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机冷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002917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0 19: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动机冷却装置,制冷剂从进液口流入到电动机螺旋形冷却槽中,从与横向孔道相连的出液口流出,对处于壳体内的电动机起到有效的冷却作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冷却槽采用螺旋形冷却槽结构,螺旋形冷却槽直接铸造成型,提高了电动机壳体的质量,上述结构简单。密封方法简单有效,不易发生泄漏,即使发生泄漏也能立即发现,能够大大降低因泄漏造成的损失;在实际应用中容易实现,不需要改变定子内部结构,从而降低制造成本。上述壳体用于安装半封闭式电动机,由制冷剂直接冷却,电动机的运行环境好,清洁度高;能够对电动机进行充分冷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动机冷却装置
本技术涉及电动机冷却
,尤其涉及一种电动机冷却装置。
技术介绍
电动机的发热,直接影响了电动机的使用寿命及能量损耗,这也是电动机领域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在如今的制冷市场上,大约有25%左右的离心式冷水机组采用开启式电机,其他一般采用半封闭式电机。电机的冷却方式一般有:喷入液体制冷剂进行冷却,可用于体积较小的电机;采用水套冷却,电机的发热量通过载冷剂水带走,冷却效果不好,且对电机的铸件质量和水质的要求较高;还有一些是采用压缩排气冷却、二次节流中用中间抽气冷却等,都有一定的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动机冷却装置。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电动机冷却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设置有通孔、进液口、出液口、进液孔道、出液孔道、横向孔道和螺旋形冷却槽,所述进液孔道和所述出液孔道垂直于地面且互相平行,所述进液孔道的一端与所述进液口相连,所述进液孔道的另一端与所述螺旋形冷却槽的一端相连,所述螺旋形冷却槽的另一端与所述出液孔道的一端相连,所述出液孔道的另一端与所述横向孔道的一端相连,所述横向孔道的另一端与所述出液口相连,所述螺旋形冷却槽直接铸造成型并设置在所述通孔外部。进一步的,所述出液孔道的一端和所述横向孔道的一端均设置有密封塞。进一步的,还包括管道和箱体,所述箱体内设有制冷剂,所述箱体通过管道与进液口相连,所述管道上设置有电动流量阀。进一步的,所述进液口处设置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出液口处设置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和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分别与控制器相连,所述控制器与电动流量阀相连。进一步的,还包括预警器,所述预警器与所述控制器相连。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当制冷剂从进液口流入,后依次流入到进液孔道、螺旋形冷却槽、出液孔道、横向孔道中,最后从出液口流出,对置于壳体内的电动机起到直接且有效的冷却作用,螺旋形冷却槽直接铸造成型,无需机械加工,节约了加攻的成本,与电机定子直接接触,减少中间能量损失,再者,采用螺旋形的结构,使得壳体体积小,重量轻,本技术结构简单,部件加工容易,冷却效果好。附图说明图1所示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电动机冷却装置的仰视图;图2所示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电动机冷却装置的主视图;图3所示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电动机冷却装置的A-A剖视图;图4所示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电动机冷却装置的G-G剖视图;图5所示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电动机冷却装置的H-H剖视图;标号说明:1、壳体;2、进液口;3、密封塞;4、出液口;5、密封塞;6、通孔;7、螺旋形冷却槽;8、横向孔道;9、出液孔道;10、进液孔道。具体实施方式为详细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请参照图1至图5,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电动机冷却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设置有通孔、进液口、出液口、进液孔道、出液孔道、横向孔道和螺旋形冷却槽,所述进液孔道和所述出液孔道垂直于地面且互相平行,所述进液孔道的一端与所述进液口相连,所述进液孔道的另一端与所述螺旋形冷却槽的一端相连,所述螺旋形冷却槽的另一端与所述出液孔道的一端相连,所述出液孔道的另一端与所述横向孔道的一端相连,所述横向孔道的另一端与所述出液口相连,所述螺旋形冷却槽直接铸造成型并设置在所述通孔外部。