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插接板及柜体。插接板包括:板体,板体包括第一侧面,第一侧面上开设有减重孔和安装孔,板体还包括拼接端与第一侧面相临接的第一板面,第一板面在拼接端开设有拼接缺口,拼接缺口延伸至拼接端的端面。柜体包括:安装板和两个插接板,两个板体分别为第一分板和第二分板,第一分板与第二分板相对设置,第一分板上的拼接缺口与第二分板上的拼接缺口相对设置,安装板上相对设置的两端分别一一对应地嵌设在两个拼接缺口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插接板及柜体,降低了板材自重和成本,减小了板材开裂的概率,提高了组装后柜体的结构强度和结构稳定性,提高了组装的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插接板及柜体
本技术涉及建筑装饰
,尤其涉及一种插接板及柜体。
技术介绍
柜体可以分为吊柜、地柜、高柜三种方式,收纳柜体一般包括相组装的顶板、旁板、横承板、竖承板、底板等。现有技术中,顶板、旁板、横承板、竖承板、以及底板一般采用五金件或者木销相连接,顶板、旁板、横承板、竖承板、以及底板一般为实心结构,板材自重大且成本较高,五金件或者木销插接进上述板材的拼接处时,板材容易开裂,影响组装后的柜体强度和结构稳定性;此外,板材在初始搭接过程中,相拼接的板材需要定位和校正相对位置,费时费力,组装效率低。因此,有必要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插接板及柜体,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降低板材自重和成本,减小板材开裂的概率,提高组装后柜体的结构强度和结构稳定性,提高组装的效率。本技术提供的插接板,包括:板体,所述板体包括第一侧面,所述第一侧面上开设有减重孔和安装孔,所述板体还包括拼接端与所述第一侧面相临接的第一板面,所述第一板面在所述拼接端开设有拼接缺口,所述拼接缺口延伸至所述拼接端的端面。可选地,所述减重孔的形状为矩形,所述板体还包括与所述第一板面相背设置的第二板面;所述第一板面和所述第二板面均平行于所述减重孔。可选地,所述安装孔的形状为圆孔,所述第一板面和所述第二板面均平行于所述安装孔。可选地,所述插接板还包括圆柱状的支撑件,所述支撑件嵌设在所述减重孔中并与所述减重孔同向延伸,所述安装孔开设在所述支撑件中。可选地,所述插接板还包括第二侧面,所述第二侧面与所述第一侧面相背设置,所述减重孔与所述安装孔均贯穿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可选地,所述拼接缺口贯穿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可选地,所述减重孔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减重孔沿着所述第一侧面的长度方向排列设置。可选地,位于所述拼接端的减重孔内设置有横向调节筋和多个相对设置的竖向调节筋,多个所述竖向调节筋沿着所述第一侧面的长度方向排列设置,任意所述竖向调节筋上相对设置的两端分别一一对应地安装在所述减重孔内相对设置的两个内壁上;所述横向调节筋上相对设置的两端分别一一对应地安装在所述减重孔内另外两个相对设置的内壁上。可选地,所述拼接缺口由所述横向调节筋和一个所述竖向调节筋相交限定出。基于同一专利技术构思,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柜体,包括:安装板和两个以上所述插接板,两个所述板体分别为第一分板和第二分板,所述第一分板与所述第二分板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分板上的拼接缺口与所述第二分板上的拼接缺口相对设置,所述安装板上相对设置的两端分别一一对应地嵌设在两个所述拼接缺口内。本技术提供的插接板及柜体,板体开设的减重孔可使板体内设置有中空型腔结构,有利于降低板体的自重,节省材料,降低生产成本,安装孔可以为五金件或者木销提供安装空间,减小了板体通过五金件或者木销组装时开裂的概率,提高了组装后板体的结构强度和结构稳定性,拼接缺口可在组装时对板体起到限位作用,减少了定位和校正板体相对位置的工序,省时省力,提高了组装的效率。附图说明下面将通过附图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中优选实施例,以助于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和优点,其中:图1为本技术可选实施例提供的插接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左视图。图3为本技术可选实施例提供的柜体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在本说明书中提到或者可能提到的上、下、左、右、前、后、正面、背面、顶部、底部等方位用语是相对于各附图中所示的构造进行定义的,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它们是相对的概念,因此有可能会根据其所处不同位置、不同使用状态而进行相应地变化。所以,也不应当将这些或者其他的方位用语解释为限制性用语。如图1至图2所示,本技术提供的插接板,包括板体1。请同时参照图1至图2,所述板体1包括第一侧面11,所述第一侧面11上开设有减重孔12和安装孔13,所述板体1还包括拼接端15与所述第一侧面11相临接的第一板面16,所述第一板面16在所述拼接端15开设有拼接缺口17,所述拼接缺口17延伸至所述拼接端15的端面。