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梯架式重型文物架,包括有两内侧立柱主梁、一连接支架、多个第一悬臂过梁、多个第二悬臂过梁以及两外侧立柱主梁;该两内侧立柱主梁左右分开设置;该连接支架固定连接于两内侧立柱主梁之间;该多个第一悬臂过梁上下间隔排布并固定在其中一内侧立柱主梁的外侧,每一第一悬臂过梁均前后延伸;该多个第二悬臂过梁上下间隔排布并固定在另一内侧立柱主梁的外侧,通过配合设置两内侧立柱主梁、一连接支架和两外侧立柱主梁,使得本产品整体结构更加的稳固,以及配合设置多个第一悬臂过梁和多个第二悬臂过梁,使得本产品结构更加的紧凑,可放置更多的文物,为使用带来便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梯架式重型文物架
本技术涉及文物用品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梯架式重型文物架。
技术介绍
文物是历史留给人们的宝贵财产,必须加以保护。文物的种类有很多,对于一些重型的文物,由于重量比较重,需要使用到特别的储藏柜架,其主要由钢板组合形成,目前的这种储藏柜架普遍存在结构不稳固,也不够紧凑,不能放置更多的文物。因此,有必要对目前的储藏柜架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梯架式重型文物架,其能有效解决现有之储藏柜架结构不稳固、不紧凑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一种梯架式重型文物架,包括有两内侧立柱主梁、一连接支架、多个第一悬臂过梁、多个第二悬臂过梁以及两外侧立柱主梁;该两内侧立柱主梁左右分开设置;该连接支架固定连接于两内侧立柱主梁之间;该多个第一悬臂过梁上下间隔排布并固定在其中一内侧立柱主梁的外侧,每一第一悬臂过梁均前后延伸;该多个第二悬臂过梁上下间隔排布并固定在另一内侧立柱主梁的外侧,每一第二悬臂过梁均前后延伸,上下相邻的两第二悬臂过梁之间和上下相邻的两第一悬臂过梁之间形成有用于放置文物的收纳空间;该两外侧立柱主梁分别固定在多个第一悬臂过梁的外侧和多个第二悬臂过梁的外侧。优选的,所述内侧立柱主梁呈倒V形,内侧立柱主梁的底部设置有可调节底座。优选的,所述连接支架包括有方框体和两斜杆,该方框体的两侧分别与两内侧立柱主梁固定,该两斜杆交叉设置并与方框体的边角固定。优选的,所述第一悬臂过梁的端部设置有第一活动挡块。优选的,位于上方的第一悬臂过梁的长度小于位于下方的第一悬臂过梁的长度。优选的,上下相邻两第一悬臂过梁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加强撑杆。优选的,所述第二悬臂过梁的端部设置有第二活动挡块。优选的,位于上方的第二悬臂过梁的长度小于位于下方的第二悬臂过梁的长度。优选的,上下相邻两第二悬臂过梁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加强撑杆。优选的,所述外侧立柱主梁呈倒V形,外侧立柱主梁的底部设置有可调节底座。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通过配合设置两内侧立柱主梁、一连接支架和两外侧立柱主梁,使得本产品整体结构更加的稳固,以及配合设置多个第一悬臂过梁和多个第二悬臂过梁,使得本产品结构更加的紧凑,可放置更多的文物,为使用带来便利。为更清楚地阐述本技术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的组装立体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的侧视图。附图标识说明:10、内侧立柱主梁11、可调节底座20、连接支架21、方框体22、斜杆30、第一悬臂过梁40、第二悬臂过梁50、外侧立柱主梁51、可调节底座61、第一活动挡块62、第一加强撑杆63、第二活动挡块64、第二加强撑杆65、第一加强筋66、第二加强筋101、收纳空间具体实施方式请参照图1和图2所示,其显示出了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包括有两内侧立柱主梁10、一连接支架20、多个第一悬臂过梁30、多个第二悬臂过梁40以及两外侧立柱主梁50。该两内侧立柱主梁10左右分开设置;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内侧立柱主梁10呈倒V形,内侧立柱主梁10的底部设置有可调节底座11,以调节与地面的安装高度。该连接支架20固定连接于两内侧立柱主梁10之间;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支架20包括有方框体21和两斜杆22,该方框体21的两侧分别与两内侧立柱主梁10固定,该两斜杆22交叉设置并与方框体21的边角固定。该多个第一悬臂过梁30上下间隔排布并固定在其中一内侧立柱主梁10的外侧,每一第一悬臂过梁30均前后延伸;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悬臂过梁30的端部设置有第一活动挡块61,以用于挡住文物,并且,位于上方的第一悬臂过梁30的长度小于位于下方的第一悬臂过梁30的长度,上下相邻两第一悬臂过梁30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加强撑杆62,以使得结构强度增强,便于支撑重型文物。