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曾庆日专利>正文

蛙类喂料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973273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0 18: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蛙类喂料机,包括拌料装置,还包括输料装置和上料装置;输料装置包括支架、导向轮、输送带和电机,导向轮分别与支架上部固定连接;导向轮与电机输出轴传动连接;输送带套装于导向轮并能沿支架上部运行;上料装置包括输料管和上料棒,所述输料管入口端与拌料装置出料口连通、出口端置于支架下方;上料棒与水平面垂直,该上料棒上端与输送带固定连接以使上料棒沿输送带运行轨迹运行、下端置于输料管出口端前方以使从输料管出来的饲料依附于上料棒上。诱食效果好,饲料利用率高,增强了蛙类的进食效果。由于采用输送带联动上料棒,不受场地、距离的限制,投料范围大,克服了传统蛙食机的不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蛙类喂料机
本技术涉及一种养殖设备,尤其涉及一种蛙类喂料机。
技术介绍
目前,针对青蛙的喂食机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采用震动原理带动食盘内颗粒饲料,另一种是采用搅动的方式带动食盘内的饲料,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将饵料放置在地面上的食盘内投喂。采用食盘地面投饵方式,饵料局限在食盘内移动的范围极小,实际是一种定点投喂方式,由于蛙类具有只吃活食,不吃静止不动饵料的共同特性,主要有以下不足:1、饲料所处的位置低难发现,诱食效果差;特别是在高密度养殖的环境中,只有那些站在食盘跟前的青蛙能够正常采食,而其它的青蛙则由于身处密密麻麻蛙群之中,极易被周边的同类遮挡视线而影响正常采食或是难以靠近食盘;2、地面投饵的饲料利用率低,食盘中的饵料极易被频繁跳出跳进的青蛙带出食盘以外,颗粒饵料一旦离开食盘,立刻失去诱食性能而不能被利用,导致饲料浪费和饲养环境污染;3、单个投饵的范围小,单个蛙食机的范围一般在方圆一米范围内。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诱食效果好、饲料利用率高、投料范围大的蛙类喂料机。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蛙类喂料机,包括拌料装置,还包括输料装置和上料装置;所述输料装置包括支架、导向轮、输送带和电机,所述导向轮分别与支架上部固定连接;所述导向轮与电机输出轴传动连接;所述输送带套装于导向轮并能沿支架上部运行;所述上料装置包括输料管和上料棒,所述输料管入口端与拌料装置出料口连通、出口端置于支架下方;所述上料棒与水平面垂直,该上料棒上端与输送带固定连接以使上料棒沿输送带运行轨迹运行、下端置于输料管出口端前方以使从输料管出来的饲料依附于上料棒上。还包括压轮,所述压轮对应输送带并固定于支架,以使压轮能挤压输送带。还包括上料棒定位装置,所述上料棒定位装置包括第一传动轮组、第一卡带、第二卡带和第二传动轮组;所述第一传动轮组与电机传动连接;所述第一卡带置于支架正下方且第一卡带与输送带处于同一立面;所述第一卡带外表面设有凹槽,该凹槽与上料棒相适应;所述第一卡带套装于第一传动轮组上以使第一传动轮组带动第一卡带运行;所述第一卡带与输送带同步运行;所述第二卡带套装于第二传动轮组上;所述第二卡带与第一卡带相互对称且第二卡带与第一卡带之间的距离与上料棒相适应。所述上料棒定位装置还包括固料轮组,该固料轮组由两个相互对称的滚轮组成且对应输料管出口端、置于上料棒前方;所述滚轮分别设有相互对应的卡槽且滚轮之间设有与上料棒相适应的导向槽,以使上料棒进入导向槽后依附于上料棒的饲料通过滚轮挤压。所述上料棒定位装置还包括定位辊;所述定位辊通过固定架分别固定于第二卡带、第一卡带的内侧。所述上料棒上端设有柔性连接绳或连接线,所述上料棒上端通过柔性连接绳或连接线与固定于输送带底部。所述上料棒下端表面设有依附饲料的依附层。所述导向轮与第一传动轮组通过传动轴传动连接。采用本技术的结构,由于还包括输料装置和上料装置,使用时,从搅拌装置出来的饲料经输料管输出,上料棒在输送带的作用下运行至输料管出口,输料管出口的饲料依附于上料棒上,上料棒携带饲料沿输送带运行轨迹运行,饲料成动态在蛙类眼前摇晃,形成活体,蛙类很容易发现食物,特别是对夜间出来觅食的蛙种,诱食效果好,饲料利用率高,增强了蛙类的进食效果。由于采用输送带联动上料棒,不受场地、距离的限制,投料范围大,克服了传统蛙食机的不足,适用各种蛙类的幼蛙、成蛙的养殖投料,而且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制造成本低。又由于还包括压轮,所述压轮对应输送带并固定于支架,以使压轮能挤压输送带,能有效调节输送带的松紧度,输送带运行稳定性更高,使用更方便。又由于还包括上料棒定位装置,饲料能更好地依附于上料棒,使用更方便,诱食效果更好,饲料利用率更高。由于上料棒定位装置还包括固料轮组,该固料轮组由两个相互对称的滚轮组成且对应输料管出口端、置于上料棒前方,滚轮分别设有相互对应的卡槽且滚轮之间设有与上料棒相适应的导向槽,以使上料棒进入导向槽后依附于上料棒的饲料通过滚轮挤压,饲料通过滚轮的挤压,更好地依附于上料棒,有效防止了饲料掉落,饲料利用率更高。又由于上料棒定位装置还包括定位辊;所述定位辊通过固定架分别固定于第二卡带、第一卡带的内侧,在上料棒进入第二卡带与第一卡带之间的过程中,有效防止了第二卡带、第一卡带变形而失去定位功能,同时使第二卡带、第一卡带运行更顺畅,使用更方便。