本实施例提供的插接板,在板体1开设的减重孔12可使板体1内设置有中空型腔结构,有利于降低板体1的自重,节省材料,降低生产成本,安装孔13可以为五金件或者木销提供安装空间,减小了板体1通过五金件或者木销组装时开裂的概率,提高了组装后板体1的结构强度和结构稳定性,拼接缺口17可在组装时对板体1起到限位作用,减少了定位和校正板体1相对位置的工序,省时省力,提高了组装的效率。可选地,所述减重孔12的形状为矩形,所述板体1还包括与所述第一板面16相背设置的第二板面18;所述第一板面16和所述第二板面18均平行于所述减重孔12。本实施例可以增加减重孔12开设的规整性,保证第一板面16所在的顶壁厚度均匀,第二板面18所在的底壁厚度均匀,提高了板体1的整体结构稳定性。可选地,所述安装孔13的形状为圆孔,所述第一板面16和所述第二板面18均平行于所述安装孔13。同样的,本实施例可以增加安装孔13开设的规整性,保证了第一板面16所在的顶壁厚度均匀,第二板面18所在的底壁厚度均匀,提高了板体1的整体结构稳定性。可选地,所述插接板还包括圆柱状的支撑件14,所述支撑件14嵌设在所述减重孔12中并与所述减重孔12同向延伸,所述安装孔13开设在所述支撑件14中。支撑件14可使安装孔13与第一板面16所在的顶壁和第二板面18所在的底壁之间相对独立,减少了安装孔13内插接五金件或者木销时对板体1的影响,进一步减少板体1开裂的概率,提高板体1的结构稳定性;此外,支撑件14还可以对减重孔12起到有效地支撑效果。本实施例中的支撑件14可以挤出成型,简化生产工艺。可选地,所述插接板还包括第二侧面19,所述第二侧面19与所述第一侧面11相背设置,所述减重孔12与所述安装孔13均贯穿所述第一侧面11和所述第二侧面19。本实施例可使减重孔12进一步地减轻板体1的自重,第一侧面11和第二侧面19均可以通过安装孔13安装五金件或者木销,增加了板体1组装的灵活性和多样性。可选地,所述拼接缺口17贯穿所述第一侧面11和所述第二侧面19。本实施可使其他板材沿着垂直于第一侧面11的任意位置抵接在拼接缺口17上,增加了板体1与其他板材组装的灵活性和多样性,且当其他板材沿着拼接缺口17从第一侧面11延伸至第二侧面19时,可以增加抵接面积,增加抵接的结构稳定性。可选地,所述减重孔12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减重孔12沿着所述第一侧面11的长度方向排列设置。本实施例可以进一步地减小板体1的自重,降低板体1的生产成本,其中支撑件14可以根据木销或者五金件的安装位置选择性地安装在减重孔12内,任意相邻的隔板可以限定出一个减重孔12,多个隔板沿着第一侧面11的长度方向排列可以限定出多个减重孔12。如图2所示,支撑件14和安装孔13的数量均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插接板,其特征在于,包括:/n板体,所述板体包括第一侧面,所述第一侧面上开设有减重孔和安装孔,所述板体还包括拼接端与所述第一侧面相临接的第一板面,所述第一板面在所述拼接端开设有拼接缺口,所述拼接缺口延伸至所述拼接端的端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插接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板体,所述板体包括第一侧面,所述第一侧面上开设有减重孔和安装孔,所述板体还包括拼接端与所述第一侧面相临接的第一板面,所述第一板面在所述拼接端开设有拼接缺口,所述拼接缺口延伸至所述拼接端的端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接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重孔的形状为矩形,所述板体还包括与所述第一板面相背设置的第二板面;所述第一板面和所述第二板面均平行于所述减重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插接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孔的形状为圆孔,所述第一板面和所述第二板面均平行于所述安装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插接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板还包括圆柱状的支撑件,所述支撑件嵌设在所述减重孔中并与所述减重孔同向延伸,所述安装孔开设在所述支撑件中。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插接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板还包括第二侧面,所述第二侧面与所述第一侧面相背设置,所述减重孔与所述安装孔均贯穿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插接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伟,周东珊,步挺,余文钊,苏昊,王雨梦,张建平,张西亮,黄瑞,王晓杰,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亚厦装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