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乳鸽灌喂操作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004022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3 19: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乳鸽灌喂操作台,包括台面、支撑腿;所述台面固定设置在支撑腿上,所述支撑腿侧面连接有储料罐安置座,所述储料罐安置座上设置有储料桶,所述储料桶的底座设置为圆柱形结构,所述储料桶内部上下两端设置为锥形结构,所述储料桶上端连接有进气管,所述进气管连接在脚踏式气筒上,所述储料桶的底部设置有出料管,所述出料管上设置有喂料手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置有操作台,工作人员可在操作台上进行灌喂,操作人员通过踩踏脚踏式气筒,向储料桶内加压,增加压力后的储料桶将饲料压至喂料手柄进行灌喂,该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通过脚底加压,可以采用两只手进行灌喂,灌喂效率高,灌喂过程中饲料的量便于控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乳鸽灌喂操作台
本技术涉及肉鸽养殖
,具体涉及一种乳鸽灌喂操作台。
技术介绍
鸽肉不但营养丰富,含有17种以上氨基酸和10种以上的微量元素及多种维生素,能使人恢复体力,增强体质,延缓衰老;而且鸽肉质地鲜美,是一种中高档营养品和滋补品。享有“动物人参”的美称。鸽肉质地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易被人体消化吸收,还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深受消费者青睐。鸽子为晚成雏,乳鸽初生重约18克,未睁眼,身被胎毛。由于出壳前尚未充分发育,体质弱,不能睁眼,体表羽毛稀疏,不能行走和独立觅食,全靠亲鸽利用鸽乳进行哺育。鸽乳是亲鸽孵化过程中,由于亲鸽的就巢行为使催乳素的分泌量增加,催乳素促使鸽子嗉囊内表面上的特化上皮细胞生长发育、脱落,及分泌的其他物质相混合,从而在嗉囊中形成鸽乳。乳鸽出壳24小时左右才开始接近亲鸽,接受哺喂,亲鸽把嗉囊中的鸽乳吐出,哺喂乳鸽。3-4天后逐渐强壮,食量增加,亲鸽频频喂乳,每天多达10余次。出壳后17天体温才接近成龄鸽的41.8℃,一般10日龄可慢步行走,15日龄可离开孵巢自由活动。25日后开始啄食,30日龄后可独立生活。传统的饲养方式由于是亲鸽哺育,生产一对乳鸽需要40-45天,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所以国内的一些厂家尝试对种蛋进行人工孵化、乳鸽进行人工灌喂。目前国内的多数乳鸽生产场都是采用饮料瓶或儿童奶瓶对乳鸽进行灌喂,一般都是先把饲料与水混合均匀,然后用塑料瓶或奶瓶进行喂料。饲喂时一方面需要不停的向奶瓶中添加饲料,另一方面由于是水拌料,混合后放置容易出现沉淀,从而造成混合不均匀现象,使营养供应不均匀、大群灌喂时乳鸽生长差别大,出栏时体重及肉的品质不匀,不能满足大规模生产的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乳鸽灌喂操作台,能够有效解决传统乳鸽灌喂效果不佳的问题。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乳鸽灌喂操作台,包括台面、支撑腿;所述台面固定设置在支撑腿上,所述支撑腿侧面连接有储料罐安置座,所述储料罐安置座上设置有储料桶,所述储料桶的底座设置为圆柱形结构,所述储料桶内部上下两端设置为锥形结构,所述储料桶上端连接有进气管,所述进气管连接在脚踏式气筒上,所述储料桶的底部设置有出料管,所述出料管上设置有喂料手柄。进一步的,所述储料桶的上端盖内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通过连接轴连接有搅拌器,所述电机通过连接线与控制装置和电源相连接。进一步的,所述脚踏式气筒设置在气筒安装座上,所述气筒安装座固定设置在支撑腿上。进一步的,所述台面上设置有乳鸽安置槽,所述乳鸽安置槽上设置有防护层。进一步的,所述台面上设置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上通过固定杆连接有手柄安置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设置有操作台,工作人员可在操作台上进行灌喂,操作人员通过踩踏脚踏式气筒,向储料桶内加压,增加压力后的储料桶将饲料压至喂料手柄进行灌喂,该技术结构简单,通过脚底加压,可以采用两只手进行灌喂,灌喂效率高,灌喂过程中饲料的量便于控制。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台面、2-乳鸽安置槽、3-防护层、4-喂料手柄、5-固定杆、6-手柄安置架、7-出料管、8-上端盖、9-电机、10-储料桶、11-搅拌器、12-储料罐安置座、13-进气管、14-脚踏式气筒、15-气筒安装座、16-支撑腿。