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产卵孵化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004074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3 19: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渔业用具领域,具体为一种产卵孵化器,包括:网筒和支撑圈,其中:网筒为筒形结构,支撑圈为环形结构,所述网筒(1)包裹在所述支撑圈(2)外部,所述网筒(1)的内周壁与所述支撑圈(2)的外周壁紧密接触,所述网筒(1)的周壁上设置有网孔(3),所述网筒(1)的两个轴向端面间的距离为50cm,所述网筒(1)的直径为110mm,所述网孔(3)的直径为3mm‑7mm。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给蛙一个更有安全感的产卵环境,使得一对蛙占有一个独立的产卵位置,减少了公蛙之间为争夺地盘的相互打斗导致受伤甚至死亡的情况,使得蛙可以安心产卵,从而提高受精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产卵孵化器
本技术涉及渔业用具领域,具体为一种产卵孵化器。
技术介绍
棘胸蛙又名石鸡、棘蛙、石鳞、石蛙、石蛤等,成蛙体长约8至12厘米,是中国特有的大型野生蛙。棘胸蛙属水栖型中流水生活型蛙类,并喜穴居生活,主要分布在南方,是南方丘陵山区生长的一种名贵山珍,因其肉质细腻且富含丰富的矿物质元素所以被美食家称为“百蛙之王”,然而蛙有领地占领意识,在繁殖时节需给一对蛙占有一个独立的产卵位置,这样可以减少公蛙之间为争夺地盘的相互打斗导致受伤甚至死亡,没有打斗蛙可以安心产卵,从而提高受精率,但目前市面上并没有此类的专业用具,市场存在空白。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产卵孵化器。本技术具体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产卵孵化器,包括:网筒和支撑圈,其中:所述网筒为筒形结构,所述支撑圈为环形结构,所述网筒包裹在所述支撑圈外部,所述网筒的内周壁与所述支撑圈的外周壁紧密接触,所述网筒的周壁上设置有网孔,所述网筒的两个轴向端面间的距离为50cm,直径为110mm,所述网孔的直径为3mm-7mm。进一步的,所述网筒的至少一个轴向端部为开口端。进一步的,所述支撑圈的数量为2个。进一步的,2个所述支撑圈分别设置在距离所述网筒的轴向两端15cm处。进一步的,所述支撑圈的两个轴向端面间的距离为2cm,所述支撑圈的直径为110mm。本技术的有益效果:1、本技术提供的一种产卵孵化器空间有限,蛙在产卵孵化器中运动受限,无法打斗,这使得蛙拥有了一个安全的产卵环境,减少了公蛙之间为争夺地盘的相互打斗导致受伤甚至死亡的情况,使得蛙可以安心产卵,从而提高受精率;2、本技术提供的一种产卵孵化器使得蛙的产卵面积利用率得到提高,可以让更多对蛙同时产卵;3、本技术提供的一种产卵孵化器搬运方便,可以用框子装产卵器,再进行集中运输,有效的节省了劳动时间;4,本技术提供的一种产卵孵化器可实现立体孵化,节省孵化池的空间。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附图标注:1、网筒;2、支撑圈;3、网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其中,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表示的仅是示意图,而非实物图,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地说明本技术的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本技术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详细说明:实施例1:如图1-2所示,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产卵孵化器,包括:网筒1和支撑圈2,其中:所述网筒1为筒形结构,所述支撑圈2为环形结构,所述网筒1包裹在所述支撑圈2外部,所述网筒1的内周壁与所述支撑圈2的外周壁紧密接触,所述支撑圈2可在所述网筒1内沿轴线方向移动,所述网筒1的侧面上设置有网孔3,所述网筒1的两个轴向端面间的距离为50cm,所述网筒1的直径为110mm,直径大小适中,网筒高度适中,在保证蛙进出自由、产卵空间充足的同时,避免因直径和高度过大导致的材料浪费。所述网孔3的直径为3mm-7mm,在保证可经所述网孔3与外界进行气体和水体交换的同时,避免因所述网孔3过大而导致产卵孵化器在搬运的过程中出现蛙卵漏洒的情况。所述网筒1由铁网制成,接口处用电烙铁将铁网热熔后接起来,不会出现刺以至于伤到蛙。使用时,需将产卵孵化器放入流水中,由于流水冲击产卵孵化器会产生声音,并且产卵孵化器内部和外部存在温差,棘胸蛙在感知上述现象之后会进入产卵孵化器中产卵,由于产卵孵化器数量众多,大部分产卵孵化器中只有一对蛙,即使有两对以上的蛙同时进入产卵孵化器,蛙也会因为空间狭小和缺少氧气而无法打斗。此外,产卵孵化器在收集卵时并列使用,在孵化的时候叠起来,减少了占地面积,提高了空间利用率。进一步的,所述网筒1的至少一个轴向端部为开口端。蛙可自由的进入产卵孵化器进行抱对繁殖,繁殖活动结束后可离开产卵孵化器,实现蛙与卵的分离,方便对蛙卵进行搬运。进一步的,所述支撑圈2的数量为2个。在牢固支撑网筒1的同时,减少支撑圈2的使用,提高材料的利用率。进一步的,所述支撑圈由PVC制成,所述支撑圈(2)的两个轴向端面间的距离为2cm,所述支撑圈(2)直径为110mm,2个所述支撑圈(2)分别设置在距离所述网筒(1)的轴向两端15cm处,所述支撑圈的直径与所述网筒保持一致,使得所述支撑圈可与所述网筒紧密接触,保证支撑效果,所述支撑圈的高度适中,在保证支撑强度同时减少塑料的使用。同时,支撑圈设置在距网筒端面15cm处可有效平衡网筒中部和两的耐压度,保证产卵孵化器的正常使用。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产卵孵化器,包括:网筒(1)和支撑圈(2),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筒(1)为筒形结构,所述支撑圈(2)为环形结构,所述网筒(1)包裹在所述支撑圈(2)外部,所述网筒(1)的内周壁与所述支撑圈(2)的外周壁紧密接触,所述网筒(1)的周壁上设置有网孔(3),所述网筒(1)的两个轴向端面间的距离为50cm,所述网筒(1)的直径为110mm,所述网孔(3)的直径为3mm-7mm。/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产卵孵化器,包括:网筒(1)和支撑圈(2),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筒(1)为筒形结构,所述支撑圈(2)为环形结构,所述网筒(1)包裹在所述支撑圈(2)外部,所述网筒(1)的内周壁与所述支撑圈(2)的外周壁紧密接触,所述网筒(1)的周壁上设置有网孔(3),所述网筒(1)的两个轴向端面间的距离为50cm,所述网筒(1)的直径为110mm,所述网孔(3)的直径为3mm-7m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产卵孵化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网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赞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省靖安县娃娃鱼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