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马传杰专利>正文

一种牦牛养殖用圈养围栏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003959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3 19: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牦牛养殖用圈养围栏装置,包括第一支撑柱和第二支撑柱,所述第一支撑柱和第二支撑柱的底部外壁均通过螺钉固定有埋土杆,且埋土杆的外壁设置有等距离分布的防滑齿,所述第一支撑柱和第二支撑柱的顶部外壁均焊接有弯板,且弯板的顶端设置有第一尖头,两个所述弯板相对一侧外壁通过螺钉固定有同一个电网,所述第一支撑柱和第二支撑柱相对一侧外壁设置有同一个连接杆,且第一支撑柱和第二支撑柱位于连接杆下方的外壁设置有横向钢丝网,所述横向钢丝网的一边外壁焊接有竖向钢丝网。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增加了装置与泥土之间的摩擦力,提高了装置的稳定性,钢丝网提高了装置的强度,牦牛不容易将其破坏,提高了装置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牦牛养殖用圈养围栏装置
本技术涉及畜牧业养殖
,尤其涉及一种牦牛养殖用圈养围栏装置。
技术介绍
牦牛,属于哺乳纲、真兽亚纲、偶蹄目、反刍亚目、牛科、牛亚科动物,是以中国青藏高原为中心,及其毗邻高山、亚高山高寒地区的特有珍稀牛种之一,草食性反刍家畜,牦牛能适应高寒气候,是世界上生活在海拔最高处的哺乳动物,分布于中国青藏高原海拔3000米以上地区。牦牛一般都是将其圈在一块草地上进行养殖,养殖的过程中为了防止其逃跑,常常需要将其利用围栏围起来,现有的围栏设计结构简单,强度较低,牦牛很容易就可以将其破坏,影响使用的寿命,显然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牦牛养殖用圈养围栏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牦牛养殖用圈养围栏装置,包括第一支撑柱和第二支撑柱,所述第一支撑柱和第二支撑柱的底部外壁均通过螺钉固定有埋土杆,且埋土杆的外壁设置有等距离分布的防滑齿,所述第一支撑柱和第二支撑柱的顶部外壁均焊接有弯板,且弯板的顶端设置有第一尖头,两个所述弯板相对一侧外壁通过螺钉固定有同一个电网,所述第一支撑柱和第二支撑柱相对一侧外壁设置有同一个连接杆,且第一支撑柱和第二支撑柱位于连接杆下方的外壁设置有横向钢丝网,所述横向钢丝网的一边外壁焊接有竖向钢丝网,所述第一支撑柱和第二支撑柱的底部外壁均设置有底板。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支撑柱远离第二支撑柱的一侧外壁设置有固定管,且固定管的顶部外壁开设有固定孔,固定孔的内壁插接有固定螺栓。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支撑柱远离第一支撑柱的一侧外壁设置有插杆,且插杆的大小与固定管的大小相适配。进一步的,所述弯板的顶部外壁设置有二至四个第二尖头,且二至四个第二尖头等距离分布在弯板的外壁上。进一步的,所述底板的两侧外壁均设置有固定板,且固定板的顶部外壁开设有安装孔,安装孔的内壁插接有安装螺栓。进一步的,所述弯板的底部外壁开设有灯孔,且灯孔的内壁插接有照明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该牦牛养殖用圈养围栏装置,通过设置有埋土杆和钢丝网,埋土杆能够深入至泥土内,增加了装置与泥土之间的摩擦力,提高了装置的稳定性,钢丝网提高了装置的强度,牦牛不容易将其破坏,提高了装置的使用寿命。2、该牦牛养殖用圈养围栏装置,通过设置有固定管和插杆,连接时,只需要将一个装置的插杆插入至另一个装置的固定管内即可将两个装置之间进行对接,然后利用固定螺栓进行固定即可,提高了两个装置之间连接的稳定。3、该牦牛养殖用圈养围栏装置,通过设置有电网和照明灯,电网可以起到良好的警示效果,可以防止人们越过围栏偷盗牦牛的情况发生,照明灯能够起到良好的照明效果,能够在夜间起到良好的照明效果,便于饲养人员夜间对牦牛进行喂食。该装置中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该装置设计结构合理,使用方便,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牦牛养殖用圈养围栏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牦牛养殖用圈养围栏装置的第一支撑柱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牦牛养殖用圈养围栏装置的第一支撑柱结构立体图。