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连接件及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002217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0 19: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池连接件和电池,该电池连接件用于连接电池极耳与电池极柱,电池连接件包括极耳连接部、极柱连接部和过渡部,极耳连接部与电池极耳相连,极柱连接部与电池极柱相连,过渡部的两端分别与极耳连接部和极柱连接部相连,极耳连接部及极柱连接部均为平面板。该电池连接件的结构较为简单,方便与电池卷芯的装配及焊接,且电池连接件的体积较小,有利于提升电池的空间利用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池连接件及电池
本技术涉及电池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电池连接及电池。
技术介绍
通常情况下电池卷芯上的电池极耳与电池的极柱之间需要一个连接件进行连接。目前连接电池极耳与极柱的连接件通常包括极耳连接引脚和极柱连接引脚两个部分。而现有技术的极耳连接引脚的结构较为复杂,在电池卷芯与极耳连接引脚装配时,需要将电池卷芯的电池极耳从极耳连接引脚的底部往上穿入极耳连接引脚之中,该过程需要对电池极耳做出预先的定位以及防护处理,才能确保准确插入极耳连接引脚中,这样不便于电池卷芯与电池极耳连接引脚的装配和焊接。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电池连接件,该电池连接件的结构较为简单,方便与电池卷芯的装配及焊接,且电池连接件的体积较小,有利于提升电池的空间利用率。本技术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电池,该电池的装配工艺较为简单,空间利用率较高。为实现上述技术效果,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池连接件,所述电池连接件用于连接电池极耳与电池极柱,所述电池连接件包括:极耳连接部,所述极耳连接部用于与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池连接件,所述电池连接件用于连接电池极耳(21)与电池极柱(3),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连接件包括:/n极耳连接部(11),所述极耳连接部(11)用于与所述电池极耳(21)相连;/n极柱连接部(12),所述极柱连接部(12)用于与所述电池极柱(3)相连;/n过渡部(13),所述过渡部(13)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极耳连接部(11)和所述极柱连接部(12)相连;/n其中,所述极耳连接部(11)和所述极柱连接部(12)均为平面板。/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连接件,所述电池连接件用于连接电池极耳(21)与电池极柱(3),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连接件包括:
极耳连接部(11),所述极耳连接部(11)用于与所述电池极耳(21)相连;
极柱连接部(12),所述极柱连接部(12)用于与所述电池极柱(3)相连;
过渡部(13),所述过渡部(13)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极耳连接部(11)和所述极柱连接部(12)相连;
其中,所述极耳连接部(11)和所述极柱连接部(12)均为平面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部(13)为扭转板,所述扭转板的扭转角为45°-13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极柱连接部(12)包括:
连接段(121),所述连接段(121)与所述电池极柱(3)相连;
过渡段(122),所述过渡段(122)的一端与所述连接段(121)相连,另一端与所述过渡部(13)相连;其中,所述连接段(121)的宽度大于所述过渡段(122)的宽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段(121)的宽度为W1,所述过渡段(122)的宽度为W2,电池的宽度为W,W1满足关系式:0.2≤W1/W≤0.6,W2满足关系式:0.2≤W2/W1≤0.6。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连接件,其特征在于,电池的过流面积为S,所述连接段(121)的厚度与所述过渡段(122)的厚度相等且为T1,T1满足关系式:T1=S/W2。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利明李开波何巍刘金成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亿纬动力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