装置立式柱(3)右侧之下,仰头坐下,基于儿童纤维支气管镜术的非接触智能介入检查治疗装置执行动作,全方位驱动模块(5)可以驱动该介入装置在十字滑道(4)上下移动机器左右转动,使与患者达到一个适合定位置,根据运动学分析以及路径规划,控制器(13)控制推进驱动器(16)以驱动轴向驱动控制杆(7)进行导管(20)推进,同时控制器(13)控制旋捻驱动器(17)以旋转执行机构(14)进行导丝旋捻动作,由于路径规划的准确性,支气管镜导管(20)会顺利介入到支气管病灶处,控制器(13)控制综合驱动器(18)对病灶处进行治疗,完毕以后,系统按照原路径将导管(20)抽出,其中致动器(8)是将控制器输出的电量转变为应变、位移、力机械力学量,以实现对控制对象的应变驱动、位移驱动、力驱动的目的,旋转驱动抓紧器(11)对导管(20)进行抓紧约束,便于实现导管(20)的旋转动作,导向鞘(19)对导管(20)推进动作起导向作用,导管护套(12)对导管(20)起保护作用,而电力分离器(9)、电池包(10)为控制器(13)、推进驱动器(16)、旋捻驱动器(17)、综合驱动器(18)提供动力分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儿童纤维支气管镜术的智能介入检查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指导系统可视化界面(1)、数据线(2)、立式柱(3)、十字滑道(4)、全方位驱动模块(5)、底板(6)、轴向驱动控制杆(7)、致动器(8)、电力分离器(9)、电池包(10)、旋转驱动抓紧器(11)、导管护套(12)、控制器(13)、旋转执行机构(14)、支撑架(15)、推进驱动器(16)、旋捻驱动器(17)、综合驱动器(18)、导向鞘(19)、导管(20),医生根据患者之前数据规划的最优介入路径传输在指导系统可视化界面(1)中,患者位于医疗装置立式柱(3)右侧之下,仰头坐下,基于儿童纤维支气管镜术的非接触智能介入检查治疗装置执行动作,全方位驱动模块(5)可以驱动该装置在十字滑道(4)上下移动机器左右转动,使与患者达到一个适合定位置,根据运动学分析以及路径规划,控制器(13)控制推进驱动器(16)以驱动轴向驱动控制杆(7)进行导管(20)推进,同时控制器(13)控制旋捻驱动器(17)以旋转执行机构(14)进行导丝旋捻动作,由于路径规划的准确性,支气管镜导管(20)会顺利介入到支气管病灶处,控制器(13)控制综合驱动器(18)对病灶处进行治疗,完毕以后,系统按照原路径将导管(20)抽出,其中致动器(8)是将控制器输出的电量转变为应变、位移、力,以实现对控制对象的应变驱动、位移驱动、力驱动的目的,旋转驱动抓紧器(11)对导管(20)进行抓紧约束,便于实现导管(20)的旋转动作,导向鞘(19)对导管(20)推进动作起导向作用,导管护套(12)对导管(20)起保护作用,而电力分离器(9)、电池包(10)为控制器(13)、推进驱动器(16)、旋捻驱动器(17)、综合驱动器(18)提供动力分配。/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儿童纤维支气管镜术的智能介入检查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指导系统可视化界面(1)、数据线(2)、立式柱(3)、十字滑道(4)、全方位驱动模块(5)、底板(6)、轴向驱动控制杆(7)、致动器(8)、电力分离器(9)、电池包(10)、旋转驱动抓紧器(11)、导管护套(12)、控制器(13)、旋转执行机构(14)、支撑架(15)、推进驱动器(16)、旋捻驱动器(17)、综合驱动器(18)、导向鞘(19)、导管(20),医生根据患者之前数据规划的最优介入路径传输在指导系统可视化界面(1)中,患者位于医疗装置立式柱(3)右侧之下,仰头坐下,基于儿童纤维支气管镜术的非接触智能介入检查治疗装置执行动作,全方位驱动模块(5)可以驱动该装置在十字滑道(4)上下移动机器左右转动,使与患者达到一个适合定位置,根据运动学分析以及路径规划,控制器(13)控制推进驱动器(16)以驱动轴向驱动控制杆(7)进行导管(20)推进,同时控制器(13)控制旋捻驱动器(17)以旋转执行机构(14)进行导丝旋捻动作,由于路径规划的准确性,支气管镜导管(20)会顺利介入到支气管病灶处,控制器(13)控制综合驱动器(18)对病灶处进行治疗,完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鲍玉冬刘贺军潘承怡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理工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黑龙江;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