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变电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002617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0 19: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气设备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装配式变电站,包括沿高度方向由下至上依次设置有底座、舱体、汇电箱和屋顶;所述舱体包括依次并列设置且相互独立的高压舱、变压器舱和低压舱,且两相邻舱之间通过至少一个连接部件进行连接;所述高压舱、变压器舱和低压舱顶部均开设有第一走线孔,所述汇电箱底部对应设有三个第二走线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降低更换变电站过程中的运输成本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装配式变电站
本技术涉及电气设备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装配式变电站。
技术介绍
目前,变电站是指电力系统中对电压和电流进行变换,接受电能及分配电能的场所。现有的,公开号为CN109616909A的专利文件中公开了一种智能化太阳能光伏箱式变电站,包括变电站壳体、高压设备、变压器和低压设备,壳体包括顶壁、基座和结构箱;通过采用工厂预制模式,将高压设备、变压器和低压设备一体布设于变电站的结构箱中。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由于将变压器、高压设备和低压设备一体安装于一个密闭的结构箱内,当结构箱内的变压器、高压设备及低压设备中的单一设备损坏无法快速检修时,为维持供电需求,一般会直接对变电站整体进行吊装更换,故需对新变电站整体及旧变电站整体进行运输,导致运输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装配式变电站,其具有降低更换变电站过程中运输成本的效果。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装配式变电站,包括舱体,所述舱体上方及下方分别设有屋顶和底座;所述舱体包括依次并列设置且相互独立的高压舱、变压器舱和低压舱,且两相邻舱之间通过至少一个连接部件进行连接;所述舱体上方设有汇电箱,所述高压舱、变压器舱和低压舱顶部均开设有第一走线孔,所述汇电箱底部对应设有三个第二走线孔,所述屋顶底部固定连接于所述汇电箱顶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舱体由高压舱、变压器舱、低压舱三个独立的舱构成,经连接部件连接于一个整体,并通过第一走线孔、第二走线孔实现三者之间电路连通,组合成完整的变电站;当舱体内变压器、高压设备及低压设备中的单一设备损坏无法快速检修时,可将对应的舱室进行拆卸更换,大大降低了运输成本。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连接部件包括分别铰接于两相邻舱的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垂直舱体时的相邻面分别对应设有限位板一和限位板二,所述限位板一和所述限位板二上对应开设有通孔,所述舱体上对应开设有限位孔;当所述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转动至垂直舱体时,所述限位孔与两通孔处于同一轴心线,通过限位销穿过两所述通孔插接于限位孔内。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高压舱、变压器舱和低压舱并排放置后,将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转至垂直于舱体,使限位板一和限位板二上的通孔与限位孔对齐,再将限位销穿插过两通孔嵌入限位孔,使高压舱与变压器舱之间以及变压器舱与低压舱之间形成稳定连接。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限位孔内开设有内螺纹,所述限位销外壁对应开设有与限位孔配合连接的外螺纹。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限位销不易受外部环境的影响脱落处限位孔,进一步提升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间的连接稳定性。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二连接件设有所述限位板二的侧面上一体连接有平行于所述限位板二的定位块,所述第一连接件上对应设置有供所述定位块插接的定位槽,所述定位槽的内径大于所述定位块的外径;所述定位块为导磁材料,所述定位槽远离所述定位块的面上固定有磁块。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翻转定位块使其进入对应的定位槽,磁块使定位块于定位槽中不会随意移动,进而使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的相对位置固定,从而实现限位板一和限位板二上的通孔与限位孔的对齐,操作人员无需先用手固定住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来防止其转动再插接限位销,提高操作的便捷性。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高压舱、变压器舱和低压舱在铰接有连接部件的一端设有向舱体内部凹陷的凹槽;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分别于相对所述限位板一和限位板二的面设有限位块,所述凹槽表面对应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内固定有橡胶圈;所述限位块插接于所述限位槽内时,所述限位板一、限位板二和定位块远离所述凹槽的面不超出舱体的外侧壁。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运输过程中,可将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翻转至凹槽内,使其舱体外壁保持齐平,避免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外凸,占用运输空间,达到节约运输空间的同时,可避免外凸的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与相邻部件刮蹭。