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接线固定件及隔热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002348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0 19:16
一种接线固定件及隔热机构,包括相互配合形成“T”形三通结构的第一组件和第二组件,“T”形三通结构包括主干部和与主干部相连通的分支部;主干部两端和分支部远离主干部一端均设有弹性紧合部;隔热机构还包括分隔板,分隔板上设有固定孔,接线固定件固定在固定孔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接线固定件可快速进行线路的连接,且使用检测方便、安全系数高、线路寿命长;隔热机构方便线路的固定,且可有效延缓线路老化,提高设备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接线固定件及隔热机构
本技术涉及电连接保护
,具体涉及一种接线固定件及隔热机构。
技术介绍
在当今社会,用电是每家每户或生产企业所必不可少的,因此每个用户家或产房中都需要布置很多电线。由于电线的长度是有限的,且电线布置会因为用电处较多均需要设置不同的分支,所以电线与电线之间的相互连接是不可避免的。此外,在一些用电产品中,也会因为用电位置的不同进行电线分支的设置,如盐疗房、砂疗房等。现有的电线与电线之间的连接都是先将端部的绝缘层去除,然后将两根电线缠在一起,最后用黑胶带将连接处封住,以达到绝缘的效果,但是现有的这种做法存在有以下缺陷:1、黑胶带很容易老化或损坏,且黑胶带一旦损坏,内部的电线就会直接暴露在外面,如果未能及时处理,就可能引发触电、起火等事件的发生,这是极其危险的;2、电线通常都是布置在远离用户活动的角落,空间狭小,一旦损坏,维修极其不方便;3、由于电线布置错综复杂,当出现故障要检修线路时,需要先拆开黑胶带才可以进行检修。此外,在汗蒸房、盐疗房、砂疗房中,为提高加热效率,经常会在一条电线上设置多个加热分支连接加热线路,除了上述存在的连接上的不足之外,其还由于将线路放入至加热空间内致使电线部分加速老化的原因,依然可能会引发触电、起火等极其危险事件的发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接线固定件,其可快速进行线路的连接,且使用检测方便、安全系数高、线路寿命长。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这样的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接线固定件,包括相互配合形成“T”形三通结构的第一组件和第二组件,“T”形三通结构包括主干部和与主干部相连通的分支部;主干部两端和分支部远离主干部一端均设有弹性紧合部。本技术中,第一组件和第二组件相互配合固定在一起形成“T”形三通结构,“T”形三通结构包括主干部和与主干部相连通的分支部,主干部供电线路的穿过,分支部供与供电线路连接的用电设备线路穿过,主干部与分支部连接位置即为电线线路与用电设备线路的连接处。主干部两端和分支部远离主干部一端均设有弹性紧合部,弹性紧合部即具有弹性的紧贴合部件,其对其内部的线路外围压合产生压力使其形变以保证“T”形三通结构内的密闭性,防止外部水蒸气或热量进入,延长了线路的使用寿命。使用时,将将线路的绝缘层去除,然后将两根线路缠在一起,最后用第一组件和第二组件将线路连接处封住,以达到绝缘、隔气隔热的效果;具体地,主线路或供电线路穿过主干部,支线路或用电装置线路穿过支线部,并线放入1个组件中后使用另1个组件对应卡固再一起即可;也可在将两根线路缠在一起后使用黑胶带将连接处封住后再使用“T”形三通结构进行固定。因而,可快速进行线路的连接,且使用检测线路方便、安全系数高。本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隔热机构,其方便线路的固定,且可有效延缓线路老化,提高设备使用寿命。本技术的另一目的是通过这样的技术方案实现的,基于接线固定件的一种隔热机构,还包括分隔板,分隔板上设有固定孔,接线固定件固定在固定孔内。使用时,分隔板直接设置在加热区域内将加热区域分割为两个空间,其中一个空间内设有加热装置,另一个空间内放置带有上述接线固定件的线路;分隔板上设有固定孔,接线固定件固定在固定孔内,既保证了支线的穿过,使得线路不直接暴露在加热区域内而进一步有效延缓了线路老化,又实现了对“T”形三通结构方便的支撑固定,而支撑使得接线位置远离加热区域,更进一步延缓了线路老化,提高了设备使用寿命。