图中:1-横向钢丝网、2-埋土杆、3-底板、4-固定管、5-第一支撑柱、6-固定螺栓、7-弯板、8-电网、9-连接杆、10-插杆、11-竖向钢丝网、12-第一尖头、13-第二尖头、14-固定板、15-照明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专利,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在本专利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在本专利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设置”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相连、设置,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设置,或一体地连接、设置。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中的具体含义。实施例1参照图1-3,一种牦牛养殖用圈养围栏装置,包括第一支撑柱5和第二支撑柱,第一支撑柱5和第二支撑柱的底部外壁均通过螺钉固定有埋土杆2,且埋土杆2的外壁设置有等距离分布的防滑齿,第一支撑柱5和第二支撑柱的顶部外壁均焊接有弯板7,且弯板7的顶端设置有第一尖头12,两个弯板7相对一侧外壁通过螺钉固定有同一个电网8,第一支撑柱5和第二支撑柱相对一侧外壁设置有同一个连接杆9,且第一支撑柱5和第二支撑柱位于连接杆9下方的外壁设置有横向钢丝网1,横向钢丝网1的一边外壁焊接有竖向钢丝网11,第一支撑柱5和第二支撑柱的底部外壁均设置有底板3。本技术中,第一支撑柱5远离第二支撑柱的一侧外壁设置有固定管4,且固定管4的顶部外壁开设有固定孔,固定孔的内壁插接有固定螺栓6。本技术中,第二支撑柱远离第一支撑柱5的一侧外壁设置有插杆10,且插杆10的大小与固定管4的大小相适配。本技术中,弯板7的顶部外壁设置有二至四个第二尖头13,且二至四个第二尖头13等距离分布在弯板7的外壁上。本技术中,底板3的两侧外壁均设置有固定板14,且固定板14的顶部外壁开设有安装孔,安装孔的内壁插接有安装螺栓。工作原理:连接时,只需要将一个装置的插杆10插入至另一个装置的固定管4内即可将两个装置之间进行对接,然后利用固定螺栓6进行固定即可,埋土杆2能够深入至泥土内,增加了装置与泥土之间的摩擦力,提高了装置的稳定性,钢丝网提高了装置的强度,牦牛不容易将其破坏。实施例2参照图2,一种牦牛养殖用圈养围栏装置,本实施例相较于实施例1,还包括弯板7的底部外壁开设有灯孔,且灯孔的内壁插接有照明灯15。工作原理:照明灯15能够起到良好的照明效果,能够在夜间起到良好的照明效果,便于饲养人员夜间对牦牛进行喂食。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牦牛养殖用圈养围栏装置,包括第一支撑柱(5)和第二支撑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柱(5)和第二支撑柱的底部外壁均通过螺钉固定有埋土杆(2),且埋土杆(2)的外壁设置有等距离分布的防滑齿,所述第一支撑柱(5)和第二支撑柱的顶部外壁均焊接有弯板(7),且弯板(7)的顶端设置有第一尖头(12),两个所述弯板(7)相对一侧外壁通过螺钉固定有同一个电网(8),所述第一支撑柱(5)和第二支撑柱相对一侧外壁设置有同一个连接杆(9),且第一支撑柱(5)和第二支撑柱位于连接杆(9)下方的外壁设置有横向钢丝网(1),所述横向钢丝网(1)的一边外壁焊接有竖向钢丝网(11),所述第一支撑柱(5)和第二支撑柱的底部外壁均设置有底板(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牦牛养殖用圈养围栏装置,包括第一支撑柱(5)和第二支撑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柱(5)和第二支撑柱的底部外壁均通过螺钉固定有埋土杆(2),且埋土杆(2)的外壁设置有等距离分布的防滑齿,所述第一支撑柱(5)和第二支撑柱的顶部外壁均焊接有弯板(7),且弯板(7)的顶端设置有第一尖头(12),两个所述弯板(7)相对一侧外壁通过螺钉固定有同一个电网(8),所述第一支撑柱(5)和第二支撑柱相对一侧外壁设置有同一个连接杆(9),且第一支撑柱(5)和第二支撑柱位于连接杆(9)下方的外壁设置有横向钢丝网(1),所述横向钢丝网(1)的一边外壁焊接有竖向钢丝网(11),所述第一支撑柱(5)和第二支撑柱的底部外壁均设置有底板(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牦牛养殖用圈养围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柱(5)远离第二支撑柱的一侧外壁设置有固定管(4),且固定管(4)的顶部外壁开设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传杰齐晨
申请(专利权)人:马传杰齐晨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青海;6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