从上述描述可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当制冷剂从进液口流入,后依次流入到进液孔道、螺旋形冷却槽、出液孔道、横向孔道中,最后从出液口流出,对置于壳体内的电动机起到直接且有效的冷却作用,螺旋形冷却槽直接铸造成型,无需机械加工,节约了加攻的成本,与电机定子直接接触,减少中间能量损失,再者,采用螺旋形的结构,使得壳体体积小,重量轻,本技术结构简单,部件加工容易,冷却效果好。进一步的,所述出液孔道的一端和所述横向孔道的一端均设置有密封塞。由上述描述可知,设置密封塞可有效的防止制冷剂的泄漏。进一步的,还包括管道和箱体,所述箱体内设有制冷剂,所述箱体通过管道与进液口相连,所述管道上设置有电动流量阀。由上述描述可知,通过电动流量阀能够对管道上的制冷剂的流量进行控制,实现电动机冷却调节的智能化。进一步的,所述进液口处设置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出液口处设置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和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分别与控制器相连,所述控制器与电动流量阀相连。由上述描述可知,当第一温度传感器与第二温度传感器采集的温度差值大于预设第一温度阈值时,控制器调节电动流量阀,使制冷剂的流速及流量增大;相反,当温度差值小于预设第二温度阈值时,控制器调节电动流量阀,使制冷剂的流速及流量减小,上述结构实现了电动机冷却智能调节,无需人工干预。进一步的,还包括预警器,所述预警器与所述控制器相连。由上述描述可知,设置预警器提供预警的功能,使用户及时停机,避免不必要的损失。请参照图1至图5,本技术的实施例一为:一种电动机冷却装置,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上设置有通孔6、进液口2、出液口4、进液孔道10、出液孔道9、横向孔道8和螺旋形冷却槽7,所述进液孔道10和所述出液孔道9垂直于地面且互相平行,所述进液孔道10的一端与所述进液口2相连,所述进液孔道10的另一端与所述螺旋形冷却槽7的一端相连,所述螺旋形冷却槽7的另一端与所述出液孔道9的一端相连,所述出液孔道9的另一端与所述横向孔道8的一端相连,所述横向孔道8的另一端与所述出液口4相连,所述螺旋形冷却槽7直接铸造成型并设置在所述通孔6外部。所述出液孔道9的一端设置有密封塞3,所述横向孔道8的一端均设置有密封塞5。请参照图1至图5,本技术的实施例二为:一种电动机冷却装置,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上设置有通孔6、进液口2、出液口4、进液孔道10、出液孔道9、横向孔道8和螺旋形冷却槽7,所述进液孔道10和所述出液孔道9垂直于地面且互相平行,所述进液孔道10的一端与所述进液口2相连,所述进液孔道10的另一端与所述螺旋形冷却槽7的一端相连,所述螺旋形冷却槽7的另一端与所述出液孔道9的一端相连,所述出液孔道9的另一端与所述横向孔道8的一端相连,所述横向孔道8的另一端与所述出液口4相连,所述螺旋形冷却槽7直接铸造成型并设置在所述通孔6外部。所述出液孔道9的一端设置有密封塞3,所述横向孔道8的一端均设置有密封塞5。上述电动机冷却装置还包括管道和箱体,所述箱体内设有制冷剂,所述箱体通过管道与进液口2相连,所述管道上设置有电动流量阀。所述进液口2处设置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出液口4处设置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和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分别与控制器相连,所述控制器与电动流量阀相连。优选的,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与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均为防腐蚀温度传感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动机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设置有通孔、进液口、出液口、进液孔道、出液孔道、横向孔道和螺旋形冷却槽,所述进液孔道和所述出液孔道垂直于地面且互相平行,所述进液孔道的一端与所述进液口相连,所述进液孔道的另一端与所述螺旋形冷却槽的一端相连,所述螺旋形冷却槽的另一端与所述出液孔道的一端相连,所述出液孔道的另一端与所述横向孔道的一端相连,所述横向孔道的另一端与所述出液口相连,所述螺旋形冷却槽直接铸造成型并设置在所述通孔外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动机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设置有通孔、进液口、出液口、进液孔道、出液孔道、横向孔道和螺旋形冷却槽,所述进液孔道和所述出液孔道垂直于地面且互相平行,所述进液孔道的一端与所述进液口相连,所述进液孔道的另一端与所述螺旋形冷却槽的一端相连,所述螺旋形冷却槽的另一端与所述出液孔道的一端相连,所述出液孔道的另一端与所述横向孔道的一端相连,所述横向孔道的另一端与所述出液口相连,所述螺旋形冷却槽直接铸造成型并设置在所述通孔外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机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液孔道的一端和所述横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功旺翁明祖黄拓
申请(专利权)人:福州市虚谷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