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具有如下的优点:接线固定件可快速进行线路的连接,且使用检测方便、安全系数高、线路寿命长;隔热机构方便线路的固定,且可有效延缓线路老化,提高设备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中接线固定件及隔热机构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接线固定件及隔热机构的一种局部放大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接线固定件及隔热机构的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接线固定件及隔热机构的一种爆炸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中接线固定件及隔热机构的一种剖面连接固定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中接线固定件及隔热机构中第一组件或第二组件的一种爆炸示意图。图7为为本技术中接线固定件及隔热机构中第一组件或第二组件的另一种爆炸示意图。图中:1.“T”形三通结构;2.主干部;3.分支部;4.弹性紧合部;5.突起;6.卡槽;7.分隔板;8.固定孔;9.隔热层;10.通孔;11.密封件;12.碳纤维加热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如图1至图7所示,一种接线固定件,包括相互配合形成“T”形三通结构1的第一组件和第二组件,“T”形三通结构1包括主干部2和与主干部2相连通的分支部3;主干部2两端和分支部3远离主干部一端均设有弹性紧合部4。本技术中,第一组件和第二组件相互配合固定在一起形成“T”形三通结构1,“T”形三通结构1包括主干部2和与主干部2相连通的分支部3,主干部2供电线路的穿过,分支部3供与供电线路连接的用电设备线路穿过,主干部2与分支部3连接位置即为电线线路与用电设备线路的连接处。主干部2两端和分支部3远离主干部一端均设有弹性紧合部4,弹性紧合部4即具有弹性的紧贴合部件,其对其内部的线路外围压合产生压力使其形变以保证“T”形三通结构1内的密闭性,防止外部水蒸气或热量进入,延长了线路的使用寿命。使用时,将将线路的绝缘层去除,然后将两根线路缠在一起,最后用第一组件和第二组件将线路连接处封住,以达到绝缘、隔气隔热的效果;具体地,主线路或供电线路穿过主干部2,支线路或用电装置线路穿过支线部3,并线放入1个组件中后使用另1个组件对应卡固再一起即可;也可在将两根线路缠在一起后使用黑胶带将连接处封住后再使用“T”形三通结构1进行固定。因而,可快速进行线路的连接,且使用检测线路方便、安全系数高。进一步地,如图1至图7所示,第一组件和第二组件之间通过胶层或卡扣结构相固接配合。第一组件和第二组件为“T”形三通结构1纵向中间分割而成的两个也呈“T”形的结构。第一组件和第二组件之间可以固定在一起,具体地可以使用胶层粘合在一起,也可以通过卡扣结构固定在一起,还可以使用其他固定方式固定在一起。进一步地,如图5至图7所示,卡扣结构包括设置在第一组件上的突起5或卡槽6及设置在第二组件上的卡槽6或突起5,卡槽6与突起5相互配合固定。突起5即为直接设置在第一组件或第二组件其中一个上,另一个组件上便对应设置有卡槽6;也可以其中一个组件上既设置有突起5又设置有卡槽6,另一组件与其相对应设置卡槽6或突起5;突起5或卡槽6的设置,方便快速安装或拆卸。进一步地,如图1至图7所示,弹性紧合部4的内径小于内部管线的外径。弹性紧合部4的内径小于内部管线的外径,使得主干部2两端与主线路、分支部3远离主干部一端与分线路之间贴合的更加紧密。具体地,弹性紧合部4可以为橡胶,也可以在主干部2两端与主线路、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接线固定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配合形成“T”形三通结构(1)的第一组件和第二组件,“T”形三通结构(1)包括主干部(2)和与主干部(2)相连通的分支部(3);主干部(2)两端和分支部(3)远离主干部一端均设有弹性紧合部(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接线固定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配合形成“T”形三通结构(1)的第一组件和第二组件,“T”形三通结构(1)包括主干部(2)和与主干部(2)相连通的分支部(3);主干部(2)两端和分支部(3)远离主干部一端均设有弹性紧合部(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线固定件,其特征在于,第一组件和第二组件之间通过胶层或卡扣结构相固接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线固定件,其特征在于,卡扣结构包括设置在第一组件上的突起(5)或卡槽(6)及设置在第二组件上的卡槽(6)或突起(5),卡槽(6)与突起(5)相互配合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接线固定件,其特征在于,弹性紧合部(4)的内径小于内部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虎
申请(专利权)人:温阳国际贸易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