该多个第二悬臂过梁40上下间隔排布并固定在另一内侧立柱主梁10的外侧,每一第二悬臂过梁40均前后延伸,上下相邻的两第二悬臂过梁40之间和上下相邻的两第一悬臂过梁30之间形成有用于放置文物的收纳空间10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悬臂过梁40的端部设置有第二活动挡块63,以用于挡住文物,并且,位于上方的第二悬臂过梁40的长度小于位于下方的第二悬臂过梁40的长度,上下相邻两第二悬臂过梁40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加强撑杆64,以使得结构强度增强,便于支撑重型文物。该两外侧立柱主梁50分别固定在多个第一悬臂过梁30的外侧和多个第二悬臂过梁40的外侧。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外侧立柱主梁50呈倒V形,外侧立柱主梁50的底部设置有可调节底座51,以调节与地面的安装高度。此外,该第一悬臂过梁30的两侧与对应的内侧立柱主梁10和对应的外侧立柱主梁50之间均固定有第一加强筋65,该第二悬臂过梁40的两侧与对应的内侧立柱主梁10和对应的外侧立柱主梁50之间均固定有第二加强筋66,如此使得本技术结构强度更高。详述本实施例的使用方法如下:使用时,将本技术置于地面上固定,通过调节可调节底座11和可调节底座51,使得本技术平稳固定好,接着,将文物置于收纳空间101中,并由第一悬臂过梁30和第二悬臂过梁40托住,然后,移动第一活动挡块61和第二活动挡块63至合适的位置上固定,以很好地挡住文物,防止文物容易掉落。本技术的设计重点是:通过配合设置两内侧立柱主梁、一连接支架和两外侧立柱主梁,使得本产品整体结构更加的稳固,以及配合设置多个第一悬臂过梁和多个第二悬臂过梁,使得本产品结构更加的紧凑,可放置更多的文物,为使用带来便利。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技术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技术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技术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梯架式重型文物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两内侧立柱主梁、一连接支架、多个第一悬臂过梁、多个第二悬臂过梁以及两外侧立柱主梁;该两内侧立柱主梁左右分开设置;该连接支架固定连接于两内侧立柱主梁之间;该多个第一悬臂过梁上下间隔排布并固定在其中一内侧立柱主梁的外侧,每一第一悬臂过梁均前后延伸;该多个第二悬臂过梁上下间隔排布并固定在另一内侧立柱主梁的外侧,每一第二悬臂过梁均前后延伸,上下相邻的两第二悬臂过梁之间和上下相邻的两第一悬臂过梁之间形成有用于放置文物的收纳空间;该两外侧立柱主梁分别固定在多个第一悬臂过梁的外侧和多个第二悬臂过梁的外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梯架式重型文物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两内侧立柱主梁、一连接支架、多个第一悬臂过梁、多个第二悬臂过梁以及两外侧立柱主梁;该两内侧立柱主梁左右分开设置;该连接支架固定连接于两内侧立柱主梁之间;该多个第一悬臂过梁上下间隔排布并固定在其中一内侧立柱主梁的外侧,每一第一悬臂过梁均前后延伸;该多个第二悬臂过梁上下间隔排布并固定在另一内侧立柱主梁的外侧,每一第二悬臂过梁均前后延伸,上下相邻的两第二悬臂过梁之间和上下相邻的两第一悬臂过梁之间形成有用于放置文物的收纳空间;该两外侧立柱主梁分别固定在多个第一悬臂过梁的外侧和多个第二悬臂过梁的外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梯架式重型文物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侧立柱主梁呈倒V形,内侧立柱主梁的底部设置有可调节底座。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梯架式重型文物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支架包括有方框体和两斜杆,该方框体的两侧分别与两内侧立柱主梁固定,该两斜杆交叉设置并与方框体的边角固定。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家友,吕众华,李春冀,徐武洪,黄虎,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铁道博物馆,宏瑞文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