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实施例1一种乳鸽灌喂操作台,包括台面1、支撑腿16;所述台面1固定设置在支撑腿16上,所述支撑腿16侧面连接有储料罐安置座12,所述储料罐安置座12上设置有储料桶10,所述储料桶10的底座设置为圆柱形结构,圆柱形结构放置稳定,所述储料桶10内部上下两端设置为锥形结构,便于挤压将饲料挤出,所述储料桶10上端连接有进气管13,所述进气管13连接在脚踏式气筒14上,通过踩踏气筒,挤出饲料,所述储料桶10的底部设置有出料管7,出料管7可设置为柔性材料,所述出料管7上设置有喂料手柄4。通过本实施例,操作人员可以方便快捷的对乳鸽进行灌喂,灌喂速度快,灌喂效果好。实施例2一种乳鸽灌喂操作台,包括台面1、支撑腿16;所述台面1固定设置在支撑腿16上,所述支撑腿16侧面连接有储料罐安置座12,所述储料罐安置座12上设置有储料桶10,所述储料桶10的底座设置为圆柱形结构,圆柱形结构放置稳定,所述储料桶10内部上下两端设置为锥形结构,便于挤压将饲料挤出,所述储料桶10上端连接有进气管13,所述进气管13连接在脚踏式气筒14上,通过踩踏气筒,挤出饲料,所述储料桶10的底部设置有出料管7,出料管7可设置为柔性材料,所述出料管7上设置有喂料手柄4,所述储料桶10的上端盖8内设置有电机9,所述电机9通过连接轴连接有搅拌器11,搅拌器11可以搅拌将储料桶10内的饲料搅拌均匀,避免出现沉淀等现象,确保饲料灌喂均匀,所述电机9通过连接线与控制装置和电源相连接,在灌喂一段时间后,可打开控制装置进行搅拌,然后在进行灌喂,所述连接线与上端盖8的连接处设置密封圈,避免出现漏气。实施例3在实施例1或2的基础上,所述脚踏式气筒14设置在气筒安装座15上,所述气筒安装座15固定设置在支撑腿16上,将脚踏式气筒14固定设置,避免在脚踏操作的时候发生移动,影响灌喂的进行。实施例4在实施例1-3的基础上,所述台面1上设置有乳鸽安置槽2,所述乳鸽安置槽2上设置有防护层3,在台面1上设置凹坑,里面铺设较柔软的材料,避免乳鸽在灌喂过程中受伤。实施例5在实施例1-4的基础上,所述台面1上设置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上通过固定杆5连接有手柄安置架6,不进行灌喂操作的时候,可以将喂料手柄4挂在手柄安置架6上,挂设时,将手柄开口向上挂设。上述实施例中为公开的技术特征属于现有公知技术。在本说明书中所谈到的实施例,指的是结合该实施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或者特点包括在本申请概括性描述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多个地方出现同种表述不是一定指的是同一个实施例。进一步来说,结合任一实施例描述一个具体特征、结构或者特点时,所要主张的是结合其他实施例来实现这种特征、结构或者特点也落在本技术的范围内。尽管这里参照本技术的多个解释性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描述,但是,应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设计出很多其他的修改和实施方式,这些修改和实施方式将落在本申请公开的原则范围和精神之内。更具体地说,在本申请公开、附图和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可以对主题组合布局的组成部件和/或布局进行多种变型和改进。除了对组成部件和/或布局进行的变形和改进外,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其他的用途也将是明显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乳鸽灌喂操作台,其特征在于:包括台面(1)、支撑腿(16);所述台面(1)固定设置在支撑腿(16)上,所述支撑腿(16)侧面连接有储料罐安置座(12),所述储料罐安置座(12)上设置有储料桶(10),所述储料桶(10)的底座设置为圆柱形结构,所述储料桶(10)内部上下两端设置为锥形结构,所述储料桶(10)上端连接有进气管(13),所述进气管(13)连接在脚踏式气筒(14)上,所述储料桶(10)的底部设置有出料管(7),所述出料管(7)上设置有喂料手柄(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乳鸽灌喂操作台,其特征在于:包括台面(1)、支撑腿(16);所述台面(1)固定设置在支撑腿(16)上,所述支撑腿(16)侧面连接有储料罐安置座(12),所述储料罐安置座(12)上设置有储料桶(10),所述储料桶(10)的底座设置为圆柱形结构,所述储料桶(10)内部上下两端设置为锥形结构,所述储料桶(10)上端连接有进气管(13),所述进气管(13)连接在脚踏式气筒(14)上,所述储料桶(10)的底部设置有出料管(7),所述出料管(7)上设置有喂料手柄(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乳鸽灌喂操作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料桶(10)的上端盖(8)内设置有电机(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金勇刘富运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贝迪鸽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