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薄自持型热保护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002036 阅读:9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0 19: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超薄自持型热保护器,一种超薄自持型热保护器,包括外壳、一端设置有动触点的弹簧片和固定于外壳底部的底板,所述外壳与所述底板之间设置有绝缘层;所述弹簧片固定于所述外壳内,所述底板上设置有与所述动触点配合的静触点,所述底板上固定有热敏电阻,所述热敏电阻与所述弹簧片之间固定有双金属片,所述双金属片与所述热敏电阻电连接,且远离所述底板的一侧与所述弹簧片相抵,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超薄自持型热保护器整体厚度较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超薄自持型热保护器
本技术涉及热保护器
,尤其是一种超薄自持型热保护器。
技术介绍
热保护器是常用的电器元件,其性能的好坏直接会影响到电路的安全性,现有的热保护器设计中,电流均是通过双金属片,利用双金属片温度改变产生形变的特性达到高温断开电路的目的,这种热保护器,通电电流越大,对应电流的增大需要热保护器的弹簧片的厚度越大,因此,热保护器壳体的内部空间也对应增大。由此可见,现有的热保护器至少存在以下缺点:1、对于大电流热保护器,需要的弹簧片厚度较大,成本较高,且由于厚度较大在受热变形时动作相对缓慢,灵敏度相对较低;2、对于大电流热保护器,需要的弹簧片厚度较大,热保护器整体厚度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超薄自持型热保护器,以解决上述的至少一个技术问题。本申请的一个技术方案为:一种超薄自持型热保护器,包括外壳、一端设置有动触点的弹簧片和固定于外壳底部的底板,所述外壳与所述底板之间设置有绝缘层;所述弹簧片固定于所述外壳内,所述底板上设置有与所述动触点配合的静触点,所述底板上固定有热敏电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超薄自持型热保护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5)、一端设置有动触点(1)的弹簧片(2)和固定于外壳底部的底板(7),所述外壳与所述底板之间设置有绝缘层;/n所述弹簧片固定于所述外壳内,所述底板上设置有与所述动触点配合的静触点(8),/n所述底板上固定有热敏电阻(3),所述热敏电阻与所述弹簧片之间固定有双金属片(4),所述双金属片与所述热敏电阻电连接,且远离所述底板的一侧与所述弹簧片相抵。/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薄自持型热保护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5)、一端设置有动触点(1)的弹簧片(2)和固定于外壳底部的底板(7),所述外壳与所述底板之间设置有绝缘层;
所述弹簧片固定于所述外壳内,所述底板上设置有与所述动触点配合的静触点(8),
所述底板上固定有热敏电阻(3),所述热敏电阻与所述弹簧片之间固定有双金属片(4),所述双金属片与所述热敏电阻电连接,且远离所述底板的一侧与所述弹簧片相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薄自持型热保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敏电阻上设置有第一定位槽(3-1),所述双金属片设置在所述第一定位槽内,所述弹簧片上设置有凸出部(2-1),所述双金属片靠近所述底板的一侧抵在所述第一定位槽的底面上,另一侧与所述凸出部相抵;
所述底板上设置有第二定位槽(7-1),所述热敏电阻设置于所述第二定位槽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超薄自持型热保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双金属片的形状为弧形,所述弧形的开口朝向所述外壳;
所述双金属片的边缘与所述第一定位槽之间有间距。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薄自持型热保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层为绝缘纸(6)。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薄自持型热保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的顶部设置有焊接凸台(5-1),所述双金属片未设置动触点的一端与所述焊接凸台焊接。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文瀚汪兆龙卞开友李健伟汪兆年黄晓飞
申请(专利权)人:扬州宝珠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