又由于上料棒上端设有柔性连接绳或连接线,所述上料棒上端通过柔性连接绳或连接线与固定于输送带底部,当上料棒定位装置与输送带运行不协调时,有效防止了上料棒脱落,使用寿命更长,使用更方便。又由于上料棒下端表面设有依附饲料的依附层,饲料依附于上料棒的效果更好,饲料利用率更高。又由于导向轮与第一传动轮组通过传动轴传动连接,导向轮与第一传动轮组使用同一电机,更节能;导向轮与第一传动轮组通过传动轴传动连接,能更好控制导向轮、第一传动轮组,即导向轮与第一传动轮组运行更协调,使用更方便。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局部放大图;图3是本技术的上料棒定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部件定位辊的连接示意图;图5是固料轮组、输料管、上料棒之间的位置关系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详细描述:如图1、图2、图3、图4、图5所示,本技术的蛙类喂料机,包括拌料装置,还包括输料装置和上料装置。输料装置包括支架1、导向轮6、输送带2和电机5。导向轮6分别与支架1上部固定连接。导向轮6与电机5输出轴传动连接。输送带2套装于导向轮6并能沿支架1上部运行。上料装置包括输料管9和上料棒4。输料管9入口端与拌料装置出料口连通、出口端置于支架1下方。上料棒4与水平面垂直,该上料棒4上端与输送带2固定连接以使上料棒4沿输送带2运行轨迹运行、下端置于输料管9出口端前方以使从输料管9出来的饲料依附于上料棒4上。为了能有效调节输送带的松紧度,使输送带运行稳定性更高,使用更方便,还包括压轮3。压轮3对应输送带2并固定于支架1,以使压轮3能挤压输送带2。为了使饲料能更好地依附于上料棒,使用更方便,还包括上料棒定位装置。上料棒定位装置包括第一传动轮组12、第一卡带11、第二卡带10和第二传动轮组7。第一传动轮组12与电机5传动连接。第一卡带11置于支架1正下方且第一卡带11与输送带2处于同一立面。第一卡带11外表面设有凹槽15,该凹槽15与上料棒4相适应。第一卡带11套装于第一传动轮组12上以使第一传动轮组12带动第一卡带11运行。第一卡带11与输送带2同步运行。第二卡带10套装于第二传动轮组7上。第二卡带10与第一卡带11相互对称且第二卡带10与第一卡带11之间的距离与上料棒4相适应。为了有效防止饲料掉落,使饲料利用率更高,上料棒定位装置还包括固料轮组。该固料轮组由两个相互对称的滚轮16组成且对应输料管9出口端、置于上料棒4前方。滚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蛙类喂料机,包括拌料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输料装置和上料装置;/n所述输料装置包括支架(1)、导向轮(6)、输送带(2)和电机(5),所述导向轮(6)分别与支架(1)上部固定连接;所述导向轮(6)与电机(5)输出轴传动连接;所述输送带(2)套装于导向轮(6)并能沿支架(1)上部运行;/n所述上料装置包括输料管(9)和上料棒(4),所述输料管(9)入口端与拌料装置出料口连通、出口端置于支架(1)下方;所述上料棒(4)与水平面垂直,该上料棒(4)上端与输送带(2)固定连接以使上料棒(4)沿输送带(2)运行轨迹运行、下端置于输料管(9)出口端前方以使从输料管(9)出来的饲料依附于上料棒(4)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蛙类喂料机,包括拌料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输料装置和上料装置;
所述输料装置包括支架(1)、导向轮(6)、输送带(2)和电机(5),所述导向轮(6)分别与支架(1)上部固定连接;所述导向轮(6)与电机(5)输出轴传动连接;所述输送带(2)套装于导向轮(6)并能沿支架(1)上部运行;
所述上料装置包括输料管(9)和上料棒(4),所述输料管(9)入口端与拌料装置出料口连通、出口端置于支架(1)下方;所述上料棒(4)与水平面垂直,该上料棒(4)上端与输送带(2)固定连接以使上料棒(4)沿输送带(2)运行轨迹运行、下端置于输料管(9)出口端前方以使从输料管(9)出来的饲料依附于上料棒(4)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蛙类喂料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压轮(3),所述压轮(3)对应输送带(2)并固定于支架(1),以使压轮(3)能挤压输送带(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蛙类喂料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上料棒定位装置,所述上料棒定位装置包括第一传动轮组(12)、第一卡带(11)、第二卡带(10)和第二传动轮组(7);
所述第一传动轮组(12)与电机(5)传动连接;所述第一卡带(11)置于支架(1)正下方且第一卡带(11)与输送带(2)处于同一立面;
所述第一卡带(11)外表面设有凹槽(15),该凹槽(15)与上料棒(4)相适应;所述第一卡带(11)套装于第一传动轮组(12)上以使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庆日
申请(专利权)人:曾庆日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