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高压舱、变压器舱和低压舱外侧均设有独立的舱门和通风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各舱均设置舱门以方便对各舱内部的局部零件进行维护与清理,设置通风孔可及时对舱体内的热量进行排放,避免舱体内电气元件长时间处于高温下产生老化,有助于延长电气元件的使用寿命。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汇电箱正面启闭有操作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变电站线路出现故障时,可通过开启操作门对汇电箱内的线路进行检修,达到方便工作人员排查线路的目的。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汇电箱底部与所述舱体顶部间通过螺栓配合连接,同时于舱体顶部设有若干连接块,汇电箱底部对应设有若干连接槽;所述汇电箱与所述屋顶固定于一体。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开启汇电箱内的操作门,汇电箱底部与舱体顶部间通过螺栓连接,使汇电箱与舱体间无法于水平面方向发生相对移动,同时设有连接块,便于汇电箱底部与舱体顶部的螺纹孔间的定位;汇电箱与屋顶固定为一体,在更换过程中,可将屋顶与汇电箱一体进行吊装,节省吊装的时间。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屋顶顶部固定有拉钩,所述连接块设有六个,分别两两设置于高压舱、变压器舱和低压舱顶部中线上,且所述连接块中部设有圆形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屋顶顶部的拉钩方便吊车对屋顶及汇电箱进行吊装,各舱顶部均设有两个带圆形槽的连接块,方便吊车通过圆形形槽对需更换的舱进行吊装。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一走线孔和第二走线孔内沿均套接有软胶环。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线路较多的情况下,套接软胶环避免走线孔边缘的尖端造成线路损坏,进而有效避免因线路损坏导致的设备故障。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舱体包括高压舱、变压器舱和低压舱三个独立的舱,非一体成型,通过至少一组限位组件连接,当舱体内变压器、高压设备及低压设备中的单一设备损坏无法快速检修时,仅需对对应的独立的旧舱及新舱进行吊装更换,大大降低了运输成本;2.通过限位销穿过限位板一和限位板二上的通孔后螺纹连接于舱体上的限位孔,使各舱之间形成稳定连接;3.汇电箱正面启闭有操作门以便于对线路进行检修,舱体与汇电箱通过螺栓连接避免相对移动,汇电箱与屋顶固定于一体,方便对屋顶及汇电箱的吊装,走线孔内沿套接软胶环,有效避免线路被走线孔边缘尖端损伤。附图说明图1是本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屋顶、汇电箱、舱体和底座的爆炸示意图。图3是图2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图4是图1中连接部件的爆炸示意图。图中,1、舱体;11、高压舱;12、变压器舱;13、低压舱;14、舱门;15、通风孔;1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装配式变电站,包括舱体(1),所述舱体(1)上方及下方分别设有屋顶(2)和底座(3);其特征在于:所述舱体(1)包括依次并列设置且相互独立的高压舱(11)、变压器舱(12)和低压舱(13),且两相邻舱之间通过至少一个连接部件(4)进行连接;所述舱体(1)上方设有汇电箱(5),所述高压舱(11)、变压器舱(12)和低压舱(13)顶部均开设有第一走线孔(18),所述汇电箱(5)底部对应设有三个第二走线孔(51),所述屋顶(2)底部固定连接于所述汇电箱(5)顶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变电站,包括舱体(1),所述舱体(1)上方及下方分别设有屋顶(2)和底座(3);其特征在于:所述舱体(1)包括依次并列设置且相互独立的高压舱(11)、变压器舱(12)和低压舱(13),且两相邻舱之间通过至少一个连接部件(4)进行连接;所述舱体(1)上方设有汇电箱(5),所述高压舱(11)、变压器舱(12)和低压舱(13)顶部均开设有第一走线孔(18),所述汇电箱(5)底部对应设有三个第二走线孔(51),所述屋顶(2)底部固定连接于所述汇电箱(5)顶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变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件(4)包括分别铰接于两相邻舱的第一连接件(41)和第二连接件(42),所述第一连接件(41)和第二连接件(42)转动至垂直舱体(1)时的相邻面分别对应设有限位板一(411)和限位板二(421),所述限位板一(411)和限位板二(421)上对应开设有通孔,所述舱体(1)上对应开设有限位孔(16);当所述第一连接件(41)与第二连接件(42)转动垂直舱体(1)时,所述限位孔(16)与两通孔处于同一轴心线,通过限位销(6)穿过两所述通孔并插接于限位孔(16)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变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孔(16)内开设有内螺纹,所述限位销(6)外壁对应开设有与限位孔(16)配合连接的外螺纹。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变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件(42)设有所述限位板二(421)的面上一体连接有平行于限位板二(421)的定位块(422),所述第一连接件(41)上对应设置有供所述定位块(422)插接的定位槽(412),所述定位槽(412)的内径大于所述定位块(422)的外径;所述定位块(422)为导磁材料,所述定位槽(4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濠源胡明亮车伽龙周君毅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润杰电力勘测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